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制度治党的实践路径探析
2019-12-04窦莹莹王晓亮
窦莹莹 王晓亮
摘 要: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治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还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当前,加强制度治党仍然面临着制度制定短板突出、制度实施能力不足、权力监督缺位、运行环境较差等问题。新时代,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能力、严抓党的权力监督及净化党内政治生態来破解这些难题。
关键词:新时代;制度治党;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在深刻总结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制度建设作为新时代贯穿党的建设全局的重点性工作来抓,这既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又表明了用制度进行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新时代加强制度治党的极端重要性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无论是从党的历史传统、现实需求,还是从未来发展看,加强制度治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对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管党治党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还是保持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
(一)重视制度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
注重用制度管党治党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政治形势,没有条件开展大规模的制度建设,但是仍在坚持思想建党的基础上对党管军队、党委制以及党的一元化领导等进行了积极探索,标志着制度治党的开始。但这一探索在建国以后由于反右斗争特别是文革的发生被迫中断。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反思总结了文革期间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因此党的建设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通过积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等解决了党内无制可依的问题。世纪交替,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现象突出等问题,但仅凭思想建党无法有效解决的现实,江泽民提出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各方面制度规章来解决这些问题。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将制度建设置于党的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思想,并通过建立衔接配套和运行有效的党内制度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汲取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制度治党”的科学命题,并将其与思想建党结合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并高度重视增强制度执行力。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建设实践证明,制度是关系着党的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纵深推进制度治党是新时代强党兴党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制度治党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
党内法规制度是党规党纪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是要求全党共同遵守的组织规则和行动准则。追溯党的建设历程不难发现,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调整党内重大利益关系、规范和制约党员行为及维持党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十八大以来尤为突出。习近平带领全党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开始,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党内法规制度,初步构建起了一套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制度之笼越扎越紧、制度之网越织越密,有效遏制了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存在的官僚主义、特权主义、形式主义以及贪腐行为。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党内仍然存在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变异、腐败现象频发等问题,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难度。破除制约因素,将一个拥有近8900万名党员和450万个党组织的执政党管理好和建设强,必须要继续深入推进制度治党工作,以制度的硬性约束作用来遏制党内不良倾向、规范权力行使,不断提高党的自我革命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制度治党是保持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在近70年的执政实践中之所以能够不断消除党内存在的各种分歧和矛盾、保持着长期稳固的执政地位,不仅是因为党坚持在思想上建党,还因为党重视加强制度建设来规范自身发展。习近平自上任以来带领全党在推进党的建设中,不仅延续了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同时还划定了不可触碰的红线和底线,确立了制度治党的严明规矩,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够严格按照党内法规规定的职权、程序和要求来规范自身言行,有效发挥了党的制度规章在规范党员行为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党应对考验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对执政党提出了更高要求,党要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并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确保自身的长期执政地位,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制度治党工作,不断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约束力,为党的长期执政和不变质提供根本保障。
二、新时代加强制度治党的问题及成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一届党中央将制度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解决了党内宽松软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态势良好。但一些影响制度治党的制约因素仍未根除,亟待解决。
(一)党内制度制定存在短板弱化制度治党效果
有制可依是制度治党的基础。当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一些党内法规制度仍然存在着协调性欠缺、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一是协调性欠缺。一些党内法规制度相互脱节、彼此之间缺乏衔接和协调配合,致使系统化的制度链条无法形成,制度体系的整体效用难以发挥;二是针对性不强。有的党内法规制度过于笼统,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牛栏关猫的现象,不仅没能有效遏制住腐败问题,反而致使其愈加凸出。三是可操作性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中央到地方颁布制定的制度性规范不少,当前党内法规制度的供给数量是十分充足的,但一些制度的原则性过强、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难落实,成为了摆设。这些短板的存在严重弱化了制度在刚性作用的发挥。因此,构建起衔接配套、务实管用、运行顺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点性工作,也是有效推进制度治党工作的内在要求。
(二)党内制度刚性不足致使制度虚置频发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能否抓好制度执行直接关系着制度治党的成效。但是由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产生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致使一些制度未能很好落实。党的建设实践历程也表明:党内长期以来存在的腐败滋生漫延、党风遭到破坏的现象,不是因为缺少相应的制度遵循,而是由于制度制定以后未能及时有效落实。具体表现在:一些党组织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等错误倾向,只是将制定的制度规章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将其落实,制度形式主义泛滥;一些党员干部对制度的信仰薄弱、制度执行自觉性又不高,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以言代制、有选择、搞变通等不良行为,制度虚置现象严重。而出现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受到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人治思维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干扰而变形走样,难以发挥出应有效能。
(三)党的权力监督缺位制约制度治党的顺畅性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都有可能被滥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不断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用监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各方面工作落实,坚决查处了一系列破坏法规制度的行为,有效遏制了权力的滥用现象,制度治党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从党内监督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不愿接受监督、甚至是抵制监督,认为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做起事来不方便不自在;有的则瞻前顾后、不敢监督,党内监督仅成了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从党外监督来看:有效的党外监督是确保权力正常行使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党外监督与党内监督相比较而言涉及的领域较宽、范围较广,执行起来会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落实的还不够严实,一些权力行使未得到有效规范,制度治黨工作打了折扣,党的良好形象也受到损害。
(四)党内政治生态污染影响制度治党运行
