APP下载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

2019-12-04王晓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0期
关键词:护理配合宫腔镜子宫肌瘤

王晓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 围术期均采用术前、术中、术后等一些列护理配合措施, 观察记录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6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 成功率为100%(62/62), 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出血量为(24.54±1.55)ml;平均手术时间为(58.85±2.06)min;平均瘤体直径为(4.12±0.93)cm;平均住院时间为(4.98±0.52)d。结论 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提升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宫腔镜;子宫肌瘤;护理配合;手术成功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95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属于高发的良性肿瘤, 极少数为恶性, 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增生导致发病, 该病症以30~50岁的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小腹坠胀、月经不调等症状[1]。目前, 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式, 而传统手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应用, 虽然治疗效果显著, 但开腹治疗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创伤, 而且术后留下的较大瘢痕会影响到患者的美观, 也会为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2]。而宫腔镜手术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广泛受到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青睐, 因此, 相关护理配合效果研究也愈发受到关注[3]。本文选取本院2018年2~9月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62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 对其手术期间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 探究相应护理配合的效果, 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9月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的6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最大49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33.25±5.25)岁;病程最长6.5年, 最短0.6年, 平均病程(3.10±1.14)年;有生育史49例, 无孕育史13例。就诊时患者主要表现为经期不规律、贫血、腰酸背痛等。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同病房的病友, 帮助患者尽快消除陌生感与紧张感。指导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检查, 如血常规、白带常规等, 对检查结果加以了解, 评估患者实际病症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手术的接受程度。多数患者未经过系统的学习, 对于病症、宫腔镜下切除手术等相关内容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是造成患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子宫肌瘤发病原因、宫腔镜治疗效果等, 缓解消除患者的消极思想, 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病症及手术。同时, 在患者提出问题时, 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答, 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能够清楚、理解。在患者手术前一晚, 使用浓度为25%的碘伏擦洗患者会阴处, 并在手术当天早上重复进行1次[1]。为了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宫颈进行软化、扩张, 按照手术需要清点检查各项手术器械, 调整好需要使用的仪器参数, 并保证仪器正常运行。

1. 2. 2 术中护理 手术开始前30 min对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器械进行清点核对, 同时需要准备好催产素20 U。做好术前安全检查, 即护理人员、麻醉师、主刀医生共同核对安全检查内容, 保证所有事项符合标准后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协助医生建立静脉通路, 具体在患者右侧使用20 G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并连接2个三通管。麻醉师开始麻醉时, 护理人员要做好配合, 所有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全麻)处理, 麻醉诱导后, 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在行气管插管时, 如果发现患者气道内分泌物较多, 要立即采取排痰处理。麻醉完成后, 将患者体位调整至截石位, 并保持头高脚低状态, 以110°左右为准, 分开患者双腿, 在脚架上固定患者膝盖, 并做好保护、保暖措施, 以此将手术视野充分暴露, 提升了操作的可行性与安全性[2]。选择腿部肌肉丰富处, 粘贴负极板, 为了防止灼伤的情况出现, 需要避开生散热部位。对使用仪器设备的导线进行正确连接, 同时保证操作的正确性, 比如摄像头、电刀等, 以此使医生能够有清晰的手术视野。对患者宫颈进行扩张, 使用器械为扩宫棒, 标准为可以轻松插入9~10号宫颈镜外壳。对膨宫仪参数进行设定, 即入水压、流速、宫腔内压分别为120 mm Hg(1 mm Hg=0.133 kPa)、200~400 ml/min、10.7~16.0 kPa。术中进行葡萄糖溶液持续灌注, 以此保证机体内循环处于平衡状态, 随时汇报葡萄糖的使用量。控制好补液、氧气流入的速度以及术中各项管道通路是否通畅。帮助医生探查瘤体, 并注意观察瘤体的大小、形态等, 配合医生彻底取出瘤體。手术操作完成后, 及时协助麻醉师排出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 在麻醉恢复期间, 看守患者, 避免出现跌落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皮肤、生命体征等进行30 min的复苏观察, 确定各项体征稳定, 可将其运送回普通病房。

1. 2. 3 术后护理 持续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其阴道是否出现渗血、异物分泌的情况;在麻醉表现退去后, 嘱咐患者保持去枕平卧位;根据患者情况, 鼓励在术后1~2 h进行主动翻身, 在4~6 h后主动排尿[3];多饮水, 饮食以营养丰富为主;注意多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2 结果

62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 成功率为100%(62/62), 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出血量为(24.54±1.55)ml;平均手术时间为(58.85±2.06)min;平均瘤体直径为(4.12±0.93)cm;平均住院时间为(4.98±0.52)d。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致病因素迄今仍不十分明确, 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3]。据相关数据统计, 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 雌激素是促使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4]。在育龄女性中, 有高达25%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 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阴道异常出血等,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不孕, 为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的同时, 也为其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睦。

在传统治疗中, 如果患者已经没有生育要求, 一般会采取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对于仍然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一般会应用钳夹瘤蒂的方式。虽然能够及时去除患者病灶, 但复发率较高[5]。宫腔镜属于近些年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治疗措施, 以借助摄像系统呈现的视角进行, 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显示屏上呈现出的清晰图像确定手术位置, 是目前治療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案, 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更加彻底的治疗子宫肌瘤[6]。但是由于该项手术大部分依赖仪器完成, 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与医务工作者充分配合, 做好各个环节的辅助性工作, 如术前做好健康宣教、术中及时递送器械等, 以此提升宫腔镜切除手术效果[7, 8]。

综上所述, 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治疗时,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务工作者配合, 以此提高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莉琨.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4):132-133.

[2] 张雅君.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3):168-169.

[3] 于春玲, 王贵芳. 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探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58):11571.

[4] 王晓雷, 李文学, 臧红霞, 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4):423-427.

[5] 王岚兰. 宫腔镜与腹腔镜下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比较.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 17(2):251-253.

[6] 黎先萍, 李娟, 张敏.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不同治疗模式的对比研究.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 9(10):60-62.

[7] 李析蒨, 丁洪波, 孙小淳.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2):269-270.

[8] 喻晓丽. 32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3):740-741.

[收稿日期:2019-04-15]

猜你喜欢

护理配合宫腔镜子宫肌瘤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旋磨术的护理配合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配合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四手操作法护理配合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