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改作文

2019-12-04吕晓双

考试周刊 2019年79期
关键词:评改写作教学意义

摘 要:评改作文能让写作教学生态得到滋养和润泽。评改作文,首先要尊重学生写作的本然起点;在学生自改作文中,要体现出学生情感立场、思维立场和思想立场;自改作文能真正起到真实再现生活的场景、滋养与管理情绪、提升与发展思维的作用,唤起学生在字斟句酌中参与修改的主体意识,从而感悟文字的表达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评改;写作教学;价值;意义

仅仅从教学法的角度进行关照或反思写作教学的改革,往往只是陷入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或者只是在写作素材或者写作方法上的“开源节流”,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写作教学存在积重难返的问题。我们考虑写作教学的问题应该从作文本身出现了哪些症状,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治疗,确定是“调养”呢还是“做手术”。这些思考都宜从写作生态的角度,关注学生寫作表达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从而使写作教学生态始终处于一种健康积极而又生生不息的系统之中。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写作能力不是靠“讲”,而是靠“写”和“改”才能逐渐提高的。但是自改作文直到今天,也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次,尚未见在现实教学中得以实施。考察“评改作文”概念的提出及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评改作文在当前的写作教学面前,存在着许多困境。

一、 写作教学生态的平衡与失调

(一) 真实的初始状态:写作教学本然原点

关注写作教学的起点,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写作状态,让孩子的语言真实地再现孩子的生活状态,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理解世界,感悟世界。在孩子们看来,在初中阶段写作文要重视“有意义”还要重视“有意思”,在某种程度上讲,“有意思”可能比“有意义”更重要。怎样把事写得有意思。应该是写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要首先了解学生进行写作的初始状态,这应该成为写作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起点,也是写作教学的本然原点。学生作文是他们对生活叙述和表达,是最接近他们的最初体验的。他们的叙述可能是苍白的、生硬的甚至是蹩脚的,但这都不影响学生的稚嫩表达带给我们的新鲜感。这些最初的感受积累下来就是阅历,就是经验。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经验,不只是零零碎碎地承受种种见闻接触的外物,而是认清楚它们,看出它们之的关系的,使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这样将见环绕于四周的外物非常多,都足以供我们认识、思索,增加我们的财富。”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理解与真实的表达,是学生围绕印象深刻的事件展开。

(二) 自改作文的缺失或形同虚设

学生完成作文后,便很少有同学再耐心读自己的文字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把写作看成是外在的任务,而不把写作看作是自己生命的记录,学生还没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就当是完成任务或者凑字数而已。作文还没有走进学生的生命里。另一方面,学生对所写的东西不感兴趣,写作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写作的选题与素材不能有效地引学生入写作的情境。当学生对所写的内容在情感上格格不入时,评改作文的意义和价值就无从谈起了,就相当于形同虚设了。

(三) 作文评价的成人化倾向

写作教学评价的成人化倾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作文学生自评的少并且没有老师点评权威。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把持着写作教学的主动权,直接决定着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尤其是在考试中,老师的权威性更是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学生只能看到一个分数,却无从知道得分的理由和依据。作文讲评不应该过于成人化,完全以成人的眼光引导作文的修改,甚至用成人化的标准评判学生作文的优劣、高下。

不了解写作的真实起点,评改作文的形同虚设,作文评价的成人化倾向,都是对学生学习地位和话语权的漠视与抹杀。因此,这些做法直接导致了写作教学生态的失调与失衡。

二、 评改作文:写作教学生态得以滋养与润泽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就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发现表达的问题,也即是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进行重新梳理,唯其如此,生活才能更显精彩,生命更显意义,写作教学生态才会因此而得勃勃生机。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五引武叔卿的话说:“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就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需炼之使圆;血脉有不惯处,需融之使贯;音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倘一时潦草,便而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就是说文章打好草稿后,要仔细检查,把文章中存在的所有毛病都一一更正过来。如此这般,才能“顺气”“圆机”“贯血”“叶音”“疵病稀少”,作文也就健康而积极向上。

(一) 自改作文是成文的关键,相当于对生活的再梳理、再滋养,更一进步的润泽

1. 明确问题,有的放矢

学生面对初写的作文,我们就要首先对学生的写作现状要有明确的掌握,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如叙述语言较为笼统,关键场景与情节不够真实等问题,要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清楚地罗列出来,并且要根据写作要求,有计划地安排解决问题的次序和时间。在对所经历的事件的叙述中,哪一环节能成为文章的重点,事件中哪一部分应当成为作文的亮点,都是需要学生要展开描写极力刻画的地方。其次,就是要知道如何对重要场景、重要情节,进行真实而细致的描写。

