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2019-12-04殷珂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的授予,更要注重培养灵活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外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1)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外语教学须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2)多元一体主义是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应该遵循的文化观。(3)在外语教学中还要强化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性,深刻洞悉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文化;人文素质
一、外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界定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外语工具掌握水平和人文素质能力。人文素养是指人具备的人文科学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内在的品质,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行、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陈兴无,2014)。陈兴无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人文素养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取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其文化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从而满足国家对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
文秋芳(2012)认为在大学英语教育中除英语技能需要提高外,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她指出通识教育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人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终身受益。刘靖(2006)认为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包括:设计创意能力、执行能力、观察能力、话语能力、群体控制互动能力、教师反思能力等。张彤(2007)探讨了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即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其工具性的能力要求和人文性的素质要求结合起来,将英语的专业性、社会性和世界性结合起来,构建全面立体的英语素质教育模式。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不能只是知识的授予,更要注重培养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要真正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必须掌握本民族文化知识,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人文教育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族群往往居住在具有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即母语文化、汉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人文教育引导显得极为迫切,外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科学的文化观,提升学习者的人文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研究者有必要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模式从民族政策、教材、课程组织、师资培养、语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改革,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多语言跨文化人才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为根本目标,从融入主流汉族文化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相统一的角度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模式进行深刻剖析总结,使我国少数民族目前教育模式的特点和问题被更加深刻地认识。
三、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外语教学须承担的一个重要使命
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曾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尊重各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支持各个民族在融入中华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同时致力于传承民族自身文化是一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历史使命。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难以切割斩断,外语教学的过程也是文化教学、文化引导、文化理解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简单融入外语语言文化,而是要母语文化、汉语文化、外语文化三种文化并重,通过三种文化的对比和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发扬光大的目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要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创新与繁荣就离不开多语言人才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使用和传播。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文化教学,实现文化教学与工具教学的辩证统一,在语言工具教学的同时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同时,通过教学使学习者将来有能力在国际交流中将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和发展,通过跨文化交际使世界各国人民更加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多元一体主义: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应遵循的文化观
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活动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现实特征,外语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树立什么样的文化觀呢?笔者认为“多元一体主义”应该是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活动应该遵循的正确文化观。王希恩(2013)提出 “多元一体主义”更能够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更适合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需求,在辨证和统一上更具优越性和适用性。在我国,“多元”体现了56个民族的特色,“一体”则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活动中,要深刻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各民族文化的璀璨和繁荣发展的可持续性,才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要通过引导教学使学习者深刻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离开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将会缺少发展的根基和活力,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是永远不可以被分割开来的。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有责任向学习者介绍外语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应该教育学习者客观看待西方文化,要做到既不刻意排斥,也不盲目推崇。对于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我们要积极汲取和学习,但绝不能毫无原则的盲目推崇,要进行甄别和扬弃。
(三)文化差异的洞悉:强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适应性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者要努力排除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干扰,要用目标语的文化规则指导自己的语言产出。笔者认为“排除母语和母语文化的干扰”这种说法并不确切,语言使用者不可能做到完全忘记或者临时在大脑中屏蔽掉母语和母语文化规则,相反,语言使用者在使用目标语的时候大脑中要清晰地洞察到目标语言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时刻自省自己的文化立场,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把握自己的语言规范。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特征,是民族文化、汉语文化、外语文化相互交融缠绕的一个文化场域,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深刻洞悉三种文化的差异,并强化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性,即:使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在深谙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得心应手地遵守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地语言进行交际。
四、结语
少数民族外语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教学活动中,外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树立多元一体主义文化观,同时还要强化学习者的文化适应性,深刻洞悉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英语+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成效:基于学生视角[J].外语界,2015(05).
[2] 刘靖.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素质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36).
[3] 张彤.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J].西北医学教育,2007(03).
[4] 王希恩.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元一体主义的思考[J].世界民族,2013(05):1-5.
[5] 吴铁军,谢利君,丁燕.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基于文化互动维度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10):245-249.
[6] 吴铁军,丁燕,杨彦斌.近20年来我国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研究综述——基于CNKI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05):19-26.
[7] 闫维康,谢利君,吴铁军.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養模式构建:人文素养维度[J].高教学刊,2018(19):158-161.
基金项目:文章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现代技术下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YZX2019-10。
作者简介:殷珂(1986- ),女,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