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胸腰段骨折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2-03郭海涛
郭海涛
(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随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骨折类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重物砸伤、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状,如窒息、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严重者甚至会死亡[2]。因而,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极为必要。本文主要分析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9月的10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3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为(42.12±10.56)岁;9例T11段,8例T12段,20例L1段,16例L2段。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为(43.87±10.31)岁;8例T11段,7例T12段,26例L1段,12例L2段。2组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
2 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具体方法为:于患者后背正中位置作一12-20cm的切口,逐层切开肌肉组织,对椎旁肌予以分离,在伤椎椎弓根处置入4枚螺钉,在直视状态下使用固定棒予以安装、锁紧及固定,复位椎体、椎间隙,实施椎板间植骨手术,随后对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进行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具体方法为:用C型臂X线机来定位,于伤椎椎弓根中心区域行一1.5cm的切口,切口形状为纵形,常规予以穿刺,在椎体内拧进4枚螺钉,随后固定螺钉,行植骨操作,位置取椎板间或椎体内,随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比较2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VAS评分[3];同时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肌肉萎缩、肺部感染、运动障碍、神经功能损伤及螺钉松动5项。
5 结果
5.1 2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VAS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5.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讨 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由于该位置有着较为集中的应力,因而碰撞后极易导致骨折,不仅会使患者的痛苦增加,危害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4-5]。
本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少,卧床时间和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短,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脊柱胸腰段骨折实施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程度低、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状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分析原因为: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时需用自棘突剥离多裂肌,极易损伤椎旁肌,导致其出现功能紊乱,且由于多裂肌的位置在腰椎中心,对于稳定脊柱、调节神经肌肉反应来说意义重大,一旦发生损伤将会使患者发生肌肉功能损伤及神经萎缩等症状。此外,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出血量较多、切口长度较长,会使患者的疼痛度增加,且容易遗留瘢痕,从而延缓恢复进程。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其无需从棘突位置剥离椎旁肌,而是借助C型臂X线机的作用从脊柱予以进针,随后直接分离肌肉打钉,此类方式可有效防止损伤椎旁肌,使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少,如:肌肉萎缩、神经功能损伤及运动障碍等。此外,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具有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小等优势,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其恢复进程,该术式安全又可靠[6-8]。因受到样本量、时间等原因的局限,未分析2组的治疗费用及预后,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更佳,利于减少出血量和切口长度,缓解疼痛度,缩短卧床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