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教学探索

2019-12-03王明乐余志赵华陈玉琼倪德江秦喜秀吴虹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建议

王明乐 余志 赵华 陈玉琼 倪德江 秦喜秀 吴虹

摘要 茶叶清洁化生产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了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的优化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叶清洁化生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S-01;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1-027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1.08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ea Cleaner Production Course

WANG Mingle, YU Zhi, ZHAO Hua et al

(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al Plant Bi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ea cleaner produc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ea cleaner production course and gave suggestions from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ea cleaner production course.

Key words Tea cleaner production;Theoretical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Suggestions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7QD036)。

作者简介 王明乐(1988—),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博士,从事茶树栽培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5-08

自1931年中山大学创办茶蔗部、开设茶作课以来,茶学专业教育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解放后已培养了20 000多名茶学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约有42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专业,其中近300人从事茶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华中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历史悠久,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武汉大学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前身)。首届茶叶专修科学生于1950年11月入学,1953年2月毕业;第二届学生1952年秋季入学,1954年夏季毕业。2届毕业生均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科技和教育等领域工作,为新中国的茶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954年秋全国院系调整,华中农学院茶学专业停办,但其茶学相关研究一直延续,从未间断。1994年,学校获批恢复茶学专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本、硕、博教育体系[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的安全、健康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这对我国茶叶制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应运而生。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是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特色专业课,学习该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学习清洁化生产对茶园规划和管理,茶叶加工生产设备与工艺、包装储运各个环节提出的具体要求,掌握实现茶叶清洁化生产的方法与手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4]。因此,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1 理论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建议

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是研究茶叶从茶树栽培到加工成品的全过程,实现清洁化生产目标要求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茶叶清洁化生产基本理论、茶树栽培清洁化、茶叶加工清洁化、茶叶包装、贮运和品饮清洁化以及茶叶清洁化生产控制体系与认证机制5个方面。在茶叶生产实践中,新的理論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素材。轻基质穴盘法扦插育苗成本低、便于运输、移栽后茶苗成活率高[5];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栽培新技术,有利于茶园的节水节肥和防止面源污染[6];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对于提升三峡库区茶叶品质、促进库区移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7];此外,结合湖北省实际案例——恩施州富硒茶的种植[8]等均可在清洁化栽培和茶园建园一章中重点介绍。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在部分较易理解的章节,探索学生主讲、教师辅助的小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印象也更深刻。特别是新开课的年轻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茶园建园、布局、修剪、施肥和加工等方面的视频资料,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一些繁难的专业知识。结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产学研优势,尝试团队教学。融入华中农业大学倪德江教授的专利成果“一种实验型红茶萎凋槽”和“一种茶叶动态储料机”等,让学生了解清洁化加工过程中科学技术支撑的重要性,树立扎根茶学的信念。邀请黄友谊教授进课堂,结合夏秋茶高效利用和茶酒饮料的制作,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对茶叶深加工的认知。同时,结合陈玉琼教授在茶艺和茶文化方面的造诣,重点给同学们介绍茶叶品饮的清洁化知识。结合茶园减肥和茶叶提质增效等问题,邀请闻玮玮教授和赵华老师讲授茶树代谢特点和对养分的需求规律。针对限制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农残超标,邀请余志老师重点讲授农残检测技术。通过团队教学方式,系统讲授了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清洁化生产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内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老一辈茶学人扎根茶学、发扬茶学的介绍,激发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其中,由我国著名作物育种学家、华中农学院教授刘后利领衔的茶叶专业建设筹备组对茶叶专修科的创办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该专修科的创办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解放初期我国茶叶人才短缺的问题。刘后利先生十分关心茶叶事业的发展,为鼓励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茶叶专业人才,特成立“刘后利茶学奖励基金会”,并设立“刘后利茶学奖励基金”。刘祖生教授1953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先后育成多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童启庆教授共同主持的矮化密植栽培,采用适度的密度、高度和种植方式,运用综合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达到茶树成园快、投产早、茶叶优质高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该技术曾荣获农业推广技术三等奖[9-10]。著名茶叶专家张木兰被誉為“一朵洁白的茶树花”,毕业后即与同班男友肖时英满腔热情地主动要求分配到云南边疆,虽历尽千辛万苦,但事茶之心坚定不移,在良种选育、生态栽培、名茶研制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云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1];张木兰当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参与选育的国家级茶树品种‘云抗10号因其优异的农艺性状而成为云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当家品种[12]。杰出校友谌介国在退休前一年还坚持承担了“三峡库区茶叶生产示范体系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如今近20 hm2的规范化栽培茶园郁郁葱葱,现代化制茶车间与大坝遥相呼应,“三峡翠毫”和“屈原毛峰”名茶飘香,促进了三峡库区移民就地安置就业[13]。“茶香飘西陵,余热献三峡”是对老前辈最崇高的赞美。茶叶机械专家王钟音独自撰写的《制茶工艺学》,成为我国解放后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制茶科研理论专著,并为此后国内大专院校茶叶专业师生必读的参考书目,并与张堂恒教授合著《中国制茶工艺》一书,为我国茶叶加工提供理论指导[14]。