党的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自身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状况。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内政治生态越健康、各方面的风气就越清正,党和国家的工作也就越顺利;相反,就会出现思想混乱、组织松散、腐败滋生等问题,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改进党风为突破口,严厉惩治党内腐败问题,进一步严肃了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整体形势向好。但是一些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毒瘤依然顽固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党内的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等仍旧突出;“四风”问题尚未根除且花样翻新;关系学、厚黑学等不良亚文化依然盛行;拉帮结派、贪污受贿等违纪现象禁而不绝。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健康肌体、疏远了党群关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度治党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新时代加强制度治党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执政环境和更加艰巨的执政任务,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在历史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必须要加强制度治党来有效破解自身发展的难题,促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制度治党实践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推进党的建设实践中,围绕着制度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主张。关于制度治党的地位,他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推进党的建设必须要将制度治党放在突出位置,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其他领域。关于制度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要用制度管权治吏治党,并强调要通过完善党内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来扎紧制度笼子。关于制度的制定,他提出要建立起务实管用、配套完备和迎合治党实际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决避免出现制度形式主义和牛栏关猫的现象,发挥出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同时还强调党内法规的制定要与国家法律进行协调与配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原则。对于制度的执行,他强调制度流于形式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把增强制度执行力作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推进,做到制度执行到事到人。这些重要思想实现了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接力探索制度管党治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新时代制度治党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供制度治党的根本依托
新形势,我们党要在坚持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制度治党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依托。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制度配套衔接。这要求在党章的统领下、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既要统筹好各项具体制度与制度体系整体的关系、又要协调好各项具体制度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程序性制度和实体性制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发挥党内法规制度的合力效应。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制度短板。这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制度治党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抓住各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健全制度,”提升制度的质量,形成以党的制度建设带动党的建设全局发展的局面。再次要注重目标引领,促进制度革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既要从解决当下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手,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务实性;又要从满足党的建设的长期目标和任务出发,突出制度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还要从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着眼,彰显制度的未来指向性,促使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与治党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实现创新与发展。
(三)以强化党的制度执行保证制度治党落到实处
“一步实际的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新时代加强制度治党必须要把增强制度执行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首先提高制度执行主体的自觉意识。制度的刚性作用是制度执行主体在执行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其自身能否有效执行制度直接决定着制度治党的实施效果。党要通过加强理论教育帮助党员充分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全党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加强技能培训教育帮助全党掌握有效执行制度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提升广大党员和干部尊崇和维护制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觉悟。二是严抓制度执行过程的追责问责。具体做到严格依据问责标准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恶意抵制、随意变通以及弹性执行制度等违规行为严肃追责,既要对党委和当事人的责任进行追究,还要追究纪委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使追责问责成为制度执行的带电高压线。三是强化制度执行效果的有效评估。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制度执行效果的有效评估,致使党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制度未能及时纠正,一些好的制度没有继续坚持,一些过时的制度尚未及时废止,制约制度治党成效。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及时对制度执行的实际效用和持续效用进行有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纠正制度执行的偏差,并结合新的实践发展需要,有效调整和更新党内法规制度,增强制度治党的总体效果。
(四)以严抓党的权力监督确保制度治党见到实效
制度治党需要有力的党内外监督加以规范和辅助。新时代加强制度治党一方面要强化党内监督,首先就是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民主和集中不够问题,我们党要积极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既允许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存在,鼓励党员干部讲心里话、实话和真话,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要坚决反对独断专行、“一言堂”,议而不决和决而不议等行为,正确开展集中。其次要抓住“关键少数”。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政工作的一把手,他们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意识和监督情况如何会直接影响群众的监督态度。当前强化党内监督必须要将干部监督作为重中之重,用监督规范一把手正确廉洁用权,形成以上率下的全党遵守制度的氛围。再次发挥好巡视利剑作用,即以党纪党规为标尺衡量党员的言行,做到对违规违纪行为抓早抓小、抓实抓细,坚决避免不教而诛,确保党内监督没有死角和空白。另一方面要强化党外监督。要保证制度治党过程中权力的配置科学与运行有序,不仅需要采取党内监督这一治本之策,还需要抓好党外监督这个治标之举,关键在于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因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黨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而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要积极畅通和拓宽群众的举报和监督渠道,善于运用人民喜闻乐见的现代网络平台,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开通网络客户端等帮助群众实时了解制度治党工作的相关情况,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给党的建设传导压力,形成新形势下制度治党的强大动力。
(五)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制度治党的良好环境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制度治党工作亦是如此。一是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这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党要通过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党的制度规章、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端正好选人用人风向标,以此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提高全党讲规矩和守纪律的政治觉悟,促使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二是建构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党内腐朽落后文化根深蒂固,歪曲了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从根源上污染了政治生态。这要求党既要下大力气“破”,彻底清扫家长制、官本位、关系学等腐朽落后文化;同时又要旗帜鲜明的“立”,大力倡导弘扬共产党人优良价值观,着力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和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内容,彰显共产党人党性的健康政治文化。三是严肃党的纪律规矩。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征,是开展好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坚持以党规党纪为标尺,对党内出现的任何不正当的私人势力和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要极力反对、对领导干部在党内搞的小团伙、小山头和小圈子等要及时制止、对党内存在的任何不正常的人身依附关系要坚决纠正,以此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筑起防范党内政治生态污染变质的重要防线,为制度治党创设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
[6]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文章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学生科研立项;习近平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实践理路探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A22。
作者简介:窦莹莹(1995- ),女,辽宁朝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晓亮(1994- ),女,山西长治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