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培养策略探究
2019-12-04马国际
摘 要: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然而近几年以来,小学生体质一直处于下滑态势。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养成锻炼习惯是我们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此难题,结合本人的实践研究,我认为培养孩子们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习惯相当重要。体育课堂毕竟时间有限,合理利用课后时间加强锻炼,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课后作业;习惯;培养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反之,则危害一生。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体育教学目标把认知与情感放于一、二地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其行为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体育新课程赋予了体育课后作业新的理解:体育课后作业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课业负担,而是一种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愉快性、接受性、建设性的健身实践策略。
阳光运动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每天锻炼一小时并没有有效的达到,很多时候由于天气原因、场地原因限制了集体运动的实施。因此教师布置科学的、有效的课后作业,学生有效的完成显得尤为重要。作业的布置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研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持有效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以补充阳光运动的施行,进一步确保每天运动一小时,从而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改善体质,促进健康。通过本研究,拟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同时通过实践不断养成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以实现体育新课标,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一、 科学布置体育课后作业
体育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同时也收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因此布置体育课后作业,不能随教师之意,作业的内容、形式、可操作性将决定孩子们的接受心理,因此要想让孩子们去完成一项作业,首先要保证作业的量、作业的性质等,总而言之,为了孩子们有效完成,教师首先要对作业内容进行认真思考。
(一) 布置体育作业要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小学生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对他们有兴趣的事情,才有可能有效、认真地去完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特长,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班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分组作业,结合孩子的特长,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比如,选择几个项目:跳绳、立定跳远、跳舞、做操,让他们每个人选择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项目,认真练习20分钟。正是因此,孩子们可以从中找出自己可以表现的项目,会针对自己选好的项目加以练习,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孩子们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
(二) 布置体育作业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现今,学校对学生体质相当重视,对于阳光体育的实施也不断加强,我校亦是如此,每天安排了35分钟大课间活动,每周三节40分钟的体育课,每周四节50分钟的体育兴趣活动。从时间安排上基本保证了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运动量很难保证。面对此问题,我结合每节课的体育内容,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身体素质练习。
在跳跃教学单元,我在完成体育教学内容后给他们布置了仰卧起坐练习,每天5分钟练习,同时在跳跃单元第一课时就布置任务,在宣布跳跃单元最后一课时考核时同时测试仰卧起坐。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练习习惯,为了完成考核不得不做的课后练习。这样课堂上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而课后作业促进了学生腰腹部力量的发展。如此课上、下的结合,保证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
(三) 布置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课后作业的布置绝不是强加的课业负担,更多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布置作业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体育课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因此不论是体育课堂,还是体育课后作业,我们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的健康为主题,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水平,时刻关注每个运动项目、每次运动对孩子的影响。
2. 注意时间的把握
学生的体育课后作业,是为了阳光运动的推行,是每天一小时运动的保证,如今孩子们每天的课业量很大,如果体育课后作业安排的时间过长,无疑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时间上压力。因此在体育作业的布置我们必须注意控制体育课后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对体育课、大课间的补充,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3. 運动项目的选择
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设计的项目很多,每个学校选修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同时,每个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感受亦不同。面对众多的项目,众多的选择,教师务必要发挥很大的主导作用,选择适合学生在课后有效完成的运动项目十分重要。同时要特别注意男女生的运动兴趣,根据当天的运动情况给学生安排合理的项目,以供不同学生的选择。
4. 运动应循序渐进
任何事情的实施,都不能过于心急。运动也是如此。不管是哪个水平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特别注意遵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循序渐进,逐步促进学生对运动的适应及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孩子们真正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
二、 学生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保障
受传统“重智轻体”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现状的制约,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有人自觉参加体育活动。阳光运动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学校的组织是远远不够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身体素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耐力、肺活量近十年趋于停滞,甚至有所下降,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而且是年级越高近视率越高,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例不断增加。专家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体育锻炼不够,体力劳动减少,缺乏营养知识。体育新课标的出炉,指出了体育课后作业的概念以及布置体育课后作业的必要性。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进一步实现体育新课标,学生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必须得以保障。
(一) 理论导入
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从心理上去接受这份“作业”,在生活中能真正去享受运动。因此在起初,我们要注重把运动促进健康的理论真正渗透到他们的心理。让他们明白,运动的意义,让他们知道老师布置体育课后作业的目的,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做,主动完成体育课后作业。
(二) 家校结合
学校教育始终离不开家庭教育,体育教学亦是如此。体育课后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笔头作业。因此要想克服学生的惰性,有一个监督者是最有效的手段。在回到家中的这段时间,其父母是最好的监督者。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与家长沟通,尽可能把学生的作业让家长知道,从而监督其有效地完成课后作业练习。
(三) 学校重视
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文化成绩已经不是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衡量标准。但很多班主任在评优工作时仍然以文化成绩为主。因此要想体育能真正的为学生的健康服务,首先必须在学校的各项评优中参考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以及运动能力,学校应制定相关评比标准,以真正重视体育。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真正予以调动,学生才能重视体育课,才能把体育作业放在心上,从而逐步养成认真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
三、 体育课后作业完成的有效反馈与评价
学生有效完成是指学生对教师布置的科学性作业能按时、按量、安全、自觉、有目标地完成体育课后作业。如何定性孩子们的完成情况给予考核或成绩,我们将进行如下评价,以督促孩子们养成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
(一) 定时测试,检测练习效果
在一段时间内,教师应布置一个相对稳定的运动项目,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坚持练习,提前告诉他们考核时间。比如,在跑的教学单元,我们在课后安排学生练习仰卧起坐,由每天一分钟一次到两至三次,由每分钟二十个逐渐到三十、四十个,并规定练习后的考核,以督促孩子们的练习。在这种压力下,孩子们练习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在两周后的考核中,每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不仅是帮助学生有效完成体育课后作业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腰腹部肌肉力量,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 不定时抽检,督促坚持练习
面对作业,有的学生把它当作任务,大多时间存在侥幸心理。抱着临阵磨枪的态度,留到接近考核时才准备作业。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时不时的对个别学生进行抽查,尤其是体质相对较弱的孩子。这样更加祛除了孩子们的侥幸心理,让他们时刻为考核而准备。
(三) 有效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教师应该给予有效地评价,不能模糊,不能颠倒黑白。对好的孩子要给予表扬,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在给予鼓励的同时,也需要给予批评与建议,正确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兴趣是基础,只有兴趣的发展才能真正保证习惯的养成。
四、 总结
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有,几乎什么都能得到。然而,生活条件好了,家境富裕了,孩子的体质反而越来越差。一些孩子在升国旗的5分钟站队时常常感到“头晕眼花”;一些孩子的体重变得越来越让人担心,进来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每个班级的肥胖、超重儿增多;小学生的近视眼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些情况的出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运动和锻炼。
设计体育作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覺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并可使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各种技术要求和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复习和巩固,进而熟练掌握,这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解决了学生在课余生活练什么、怎么练的难题,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因而,体育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既研究教材、学生,还要研究作业,做到有的放失,并对作业进行跟踪了解,追求实效。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体育课后作业的布置,通过近一年的坚持,孩子们能很好的坚持课后运动,能把体育作业真正地放在心上。
参考文献:
[1]巨晓山.对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
[2]李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3]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马国际,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