2. 确定中心,安排详略

记叙性文章在重点情节或重要场景安排和确定上,有几个原则:从题目的关键词入手,确定重要场景;从所写抒发情感的临界点入手,确定重要情节;从主题升华入手,确定文章的亮点。叙事也好,写人也罢,如果写的不止一件事,不止一个方面,就要学会在写作前围绕要表达的中心,选择一根叙事的主线,将这些大大小小、或详或略的事件“串”起来,使之散而不乱、多而不杂。

(二) 同伴阅读并评点

找自己信任的同伴读文,并提出给自己提出建议。这是学生作文阅读群首次拓展尝试,其批改的特殊地位和意见有着至关重要影响。这也是写作生态中重要因素。

同伴阅读的意义在于读后的真诚意见,是作者获取读者感受的首谈印象。尤其要树立他们的荣誉感,作为第一读者的荣耀。注重细节刻画永远是作文取胜的不二法宝,在叙事写人的记叙性作文中,在材料、主题等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只有细节才能让作文出类拔萃。具体写作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让作文变得更加个性,更加丰富。

三、 让位学生:实现写作教学生态的重建

修改作文仿佛是语文老师工作中最繁重的部分,修改哪里,如何修改是写作教学亟待解决并必须面对的现實问题。其实,如果把语文老师的工作都理解为看作业或改作文,就本末倒置了。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并及时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把老师从无效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布局的构思之美,语言文字的表达之美,从而实现写作教学生态突围。

(一) 修改: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

写作教学的根本要义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真实而准确地传情达意。因此,在写作的无目的性就会成为制约或阻碍学生顺畅真实表达的首要问题,学生在写作时更多的是受作文选等成人化作文的影响,只是一味地模写他人眼中的而不是写出自己真切感受到的场景或氛围。如在写常常遇到的考试场景时,学生会轻松地写道:

依稀记得,在六年级我参加数学竞赛。那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带着期望和憧憬,走上了考场,我拥有无限自信,走上了考场。因为,我一直是数学的尖子生。试卷发下来,我就认真仔细地做了起来。“沙沙沙”,教室里寂静的声音,就算是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到。

“刻骨铭心”一词与前文的“依稀”语意矛盾,应该删除“依稀”。而“期望和憧憬”“无限自信”用词大而空洞。“‘沙沙沙,教室里寂静的声音,就算是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到。”更是在写考场时的成人化俗语套话。在修改时,要引导学生把写作的姿态降下来,能真实地再现考试紧张而安静的氛围即可。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坚信自己的观察、感受是有意义的,修改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生命经历的形成真切而妥帖的表达。

(二) 修改:情绪滋养与管理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不管是“缀文者”还是“观文者”都会与情绪的激发、潜注、唤醒、催化等有着深刻而密切的关系。只有当写作者把自己的生活之情与驱遣文字时的情感形成共振共鸣,才能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如写公布成绩时,学生会写:

过了两天,试卷发下来了,我默默祈祷,可发下来之后,却大失所望,大大的红字“71分”映入眼帘。这时,我的同桌挑衅似的说:“我都89分!”他可是数学不怎么样的呀,平时小考,总是被我远远落在身后。89,89,89……和71这两个数字在我的大脑中回荡。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公布成绩的场景介绍模糊混乱,没有整体的把握。另外,在写自己得知分数的感受时,用语也是凌乱的。同桌“挑衅”的语气虽然抢眼,加重了考试失利对自己的阴影影响。在修改时,建议学生明确公布成绩的方式,加强分数对自己心理上的打击和影响。在遣词造句的琢磨中,不断让学生寻找最能准确摹写、细腻传达微妙心情的词语。因此,对作文的重读和修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历程重温和掌控,要让文字准确地表现这种情绪更并感受到修改文字带给小作者的惊奇和发现文字的愉悦、满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写作活动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奇妙而独特的情感体验,尤其修改环节就是要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去打动自己、感染读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写作修改的热情。

(三) 修改: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叙事性作文,在叙事、描写的间隙里插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这些抒情或议论不宜过多,主要是用来揭示前一部分记叙与描写的价值意义或情感倾向等。具体表达时,可采用直接抒情或直接议论的方式,也可以借助于人物语言或人物心理来实现。在指导写作时,要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就成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总之,写作教学中的修改方式有很多,但不管什么方式,一定要尊重学生写作的本然起点,在指导学生修改的过程中,不是教越俎代庖,完全由教师掌握着修改的话语权,而要让位于学生的自改,只要学生情感在场、思维在场和思想在场,真正让学生在字斟句酌的琢磨涵咏中唤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感悟文字的表达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写作教学上的突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57+26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6.

作者简介:

吕晓双,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评改写作教学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作文要厚积薄发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试论作文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