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论断作出的依据和重大意义研究
2019-12-04农克锋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个重大贡献是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的作出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这一论断的提出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坚定全党全国人民的“四个自信”、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理解、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促进我国顺利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起着非常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据;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庄严而自豪的宣告引起中国社会甚至世界的巨大反响。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必要让中国人民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到今天已步入一个新时代,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有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认同中国。因此认清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明确出这一论断的意义非常有必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论断作出的依据
(一)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从此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4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埋头苦干,一心一意谋发展,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没有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而是“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所以这五年“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正因为十八大后各方面改革的深度力度前所未有,使党和国家各方面发生历史性变革,所以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可以底气十足的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决不是逻辑推演、也不是主观判定的结果,而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变化做出的。1956年党的十八大,已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改革开放以后于十一届六中全会重新明确并把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真实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社会现实,这一现实让中国无法在国际社会上扬眉吐气,让中国人民总觉得这漫长的一百年初级阶段只能与贫穷、落后为伍。但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历史担当,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抓,几十年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展开,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已发生很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中国一系列的创新成果都说明中国的社会生产已不算落后,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说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不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我们看到,物质生产虽已不算落后,但发展还不够充分且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还较大,不同阶层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也较大。另外,人民群众的需求已从一般的物质文化需求转向更高且更多的需求,这说明我国的社会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结果,它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也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河中一个有崭新变化的阶段:一方面说明中国已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课题、需要去解决新问题新矛盾。所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论断作出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第一,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个论断是基于中国各方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但人民虽感受到国家所正发生的巨大变化,却始终都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总有点不太相信国家真的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一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洪亮论断让人们回头审视这个国家,发现它确确确实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的,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这无疑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第二,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个论断,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让中国人民进一步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在时代变化的关头准确判断历史方位、正确把握形势发展趋势和时代走向,及时进行理论创新、推进实践创新,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与时俱进品质,让国人更相信它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有利于巩固其执政地位。
(二)有利于进一步坚定全党全国人民的“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党的十九大上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还强调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表明了中国已告别弱国踏上强国新征程;表明社会主义理论不但没死反而在中国呈现出旺盛生命力;表明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三个意味”可以说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中化民族伟大复兴就在不远的将来,并看到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对“中国特色”这几个字人们不再是嘲讽,相反觉得它身上蕴涵着巨大的魅力并引以为豪。因此中国共产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三)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
多年来,唱衰中国、预言社会主义失败的言论不绝于耳,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有西方社会学者就提出“历史终结论”,预言社会主义将进不了二十一世纪。这对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来说,这些言论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十六字方针,不问西东,只问初心,埋头进行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虽然成功迈进了二十一世纪,粉碎了西方国家要在20世纪末为社会主义制度举行葬礼的打算。但多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还是不被世界所看好,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还是很弱,中国的声音经常被世界所忽略。要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和看法、要让国际社会倾听中国的声音,唯有靠事实说话、唯有拿出真本事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就是靠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世界奇迹,从而可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非常自信的判断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社会主义崩溃论、历史终结论再无市场,世界更多的是关注中国模式,而不是华盛顿模式,中国以前是“决不当头”,现在日益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世界在关注中国,世界也在需要中国,而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和提出中国方案,无疑对世界是件好事,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也正是中国不断走向复兴的标志。
(四)有利于促进我国顺利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不仅把原先的“三步走”战略里确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前了15年,而且对本世纪中叶的现代化中国增加了“美丽”元素和注入了“强国”内核,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半程的目标的安排虽令人振奋,但也让一些人疑惑和担忧:我国真的能提前实现现代化吗?到建国一百周年时中国真的能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吗?不解决这些疑惑和担忧就影响人们的信心,而我们说“信心比黄金还可贵”,而信心来自于目标的可实现性,而目标的可实现性又来源于现实可能性。为何我党能修正原定目标实现时间和提出更高目标?归根结底源于中国的发展超乎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重大现实。所以我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及時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判断及对这个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做出阐述,无疑让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十九大确定的现代化后半程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极大鼓舞全国人民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洞察历史发展的睿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胜利。论断来源于历史来源于实践,意义非凡,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又提振了国人信心。它既是一个宣示,同时也是新行动的开始。中国人民要做的是,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8-10-18.
[2]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1981-06-27.
基金项目:文章为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8年度课题:高校以“习语.微故事”形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Y2018-12。
作者简介:农克锋(1982- ),男,壮族,广西柳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