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基于读者行为追踪的智能服务研究
2019-12-02袁萍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带动了图书馆智能化发展。为了满足当前读者多方面需求,图书馆进行读者行为追踪的智能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对读者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行为;行为追踪;智能服务
一、 引言
现代生活中,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云计算、物联网之后,渐渐融入各个行业,尤其是图书馆方面,智能业务又出现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从图书馆角度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项技术将对图书馆里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这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信息化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改善。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是记录、储存、传播、应用人类文明与数据的机构,逐渐融入大数据时代。
不同载体的文献和数字资源,对图书馆馆藏格局产生了不同变化的影响;图书馆每天产生的其他各种与读者和文献资源有关联的数据,正逐步形成图书馆的数据。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关于文献信息服务需要拓展资源,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根据读者阅读方式充分满足不同作者群体对信息的需求。向数字化和多元化发展,使信息咨询工作更加智能化,信息化,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从传统模式转化数字化,从数字化到内容数据化,从而使数据化阅读到阅读数据化转变。
二、 读者阅读行为分析
同过对不同人群阅读行为的调查,了解图书馆读者的行为和阅读心理,目的和方法、兴趣爱好等信息。不光是国家整体群众文化水平的体现,也会在个体方面,比如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础表现。调查研究发现,经过根据调查后的结果说明,对读者人群甚至整个图书馆里行业都十分有必要。读者阅读行为分析包含了读者行为习惯分析和阅读内容分析这两部分。读者行为习惯主要是对于个人数据采集及其他行为信息,比如,用户名、头像、读者的性别、年龄大小、登录时间、阅读地点这些指标。后者则是通过对书籍选择、阅读内部信息方向的分析,比如,阅读部分类别图书的频次,在某一部分内容浏览的时间较长,反馈了哪条信息等。巧妙地将这两部分的信息有机结合,显现出明确的结果,对于读者的阅读行为一目了然。
三、 图书馆读者行为的现代化特点
(一) 阅读习惯方式的变化
智能信息化环境背景下,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改变表现为读者的阅读偏好的改变、阅读辅助工具使用情况的变化等。传统阅读模式中,读者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阅读。而现在读者既可以使用整个时间阅读,又可以使用碎片时间阅读。移动电话、PDA和其他手持阅读器的出现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以上这些的改变,正是读者阅读偏好的改变。网络的普及渐渐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获取知识的来源大多数是依赖于图书馆的在线服务,远程服务。
(二) 本地与外地读者阅读兴趣不同
文学类书刊、多媒体一直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其借阅量遥遥领先于其他门类,国内外都是如此。但是,在外来年轻男性读者中,中文书库阅读书的读者借阅量排第一位,可见文学是社会的产物,对社会影响力最大。总体数量上虽然文学类是借阅量最大的门类,但在不同细分人群中却存在不小的差异。再次具体划分文学类书籍,可见外来年轻男女读者和本地年轻男女读者的喜好特别的接近,性别差异不明显。此外,外来年轻读者相比本地同龄读者,在工业技术、经济、哲学方面的兴趣更大,在历史地理这个方面的兴趣度和关注度较低。再从读者对其他类别方面的具体爱好分析,从大体情况可以看出:比如工业技术这方面,除本地女性外,主要的关注点都在编程和软件应用,说明IT行业是许多年轻读者的职业所在;与其他群体不同,本地女性排在2、3位的是菜谱、化妆,明显体现对自身生活品质的注重,与职业关系较弱。经济方面,对于电商、证券投资、企业经营的偏好,说明外来年轻读者对于改善自我经济情况的欲望更加强烈。从历史地理方面看,本地年轻读者最爱好的是日本旅游内容方面,这非常符合国人旅游的特点,体现出了浓烈的休闲潮流;但外地年轻读者对中国企业家传记感兴趣,可以看出对自身事业投入的热情。在哲学方面,外地年轻读者则对励志和人生哲理方面比较感兴趣,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热切盼望融入大社会、主动积极争取上进的心智。
(三) 读者选择性不同
阅读行为的选择性是读者阅读的基本战略,读者有选择地阅读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活动总是由一定的个体,为了一定的目的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取一定的读物、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读者的任何阅读行为都是选择的过程或结果。可以说,没有选择就没有阅读。阅读的选择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读物的无限性和阅读个体阅读接受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其一是由于古今中外人类思想认识成果及其读物的无限丰富性决定的,我国古代对文献的丰富性就有“汗牛充栋”的形容,现代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阅读内容更是快速呈几何级数倍增,信息知识“爆炸”,读者当然要更有所选择;其二是由于阅读物类别和数量浩如烟海,虽然有了更多的自由度选择,但要选择有健康的,有意义的,可以提升自己的。对于一些劣质的,粗质滥造的,要即刻摒弃。阅读习惯已经渗透到生活习惯中,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多的获取知识,进行文化交流以及在思维方式方面有更多改进;其三是读者阅读时间的有限性,“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读者只能选择其中与自己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来阅读;其四是阅读效率的最佳化,阅读讲求效率,读者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要选择最好的阅读路径和方式,因此有精读也有浏览,有默读也有听读,有群体阅读也有个体阅读等等。
四、 图书馆基于读者行为追踪的智能服务方法
(一) 分析读者需求及其变化动向
大數据时代下,读者在图书馆留下的行为数据可以被图书馆的多种智能设备准确地、全面地感知到,这就为图书馆分析读者需求及其变化动向提供了依据。读者在图书馆留下的行为数据不是随随便便产生,而是符合当事人的行为规律以及思想动态的,为此这些行为数据是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图书馆在采集读者行为数据时不应该仅仅关注这些数据的数量,而应该在提升读者个性化服务水平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对所采集的行为数据进行科学的选择,对于那种无关紧要的行为数据可以进行过滤处理,从而降低图书馆在数据存储方面的负担,提高行为数据分析的效率。其次,图书馆要特别注重读者行为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努力做到及时采集读者的行为数据并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行为数据分析,从而保证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及其变化动向,以便图书馆及时调整服务策略与服务内容。
