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专家力主推进“智能国防创新”

2019-12-03

船舶经济贸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国防军队基础

韩国海军忠武公李舜臣级导弹驱逐舰“文武大王”号

利用大数据、AI、云等网络技术,实现国防的超智能、超连接、超融合。

韩国《朝鲜日报》网军事专栏日前发表了韩国海洋战略研究所《“智能国防创新”的课题——构建核心基础体系是首要任务》的文章,提出韩国应利用大数据、AI、云等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国防创新。

文章称,这个时代最大的话题之一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韩国也在积极推进以此为基础的国防技术创新。首先,韩国国防部在“智能国防创新”的口号下,追求智能化、超然性、融合性。韩国陆军正在努力构建战斗平台(warrior platform)、无人机器人(dronebots)和陆军老虎(Army Tiger)4.0、智能信息中心等;韩国海军宣布,将在2045年建军100周年时建成“智能海军(Smart Navy)”,实现“海洋强国 大洋海军”目标;韩国空军也在努力打造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为基础的“宇宙航空”能力。

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但韩国军队的国防创新努力与国家军费投入以及对外宣传的力度相比,还是相当不足。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韩国军队取得创新成果所必需的核心基础体系构建尚未完成,各军种仍然处于推进以平台为中心的革新过程,核心基础体系还在“概念研究中”。这就相当于没有打好扎实的地基就盖房子。因此,根本问题就在于——必须先建立起核心基础体系,才能真正取得创新成果。

首先,为什么我们要推进智能国防创新?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生存下去。因为,昨天的武器装备不可能在今后的战争中赢得胜利。此外,如果不革新,韩国军队就会沦为没有存在感的军队。国防创新不是为了应对未来战争,而是为了生存,是当前必须立即推进的时代要求。

因此,要想进行国防创新,首先要确立“今后如何战斗”,即“how to fight”。在明确定义我们必须面对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以及与此相关的作战问题之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决定如何适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创新科学和技术优势,并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选择聚焦哪些领域。

很多人断言,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展,由少量的大型的高价格的装备以及众多兵员组成的平台在未来战场上将无法生存。这意味着,今后需要一支由数量多、小型化、价格低廉、可消耗和高度自主的无人体系组成的军队。也就是说,不仅是飞机、车辆,而且水面舰艇、潜艇都将实现无人化,机器人将履行传感器—射手(sensor-to-shooter)周期的所有功能。这意味着今后装备了算法和人工智能(AI)的机器人——集群机器人(swarming robots)将作为“游戏规则改变者 (game-changer)”决定战争胜负。

那么,这些“游戏规则改变者”的核心基础体系是什么呢?首先是AI。人们常说,AI比核武器更危险。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征服人工智能者将统治世界。” 中国则宣称到2030年将成为AI领域的世界领先者。美国也不甘落后。AI表现为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算法的机械训练,建立依赖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 “优质的、有价值的数据”。为了实现数据的储存、管理、分析、共享、融合,绝对需要数字基础体系——云计算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数据量才会增加,大数据也才能构建起来。因此,人们认为,利用AI技术构筑数码基础体系的竞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

美国国防部为了构建这样的云计算平台环境,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JEDI(Joint Enterprise DefenseInfrastructure)项目合同。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储存、影像分析、监听并翻译电话的功能。另外,美国国防部创立了“联合人工智能中心(Joint AI Center)”,美国国会也通过了包括AI相关法案在内的201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支持构筑世界最高水平的AI能力。

同时,法国国防部也新设立了一个机构,负责打造法国军队内部的各种数据库(data base)。

然而,韩国军队没有积极进行利用AI技术的国防云计算环境建设。据说,通常数据规模每14.4个月会增加一倍。但是,如果没有数字化的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无论时间多长,数据都不可能增加。另外,韩国军队由于各军种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烟囱式(stove-piping)”现象(在不同机构间并不存在横向上的情报共享机制),在数据的储存、管理、融合、共享等方面存在困难。从根本上说,韩国军队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数据?在哪里?如何利用?”——即数据战略和数据管理体系还没有确立,基于物联网(IOT)的数据标准化尚未实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时间多长,都不能积累和利用大数据。

因此,利用数字编码(coding)技术将多种数据简单、标准化地融入云计算环境,构建以战场为中心的战术大数据储存、分析、共享、融合的综合管理的数字基础体系,是韩国军队的当务之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分散,对谁都可以使用该技术,但同时谁都可以实际使用该技术,而快速实现战斗力的一方将在战争中获胜。

接下来说说“游戏规则改变者”的另一个要素,即与机器人有关的核心基础体系。总而言之,机器人和网络是共生(symbiotic)的关系——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未来战争中,空中、地面、水上、水下机器人在交叉战场区域(cross-domain)网络中心作战环境(NCOE)中超然结合,在“sensor-to-shooter”周期内,通过信息搜索(ISR)、战场指挥自动化(C3 I)、通信传播、武器装备NODES等技术,实现实时网络中心作战(NCW:network-centric warfare)。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网络,机器人体系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今天,战争形态已从过去的平台中心作战转变为网络中心作战(NCW)。NCW的基础是,在部队使用的电力体系和卫星、飞机、舰艇、车辆、机器人、战斗员等平台与这些平台执行的任务相匹配,发展新搭载的导弹、ISR传感器、电子战、通信传播、水雷战装备等“以有效荷载为中心”(payload-centric)。也就是说,现代战争形态是陆、海、空、天、网络等所有战场领域内分散的各种有人和无人平台通过联合战场网络实现超然连接,在标准化的运营环境中共享Meta数据,实现实时“sensor-toshooter”周期。这就是所谓的“杀伤链(kill-chain)”。

然而,韩国军队目前仅运营着极其有限的联合网络,在不同军种之间存在“烟囱式”现象、非标准化的网络运营环境中,在“sensor-toshooter”周期内需要重新整合个人平台和数据,因而从根本上限制了实时NCW及kill-chain。也就是说,超连接的机器人没有构建起具备有效功能的核心基础体系——联合通信架构(architecture)。建立这一基础的架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智能国防创新要想取得明显成效,即便再难、需要花费再长的时间也必须构建。

从这个角度看,韩国军队推进的国防技术创新方向是妥当的,但在没有核心基础体系的情况下,各军种推进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创新反而会成为阻碍今后体系整合的干扰因素——即担心它会成为一个既有体系(legacy systems)。归根结底,各军种的多种创新努力固然重要,但为国防创新设计和构建核心基础体系更为紧迫。韩国军队必须迅速推进联合网络环境建设,包括建立国防云计算环境、建立联合AI中心,以及实现所有有人和无人平台及系统的一体化。只有首先实现超智能、超连接、超融合,才能实现智能国防创新。否则,智能国防创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猜你喜欢

国防军队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开战!过年也不停火的古代军队
军队的4月1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