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点注射和非定点注射镇痛药物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对比分析

2019-12-03郑金财张文标伍志健梁显球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度定点韧带

余 斌 郑金财 张文标 伍志健 梁显球

(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 肇庆 526060 )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僵硬等为主,膝关节为OA高发部位,若不及时治疗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严重者可引发功能障碍,出现畸形、肌肉萎缩等情况,有致残风险,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目前于膝关节OA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药物、手术等,其中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疾病终末期主要治疗手段,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关节功能恢复,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证实。但临床TKA术后剧烈疼痛,不仅会对患者脏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导致康复训练延迟,不利于功能恢复[2]。因此术中有效注射镇痛药物对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关节活动度恢复有重要意义,临床常见镇痛方式包括硬膜外镇痛、自控镇痛、关节局部镇痛等,其中关节局部镇痛不仅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3]。目前TKA局部镇痛方式多为关节囊周围非定点盲目注射,不仅药量使用较多,还会引发不良反应,但有关关节囊定点注射的研究、报道较少,故本文观察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73例患者分别行关节定点、非定点注射镇痛的效果,旨在为今后TKA围术期镇痛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院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73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人数38例,年龄范围54-78岁,平均(67.2±3.1)岁,体质量52-87kg,平均(70.3±4.5)kg,男17例、女21例,左膝16例、右膝22例;对照组人数35例,年龄范围52-77岁,平均(67.5±3.2)岁,体质量54-89kg,平均(70.8±4.6)kg,男15例、女20例,左膝12例、右膝23例,采用的关节假体均为国产春立膝关节,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膝关节OA,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无手术禁忌证、严重器质性疾病,符合手术指征,ASA评分1-2级,无凝血功能障碍,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患者近期服用过镇痛药,存在言语、精神障碍,经检查合并膝关节感染、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存在治疗用药禁忌证。

2 方法:本次所有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术前禁食,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常规心电监护、吸氧,消毒手术,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术,待麻醉成功后做前正中切口,取髌内侧入路,切除内、外侧半月板、交叉韧带,对炎性滑膜组织进行清除,咬除骨赘、松解挛缩的软组织,截骨,软组织平衡。植入与患者匹配假体并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关节局部注射镇痛药物,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包扎,术后常规行抗感染、冰袋冷敷、相应功能训练等治疗,同时给予自控镇痛泵(PCA)镇痛。对照组:将225 mg0.75%罗哌卡因、40 mg曲安奈德、吗啡5mg及 生理盐水混合制成100ml的镇痛剂,在假体安装完成后关节囊周围(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髌韧带、髌上囊、股四头肌等)注射药剂60ml,在切口缝合后,通过引流管在关节腔内灌注40ml。观察组:使用与对照组相同成分及浓度的镇痛合剂,在假体安装完成后关节囊周围定点注射,分别在髌韧带外下方、内侧副韧带前方、髌骨外上方、腘肌腱外侧各注射10ml,共40ml,关节腔不作保留灌注。

3 观察指标: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清醒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初次下床时)患者疼痛评分差异,观察患者清醒时、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镇静情况,统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及术后2天、5天、8天及11天膝关节活动度变化,观察2组镇痛泵药使用量差异。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4]进行评测,总分10分,以0分为无痛,10分疼痛,分数越高表示镇痛效果越差,7-10分为剧烈疼痛;1-3分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等疼痛。不良反应观察包括:头晕、尿潴留、胃肠道反应(溃疡、呕吐、出血、恶心等)、呼吸抑制、嗜睡、低血压等,膝关节活动度通过CPM活动度记录。

5 结果

5.1 2组镇痛效果比较:清醒及术后6、12、24、48小时以及初次下床时,观察2组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镇痛效果比较分)

5.2 2组镇痛泵药用量观察对比: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组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镇痛泵药用量观察对比

5.3 2组不良反应发生对比:观察组发生率为7.9%,低于对照组20.0% ,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5.4 2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术后2、5天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11天,2组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膝关节术后活动度比较

讨 论

膝关节OA患者因软骨退化、关节骨赘增生等病理变化会出现关节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病因与肥胖、高龄、女性、关节过度使用等有关,近几年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引发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TKA是膝关节OA治疗的有效手段,其将受损膝关节以人工膝关节置换,可使关节面解剖结构恢复正常,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正常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5]。

疼痛是TKA术后无法避免的症状,临床认为可能与手术引发应激反应有关,应激反应导致机体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从而使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反应行上升,痛觉敏感度增加,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剧烈,而疼痛又会影响后期患者康复训练,因此,如何有效术后镇痛得到临床关注[6]。局部镇痛是临床一种新型镇痛方式,其效果理想,全身不良反应比较少,较硬膜外、静脉镇痛操作简单、风险低,可从源头上阻止疼痛产生[7],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本次研究显示,清醒及术后6、12、24、48小时以及初次下床时,观察2组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局部镇痛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局部镇痛通过腔内注射、关节囊周围注药能阻断关节内痛觉感受器,提高机体痛阈以及术后康复锻炼耐受性,起到镇痛作用。同时本次使用的镇痛剂 “鸡尾酒”为多种药物复合而成,其中罗哌卡因作为长效镇痛药,能收缩血管,起到缓释作用,但此药较布比卡因心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运动阻滞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术后患者功能锻炼。而吗啡能与中枢、外周神经阿片受体作用产生镇痛效果,曲安奈德具有强效抗炎作用,能降低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强镇痛作用,加之局部给药直接作用病灶部位,有利于减少胃肠道反应[8]。本次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发现,术后2、5天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观察组镇痛泵药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不良反应统计,观察组发生率为7.9%,低于对照组20.0% ,P<0.05。提示定位注射能够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原因非定位注射,用药无量化、随意性大,由于镇痛剂中含有吗啡,若用量过多易引发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反应。同时腔内注药部分药液可能经引流管流出,导致药物作用降低,镇痛效果减弱,而定位注射不仅能确保药物直达作用部位,减少药物使用量,还能避免神经损伤及镇痛药造成的肌力下降,术后早期训练肌力恢复良好,关节活动度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9]。本次定位注射于髌韧带外下方、内侧副韧带前方、髌骨外上方、腘肌腱外侧4处,这是由于膝关节周围痛觉主要由4组神经支配,其中髌上区由股中间股支、闭孔神经前支、股内侧肌支等支配股四头肌及髌上囊的神经末梢;膝外侧区由腓总神经支配关节囊、关节外侧韧带、外侧脂肪垫;膝内侧及髌下区则由隐神经髌下支支配髌下脂肪垫和前交叉韧带;腘窝区由胫神经、闭孔神经后支支配后斜韧带、后侧关节囊及后交叉韧带,有学者通过B超检查认为上述4处的神经支配比较恒定,故而定点于该4处注药便能起到良好镇痛效果[10]。

综上所述,TKA术中采用关节局部注射镇痛药,术后镇痛效果理想,其中定点注射镇痛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泵用药量显著减少,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好,建议在行TKA术中采用定点注射进行局部镇痛。

猜你喜欢

活动度定点韧带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