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内热针、电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2-03许球祥邹国钫
许球祥 龚 辉 邹国钫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目前我国青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群体很大,并且逐渐上升趋势,由于此类患者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家庭经济的主体,其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医院系统治疗,从而延误病情,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1]。如何在临床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适应青中年患者,来医院治疗的时间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2]。内热式针灸针(以下简称内热针)是在传统温针灸及银质针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后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针具,本文我们对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疗效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研究的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中的西医诊断标准为: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腰骶部疼痛,下肢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性疼痛;(2)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3)椎棘突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4)腿抬高试验阳性,腹压增加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经CT或MRI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3]。患者的选取标准为:(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在20-50岁之间;(2)符合宣蛰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外软组织病变所致腰腿痛的鉴别:站立位脊柱左右侧弯试验,俯卧位胸腹垫枕试验和胫神经弹拨试验,3项试验不能同时为阳性[4];(3)神志清楚,能正确表达病情者;(4)近1个月内未釆用相关治疗方法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排除标准为:(1)合并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或椎体滑脱;(2)突出物完全钙化或骨化;(3)纤维环或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组织脱入椎管内者;(4)凝血机能障碍者及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5)合并椎管或脊柱其他病变,如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性肿瘤者;(6)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7)精神病、抑郁症患者[5]。本次我们的研究对象来自 2017年6月-2018年 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共选取了1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A和对照组B3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内热式针灸法治疗;对照组A使用电针治疗的方案;对照组B使用药物治疗的治疗方案。对照组A的基本情况为: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的年龄为20 - 48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1±17.3)岁。对照组B的基本情况为: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为22- 4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3±15.8)岁。观察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为: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的年龄为27 - 4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2±14.9)岁。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结果最终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A患者的治疗方法为电针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首先找到患者的治疗穴位,并对其穴位皮肤进行消毒,运用爪切以及夹持进针法,针刺深度在合适范围,再使用捻转补泻手法行针。保证每个穴位的治疗时长为1分钟左右,患者应该有一定的酸胀或者麻电感。最后为患者使用电针仪,开启连续波,控制电针的频率为38HZ,电流为2mA,治疗时长为25分钟[6]。同时加用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 塞来昔布200mg,每天1次,口服,甲钴胺0.5mg,每天3次,口服,连续4周。对照组B的患者则接受药物治疗的方案: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 塞来昔布200mg,每天1次,口服。甲钴胺 0.5mg每天3次,口服。连续4周。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内热式针灸治疗,采用宣氏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针刺前询问病史,显性或隐性糖尿病、血友病、血管硬化症患者不宜针刺;对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患者经服药病情稳定可在严密观察下施行。做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严格掌握适应证,向患者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针感及反应,取得患者的配合,以便医生完成操作。布阵方案:腰部:髂后上棘内侧缘与髂嵴后1/3肌附着处沿骨盆髂嵴缘弧形布针2行,针距为1.0-1.5cm,每行约6-8枚针即可;L3-S1棘突旁椎板处及骶骨背面沿棘突旁1.0-2.0cm直线布针2排,针距为1.0- 1.5cm,每行 5-6枚垂直进针;L2-5:横突处每处布针2枚,横向斜刺至横突背面及末端。臀部:根据病损需要,在臀中小肌髂骨翼肌附着处分3行直刺达骨膜;坐骨大孔内上缘分2行向前上斜刺达骨膜;股骨转子间窝分2行向前下斜刺达关节囊;髂后下嵴与骶髂关节外缘分2行向前方斜刺达骨膜;坐骨结节上部分2行呈弧形直刺达骨膜;大粗隆尖端部直刺达骨膜[7]。针具选择:根据操作部位不同,选用内热针(直径1.1mm,针身长10、12、14cm)使用前应做高压消毒处理,针刺应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操作方法:确定病变部位后,患者采取俯卧位、侧卧位,局部充分暴露,定位,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巾,用0.25%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选用长度适宜的内热针进行直刺、斜刺,直达骨面,获得针感,连接内热针治疗仪(KF型,济宁市佳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设置针体的温度为40℃-50℃,从40℃开始逐渐升温,以患者可耐受为度,设置治疗时间为20分钟。拔出内热针后,以无菌棉纱块压迫针孔片刻,待血止后予以碘伏纱布块消毒,并行局部冰敷10-15分钟。嘱患者卧床休息30分钟,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良好,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无特殊不适反应,方可离开医院。嘱患者3天内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卫生,防止沾水,避免感染。同一病变部位治疗1-2次,同一病变部位治疗间隔时间15天,不同部位间隔时间7天,每周针刺1次,4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1)疼痛改善观察指标。使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对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改善情况进行评分,并将其分为 0 - 10 个等级,其中0 分代表没用痛感,10 分为最高分代表患者不能忍受的剧痛。对3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8]。(2)参考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JOA)” 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表,于治疗前,治疗后评定,完全正常积45分[9]。(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没有再出现过腰腿痛,并且直腿抬高的角度可以>70°,能够正常工作与生活。好转:患者的腰腿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并且腰部的活动能力有了极大的恢复。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甚至病情更加严重。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 + 好转例数)/总例数 ×100%。
5 结果
5.1 3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 VAS 评分情况见表1。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 VAS 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接受治疗后3组患者的 VAS 评分都比接受治疗之前更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A和B 组都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3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
5.2 3组患者JOA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JOA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JOA评分比较
注:2组与观察组比较,P*<0.05。
5.3 3组疗效评价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2.0%,对照组A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76.0%,对照组B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讨 论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一般都会有腰痛的症状。内热式针灸通常会为患者使用特别制作的针具,之后为其找到用针的穴位或者肌肉位置将针刺入其中,再将针具进行加热来为患者治疗,温度的高低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适。在制作内热针时需要把发热材料置于其中,这样可以做到让针体恒温发热,发热温度最高可达60℃,最低为38℃[10]。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都表明,使用内热式针灸疗法可以做到:(1)帮助患者松弛肌肉,尤其是患者的肌肉紧张变形时;(2)为患者进行血管的扩张,让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更为流畅,也可以帮助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3)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肌筋膜的张力,为患者进行肌筋膜痉挛或者缺血情况的改善,有利于减轻其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加快细胞的生长速度。本次使用内热针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是想让患者的腰腿痛及神经根水肿情况有所改善,同时帮助清除患者的局部疼痛以及炎症相关因子,让患者的椎间盘压力减小,缓解患者的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希望可以通过内热针的治疗让患者收到如同手术般的效果。有相关的研究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来探究内热针的治疗疗效机理,最终结果表明,为动物进行局部组织的导热治疗后,可以极大地增加其局部组织的血流量,最高可做到增加150%的血流量。本次我们的研究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其电针、药物、内热针进行治疗,最终内热针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患者的病情改善最为突出,每周1次的电针加药物效果略优于药物组[11]。本次我们的研究对象年龄在20-50岁,该年龄区间的中青年患者,通常没有时间来医院接受频繁的治疗,使用内热针的治疗方案不仅比较方便且效果突出,而且患者1周只要做1次即可。综上所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内热针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因此此治疗方法值得进行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