(二) 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使得图书馆所推出的纸质文献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图书馆应当在保证提供高质量纸质文献资源提供的前提下,积极向新形式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方向发展,以便满足读者电子化、网络化及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为了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图书馆首先应当注意优化信息资源结构。第一,从读者需求出发,调整馆藏资源分布。据相关调查显示,读者对于不同类型文献资源有着不同形式的阅读需求:(1)对于图书资源的利用,读者更青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2)对于论文资源的利用,读者更青睐于电子阅读。(3)对于期刊资源的利用,读者的态度比较模糊。基于此,图书馆在调整服务的过程当中,应当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合理的规划和分布馆藏资源,比如将数字化图书阅读服务的重点,放在论文资源方面,着重完善便捷检索的图书馆操作系统,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对自制图书资源的更新。(4)对传统期刊资源与数字期刊资源的适当补充。第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不同地方、不同领域的信息予以获取并且利用,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需求。基于此,为了能够为读者提供阅读需求,图书馆还要注意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读者服务。也就是从软件方面着手,图书馆侧重于建立完善的数字图书馆,与此同时,尽可能地创建用户交互窗口、实时咨询窗口、文献传递窗口,以便读者能够无障碍地享受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好处,能够在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下,获取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从硬件方面着手,图书馆应当侧重于完善馆内设施建设,比如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积、提高信息资源传播速度等等,以便各种形式的多媒体阅读推广活动能够在线下线上良好展开,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让读者阅读、学习更加的方便。
(三) 改善不良阅读行为,营造文明阅读氛围
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切实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偏好,使读者体会到制度的约束是为了更加广泛的利益,从而自觉遵守图书馆秩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尽量简化服务规则与烦琐的程序,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节省读者的时间,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图书馆要制定充满人文关怀的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制度和读者服务工作制度,使更多的读者可以欣然接受这些规则,或是采纳读者在图书馆意见簿上留下的好的建议。对图书馆员也要进行培训,培养他们优秀的服务素养和服务规范行为,要求图书馆员以亲和的态度和耐心对待读者;对读者的不良行为要采取包容的心态以及温和的教育措施,及时化解矛盾。图书馆要得到一位读者很不容易,而要失去10个读者却很简单。27个对图书馆印象不好的读者中即使有26个不会声张,但他们中可能有91%的人再也不想进这家图书馆了,而且这些人会向他们的10个同事中的9个进行宣传,叫他们今后不要到这家图书馆来。人际传播的特点告诉我们,如果这种情绪化的主观印象传播的是负效应,那么将使其失望值大为增加,这种口碑式的恶性循环使回头读者大为减少。
(四) 提高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只有在对读者行为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才能正确掌握读者阅读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此,图书馆首先要保证读者行为数据的多维度性。具体而言,像读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以及读者的阅读频率与阅读爱好等信息都要进行采集。其次,图书馆要保证读者行为数据的可利用性,做到有选择性地采集。最后,图书馆还要根据读者行为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个性化服务模式进行及时变革以及业务创新。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是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前提,是读者实现阅读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图书馆服务资源包括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参考咨询服务能力和图书馆物理空间等方面。馆藏资源、服务空间等条件是决定图书馆信息咨询与借阅服务的重要保障,是读者认知信任的基础,读者依据自身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的认识来判断图书馆能否取得读者最基本的信任,能否满足阅读最基本的需求。
(五) 空间管理与服务管理系统需要整合
空间管理需要涉及读者空间位置的各个管理系统的配合,例如座位管理系统、无线定位系统等。通过读者空间位置感知的管理系统,可以在定位读者的同时,获取读者的空间行为轨迹,进一步分析出读者的空间偏好。同时,复杂的、多样的服务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进行应用关联与整合,其工作量较大,部署与实施细节较为繁杂,往往因为各图书馆的环境不同,其实施方案与部署的条件不一。所以,在此当前环境下,需要各个图书馆技术部门、规划部门对基础系统数据库类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做进一步整合,提供硬件基础环境。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读者行为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基于大数据面向服务的读者行为分析,实现资源的有效运用和知识发现,在馆藏资源有限的情况之下,不仅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层次,也能有效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滿意度,还有助于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因此,图书馆应该以读者行为为基础,真正实现线下、线上的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丝雨.基于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行为变化的图书馆服务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6.
[2]陆康,陆兴华,刘慧.基于读者行为追踪的智能服务研究:以帆布指纹识别与CNZZ为例[J].现代情报,2016(7):107-112.
[3]陆康.网络行为读者需求分析运用探讨[J].现代情报,2015(5):94-97,104.
作者简介:
袁萍,河南省平顶山市,平顶山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