2 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建议

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本科教学中一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中的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季节性较强,这给教师系统教授茶叶清洁化生产知识带来了一些障碍。例如,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安排在上半年,而上半年茶园并不修剪且不施基肥,这就很难将学生带到基地进行观摩学习;校内实习也安排在该学期,学生没有时间去生产企业参观学习,学生对茶叶清洁化加工的理解也不深入。茶树栽培清洁化和茶叶加工清洁化2个部分一直是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适当增加该部分的课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清洁生产的理念,并深入了解我国茶叶清洁化生产的现状。

随着农业部颁布实施了《无公害食品 茶叶》(NY 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NY/T 5019—2001)[15],这就要求茶行业从业人员有着更丰富的茶叶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高等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而且也是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地方。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的班级对其宣传不够,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了解该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多向学生介绍该项目,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并引导学生发现茶叶清洁化生产中的问题,进而申报相关创新性实验项目,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课题时,也可多关注繁难科学问题。例如,结合2018年中国茶叶学会遴选的6个茶学前沿科学问题(茶树基因组的表达和非编码RNA的预测、茶树的起源、茶树有害生物全程化学生态学防控理论、六大茶类品质形成机理及特征性成分鉴定、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茶树富集氟、铝的生物学机制)或6个工程技术难题(智能采茶机研制、茶叶加工在线智能化监控技术、茶树遗传转化与再生技术体系、茶树对倒春寒的响应机制及其防控技术、茶叶中污染物风险因子解析与评估、茶叶品质设计与定向加工技术),引导学生思考研判茶学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前瞻谋划后期研究内容,进而提升自身研究深度和广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并给予足够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做的同时也要关注实验进展,并及时给出合适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少走弯路、顺利完成试验设计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创新体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3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武装头脑,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要真懂、真信、真会,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自觉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阐释。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工作中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环节。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理论课,栽培、加工、育种、安全等内容均有涉及,因此可将多种相关素材融入课堂。以“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白茶为例:20多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是一个穷村,而现今却是远近闻名的“白茶第一村”,该村依靠安吉白茶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共生共进的绿色发展道路。随后,黄杜村农民党员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饮水思源、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这不仅是老一代茶农的心声,而且是新时代脱贫百姓的价值追求。此外,传统名茶“恩施玉露”和恩施硒茶“利川红”成为今年8月中印首脑武汉非正式会晤东湖茶叙时的国宾用茶,为世人瞩目,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报道后迅速在全国走红。课堂上以此为引,并结合恩施州富硒的地理环境特征、恩施玉露和利川红的加工工艺特点进行了讲解。利川是长江三峡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优先抓环保、富民的茶叶产业,方能在获得“金山银山”的同时又留住“绿水青山”。因此,在清洁化生产的课堂上以茶为媒,潜移默化,才能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4 结语

只有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注重清洁化生产,才能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这也是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茶叶清洁化生产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把握人才需求的变化,注重学生清洁生产观念的树立,不断更新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为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邢洪军.高校茶学专业建设工作探析[J].福建茶叶,2016(7):215-216.

[2] 杨晓萍.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科学,2010,13(4):9-12.

[3] 余志,陈玉琼,邓俊涛,等.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8):70-72.

[4] 倪德江.茶葉清洁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5] 付本鑫.轻基质穴盘茶苗繁育技术研究报告[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0):33.

[6] 苏火贵,郑靖雅,吴月德,等.茶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广东茶业,2015(Z1):38-40.

[7] 谭帮兴,张斌,梅坪,等.三峡库区茶叶品种筛选与示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7(4):143-144.

[8] 胡良柏.基于ArcGIS的恩施州富硒有机茶最佳种植区域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7):3231-3233.

[9] 刘祖生,童启庆.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1983(3):1-5.

[10] 荣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茶叶科技成果简介[J].茶叶科学,1985,5(1):61-64.

[11] 肖时英,袁学仁.她是一朵洁白的茶树花——记茶叶专家张木兰平凡、坎坷而光辉的一生[J].茶叶,2014,40(3):180-183.

[12] 田易萍,徐丕忠,朱兴正.国家级茶树良种云抗10号在云南省的应用及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18-119.

[13] 谌介国.茶叶工作坎坷路 风雨兼程五十年[J].茶叶通讯,2005,32(3):41-44.

[14] 汪沛泉.钟音未改——记茶叶机械专家王钟音[J].农业考古,1993(4):305-306.

[15] 唐小林.茶叶清洁化生产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11(4):18-20,36.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