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2019-12-04樊金明
樊金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7例(35.00%), 有效5例(25.00%), 无效8例(40.00%), 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75.00%), 有效3例(15.00%), 无效2例(10.00%), 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08±2.35)分, 治疗后NIHSS评分为(13.26±1.45)分;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81±2.14)分, 治疗后NIHSS评分为(5.27±0.65)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可有效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效果理想。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41
脑卒中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主要指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 致使神经功能障碍, 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偏瘫、口眼歪斜、意识障碍、语言障碍[1]。在治疗时, 主要以开通患者阻塞血管, 减少梗死面积, 促进缺血区循环恢复, 避免患者神经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为治疗目的。阿替普酶属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与患者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可产生复合体, 起到溶栓效果, 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用治疗药物[2]。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对其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结果显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理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0例。对照组男9例, 女11例;年龄48~81岁, 平均年龄(64.5±5.8)岁;发病时间1~10 h, 平均发病时间(5.5±1.7)h。观察组男8例, 女12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2.5±6.2)岁;发病时间1~9 h, 平均发病时间(5.1±1.6)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调整血脂、血糖、血压水平, 如患者无法正常进食, 给予鼻饲治疗, 如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情况可给予甘露醇, 首日再给予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 次日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和75 mg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80029]。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 国药准字S20110052)静脉溶栓治疗, 10%阿替普酶采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药量为0.9 mg/kg, 在10 min内完成注射。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3]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评分越低则患者神经功能越佳。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头痛、昏迷、呕吐、呛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 NIHSS评分减少>90%;有效:头痛、昏迷、呕吐、呛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NIHSS评分减少46%~90%;无效:头痛、昏迷、呕吐、呛咳、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无改善, NIHSS评分减少≤4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脑出血、牙龈出血。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7例(35.00%), 有效5例(25.00%), 无效8例(40.00%), 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75.00%), 有效3例(15.00%), 无效2例(10.00%), 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08±2.35)分, 治疗后NIHSS评分为(13.26±1.45)分;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81±2.14)分, 治疗后NIHSS评分为(5.27±0.65)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脑出血、6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 是常见脑血管疾病, 该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饮食结构及日常生活习惯产生巨大变化, 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逐年上涨。其发病机制主要因患者颅内血管出现堵塞, 致使患者栓塞部位中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 引起脑组织产生电化学级联瀑布样反应, 并与相关受损细胞内信号通路之间出现偶联活化, 最终产生不可逆性损伤[4]。患病后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损伤, 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患者局部脑组织在患病期间因缺氧、缺血对细胞造成不可逆转损伤, 患者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如患者患病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可改善患者梗死部位血液灌注, 促进半暗带血流恢复, 挽救部分可逆性脑组织缺血损伤, 改善神经功能, 降低致残、致死率[5]。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时血管再通是治疗关键所在, 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可以使患者阻塞的脑血管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通畅,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6]。而在溶栓治疗时, 多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中生物活动快速完成纤溶酶转化, 从而对血栓纤维蛋白起到溶解作用。阿替普酶属于第二代溶栓药物, 是一种纤维蛋白特异性溶栓制剂, 具有纤维蛋白选择作用, 服用后可与患者体内血栓纤维素进行良好结合, 对纤溶酶亲和力相对较高, 可使纤溶酶原快速转化为纤溶酶, 起到血栓溶解效果[7, 8]。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常规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
综上所述, 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可有效促進患者脑神经功能改善, 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大权, 秦雪颖, 赵丹华, 等. 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7):21-24.
[2] 李广仁, 韩靖, 臧汉青, 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 Hcy的影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49-50.
[3] 石宝洋, 靳航.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 35(3):275-278.
[4] 宋文明, 林智君, 刘菊花, 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不同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14):1792-1794.
[5] 蒋陈晓, 仝瀚文, 王军,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 21(6):641-646.
[6] 郭红玲.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6):131-132.
[7] 赵微.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并发症发生时间的观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6):745-746.
[8] 李亚范, 俞岭芳, 蒋一杨, 等.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12):85-86.
[收稿日期: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