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分析
2019-12-04王敬一
王敬一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75/8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63/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1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提升治疗安全性, 具有可靠的治疗价值,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66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部和十二指肠部位发生溃疡型病变, 病症表现较为严重, 这种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患者发病以后存在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等相关的状况[1]。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这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逐年提高, 严重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2]。消化性溃疡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从中医角度而言, 通常认为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寒邪客胃、饮食犯胃、肝气伤胃和脾胃虚弱等原因而导致[3]。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出发, 选择中医方案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 并分析所取得的效果, 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观察组中男41例, 女39例;年龄最大71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52.5±18.4)岁。对照组中男38例, 女42例;年龄最大69岁, 最小19岁, 平均年龄(53.7±18.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符合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并符合中医指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给予吗丁啉20 mg/次, 3次/d, 饭前30 min服用;雷尼替丁150 mg/d, 分早晚2次顿服。每周进行1次随诊, 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案进行治疗, 即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具体方剂:麦芽糖32 g, 桂枝15 g, 白芍20 g, 大枣10 g, 生姜10 g, 黄芪10 g, 炙甘草6 g。如果患者合并胃阴虚证, 加山药12 g、麦冬15 g、蜂蜜10 g;如果患者存在口苦、口甘症状, 则需要去除药物中桂枝, 同时加蒲公英20 g;如果患者存在胃下垂或胃黏膜脱垂, 加升麻18 g、柴胡15 g;如果患者兼有反酸症状, 加煅瓦楞子22 g、乌贼骨15 g;如果患者有嗳腐泛酸症状, 可加吴茱萸18 g、黄连22 g;如果患者存在纳差, 则需加焦山楂15 g、神曲20 g;如果患者有呕血黑便症状, 则需要加三七粉25 g。给药1剂/d, 在药物中加入1000 ml水, 煎至400 ml, 分早晚2次温服。均连续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格遵循《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相关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 证侯积分减少≥95%, 溃疡愈合, 为痊愈;经过治疗以后, 患者的证候积分减少≥70%, 但<95%, 溃疡愈合达到H2期, 为显效;治疗以后, 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好转, 正好积分减少>30%, 但<70%, 溃疡愈合达到H1期, 为有效;如未满足上述标准, 为无效[4]。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75/8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63/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 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 发生率为16.2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不良在临床上主要是因非器质性病变而导致的一种以上消化道为症状的主要病症, 这种病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上腹疼痛, 患者存在有饱胀和早饱情况, 甚至存在恶心呕吐情况。消化不良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病症, 也是多发病症, 这种病情占消化部门病症的20%以上, 所以, 病情开始在最近这些年得到临床重视。临床上这属于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而现如今其发病机制进尚不明确。消化性溃疡中医主要表现为胃脘痛、脾胃虚弱和气滞血郁, 临床表现比较严重, 应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方案加以干预。临床常规治疗以西医治疗为主, 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西医治疗治标不治本, 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 而且不良反应较多, 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胃郁热, 西医一般认为这种病症多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5-8]。从中医角度而言, 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和痞癥的范畴, 治疗过程中需本着辩证治疗的原则加以干预, 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 选择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指导,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本文选用的中医方案所用方剂为黄芪建中汤,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75/8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63/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1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黄芪建中汤应用的可行性。
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虚药,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劳伤内损, 还能够对患者护理聚集等进行改善。而现代药理学也显示, 黄芪建中汤可以有效进行消化道的溃疡抗拒, 对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能促进患者伤口迅速愈合。在药物当中, 桂枝可发挥抗菌消炎和镇痛作用, 芍药是止痛消炎的良药, 诸位药材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可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具有可靠的治疗价值,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宇.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107, 165.
[2] 李中业.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04例临床疗效分析. 双足与保健, 2018, 27(4):197-198.
[3] 李欣. 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分析. 双足与保健, 2017, 26(19):194, 196.
[4] 王建荣. 中医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1):5996.
[5] 赵世斌.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3):148.
[6] 王凌海, 杨奎龙.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8):77-78.
[7] 宋学刚, 刘秀岚.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10):153.
[8] 李晓媛, 侯晓, 曹泽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54例疗效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1):43-44.
[收稿日期: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