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初探
——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例
2019-12-03汪曙光汪贝贝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文/汪曙光 汪贝贝(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比任何一个时期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2019年9月,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基本内涵、单位性质、目标定位、建设条件、管理机制、享受政策等各个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作出明确要求。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印发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意见,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推进产业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区域创新平台,理当肩负起促进我国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职责使命。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与内涵
1.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
国外没有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提法,主要围绕公共研发组织、区域创新系统、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平台等开展研究。新型研发机构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型研发组织,对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合已有文献研究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是瞄准科技前沿,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并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独立法人机构[1-3]。
2.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
新型研发机构从成立伊始就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机构。该机构既不完全像高校,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不完全像企业,也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不仅在前沿科学领域掌握源头创新的话语权,其企业化运作管理体制机制更是贯通了市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具有与传统研发机构不一样的内涵。
一是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方式多样化。目前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包括院校与政府共建型、院校与企业共建型、企业自建型,投资主体的不同决定单位性质各异,一般院校与政府共建型为事业单位,其他大部分以企业性质为主。
二是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通科技与经济的纽带。传统研究机构受体制机制束缚,研发活动不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相对接,众多研发成果束之高阁,严重制约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打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发”间的关系,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不断促进科技成果在当地转化。
三是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新型研发机构在管理机制方面,采用理事会或管委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实现投管分离、独立核算;在运行机制方面,采用市场化运行,实行合同制、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等方式,不断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采用成果分红、技术入股等方式[4]。
四是新型研发机构具有不同的资金来源。新型研发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支持、企业投入、技术合同、机构团体捐赠、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形式。绝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前期主要以政府投资、承担国家项目为主,后期通过引入风险基金、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多种不同形式完善造血功能,实现创收。
二、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的职责使命
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肩负着“对接”科技与生产力“新渠道”、“黏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重要职责使命,具备与传统研发机构不一样的科研组织模式。本文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合肥院”)为例,具体阐述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的使命担当。
1.避免科技组织系统失灵,为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提供纽带和桥梁
传统科研机构的“计划经济”色彩造成科技成果无法与市场对接,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研成果“烂在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将基础研发与产业发展创新联系起来,其研发活动一方面推动科研发展,另一方面引领产业变革,这一创新运行模式实现知识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效识别和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清华合肥院一方面在公共安全领域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又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应用研究,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消防社会化服务系统等智慧安全城市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培育和带动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突破,推动技术创新与进步。此外,清华合肥院以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全国为发展目标,将与芜湖、铜陵、淮北等地合作,结合当地实际和基础,共建各具特色的公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未来将形成“一院多中心”的创新格局[5]。
2.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平台,为我国科技创新行稳致远、跨越式发展集聚创新资源
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注定与传统科研机构不同,其致力于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对全球视野、国际合作、交叉前沿的需求达到空前的高度。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海外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不断拓展海外交流平台,不断与世界科技前沿接轨,打开了科技创新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海外合作交流方面,清华合肥院已接待100多批次海外部级以上代表团来访洽谈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拉美、东南亚等海外多国整体输出公共安全技术成果,培训海外安全应急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在国内合作交流方面,清华合肥院一方面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20多家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西门子公司共建智慧水安全实验室,与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合作;另一方面与相关企业共建行业创新联盟,并积极举办、承办国家级学术交流会议和论坛,打造高端科技交流平台。
3.集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打造创新要素集聚高地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传统研发机构多注重人才的基础科研创新能力,对其他能力要求不高,而新型研发机构自身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程度更高。具有产学研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而新型研发机构的蓬勃发展集聚了大量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人才的快速进步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华合肥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集聚、培养了一支涵盖多学科领域,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序衔接、密切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完善了公共安全学科人才体系建设。清华合肥院现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人员600余人,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还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科研人员搭建创新平台。清华合肥院的科研人才团队一方面进行基础研究,承担国家省部级以上课题;另一方面鼓励科研人员在企业中不断流动,从事技术创新工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有序进行。
4.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释放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新型研发机构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过程中大胆探索,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面向企业、围绕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清华合肥院自成立之初就不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助力研究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管理方面加强顶层设计。设立管理委员会,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战略发展委员会,对清华合肥院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提供指导及咨询意见;设立专家委员会,为清华合肥院的发展规划、运行模式、经营管理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意见。二是在人才引进方面打破原有事业单位考试形式,完全面向市场吸纳人才。一方面,通过制定联合培养、实践交流、社会招聘、内部推荐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制度,增强创新活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技术与管理人员向企业整体转移,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大大增添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三是在资金管理方面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探索引入风险基金等资本运作模式,以增强造血功能。清华合肥院正常运行后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合同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项目支持等形式。例如,科研人员前期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省科研项目,不断进行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一方面服务于企业,另一方面促进了研究院平台的建设,即形成项目驱动平台建设进而哺育企业的良性循环。
三、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横跨产学研整个创新价值链,打通科技和经济的“最后1公里”,跨越创新价值链的“死亡谷”,有效实现了各种创新要素的组合。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应找准定位、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开放合作,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与使命,实现自身的蓬勃发展。
1.找准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找准定位是新型研发机构探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明确的定位是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的后盾。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初期面临资金短缺、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极易出现急切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产业长期发展定位的情况。对此,新型研发机构应该有效解决长期规划与短期生存的问题、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矛盾问题。建议政府部门结合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和新时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求,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重点、产业方向、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顶层设计。同时,新型研发机构应根据自身建立初衷,牢牢树立产业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定位,制定相应的内部发展规划,加快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避免功能定位泛化,防止向其他领域扩张。
2.突出重点,着力推进示范建设
目前不同地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参差不齐,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同层次的问题,但绝大部分问题都有相似之处,因此积极推广优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显得愈加迫切。可通过对先发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行调研,根据不同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发展良好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宣传,发挥标杆作用,助力刚刚起步的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建设发展。
3.以人为本,突出创新引领功能
人才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之基,新型研发机构应牢牢把握人才这条发展主线。要切实发挥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的作用,大力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建单位的优秀科研人才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聚集更多高端资源,通过发挥人才优势激发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引领功能。政府应结合已有的各类人才政策,充分考虑新型研发机构的自身定位,不断优化完善现有政策,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丰厚的沃土。
4.注重联盟,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新型研发机构是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产业技术研发为核心,集企业孵化育成、产业投融资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部分新型研发机构之间已经建立了联盟,如2019年9月成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研发机构(产研院)战略联盟。该联盟旨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加速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创业,培育创新人才。下阶段,为保证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地发挥产学研合作功能,应充分发挥联盟效应,呼吁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入库,实现产业协同发展。联盟间可以通过互访交流、论坛会议等方式加强沟通合作,不断在科研、人才、科技成果等方面进行融合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1996年,深圳清华研究院的成立揭开了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篇章。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广东、江苏为例,截至目前,两省分别建立新型研发机构200多家、400多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尽管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体系不完善、国家顶层设计缺乏、发展定位不明确、标杆示范不突出、产业分布不均匀、产业协同不紧密等一系列问题。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我们不断破解阻碍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各种问题,不断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顶层设计,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型研发机构的职责使命,为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