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柔肠千缕新愁
2019-12-02刘兰
摘要:近年来,群文阅读教学悄然兴起,它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围绕“议题”思考讨论,探索发现,重视个人对阅读的理解。本文以李清照词为群文阅读生发点,探讨李清照词“愁”之内涵的独特之处,了解其“愁”的表现手法,品味赏析李词中“瘦”字的神韵,通过这种方式对群文阅读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群文阅读;李清照词;“愁”;“瘦”
一、 写作缘起
(一) 源于一场语文静悄悄的变革
2007年,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迥异于平常公开课的群文阅读课,“冷清”的课堂却并不静寂,孩子们忙于阅读、思考、陈述、倾听。这一堂课给听课的老师带来极大的震撼,消息不胫而走。语文教师们认识到“群文阅读”教学的巨大价值,纷纷加入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行列。
2009年,赵镜中教授在描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提及:“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在这几年参加的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教学培训中,我也听了不少有关群文阅读的课。在这些优秀的课例中,我深切感受到群文阅读在对学生眼界的开拓,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突出的优势,收获颇多。
(二) 源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生发点
本学期,我所教年级学习人教版必修四。在执教必修四单元以后,举行了一场宋词朗诵比赛。分小组自主选择朗诵内容,并对内容进行赏析。虽然没有对内容进行限制,却发现六个小组有三个小组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李清照的词。课后了解,一方面是受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被李清照词中的“愁”深深吸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喜欢李清照的词,但是对其词“愁”之内涵的独特之处,“愁”的表现手法理解得还不够。
二、 课程实施选材精
课程实施的第一阶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李清照诗词“愁”之内涵的独特之处。“诗言志,词缘情”,尤其是婉约词更明显地延续了词产生之初的特点,吟风弄月,注重词的抒情性与音乐性,意境深婉,风格细腻。人的情感喜怒哀乐,历来古代诗词歌赋中言愁者甚多,像南唐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像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像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不一而足。这么多言“愁”的词,为什么独李易安的“愁”冠绝古今,她的词成为愁词之“后”,她的“愁”为何与众不同。
(一) “凝眸处”“一段新愁”
在陈祖美的《李清照新传》一书中,谈到“李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出的‘妇人语,放在李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
由此本次群文阅读教学我选择了《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这六首词及李清照人生经历背景资料作为前两课时的群文阅读材料。这六首词分别展现了闺中少女的清愁,新嫁娘蜜也似的烦恼,少妇的去者难离之愁,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漂泊流离之苦。它们串起了一个女子从闺中少女,到年老孤独的所有“愁”情,细腻深婉,无人能及。
(二) “柔肠一寸愁千缕”
李清照在《词论》中明确指出“诗词分畛”的思想,“认为词‘别是一家,其特点应高雅、流畅、轻灵、严守典重而富有情致。”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当时文人墨客多沉溺苟活,她却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这使她的“一寸柔肠”千缕之愁不仅有闺中闲愁,更有以“忧愁风雨”出之的、再真诚不过的家国情思。
于是我选择了《添字丑奴儿》(窗前谁中芭蕉樹)、《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永遇乐·元宵》(落日熔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四首词,作为本次群文阅读中间两课时的阅读篇目。
前两首词唱出了个人流离漂泊之悲,唱出了良辰美景虚设,沦陷之痛难解之痛,也唱出了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在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统治下,许许多多难民的心声。她的词“凝聚着流亡百姓对于故土的乡愁”。第三首词放眼国家民族的沧桑巨变,境界更为深广,它问世后不久,在南宋就激起各种人等,尤其是热血人士的赞许和共鸣。最后一首词隐喻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追求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南渡之人的美好愿望。
(三) 这一个“愁”字了得
学生通过对李清照“愁”之内涵的独特之处的解读,再来谈其词“愁”的表现手法应该不会无话可说。因此本环节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李清照词“愁”的表现手法。然后仍将以课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生发点,以炼字为切入点,以“‘瘦字的妙用”为议题,引导学生体会李词“愁”的表现手法。
此议题不用选择新的阅读材料,只用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三首词当中的“瘦”再做解读即可。课时为一课时,可用替换法,将“瘦”换成“肥”“枯”“弱”以理解其对海棠、黄花、人的形象刻画和抒情的妙处。
三、 泛读不等于浅读
确定了议题,圈定了群文阅读材料,在这几节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整个过程应要求学生围绕议题自主探究,集体构建,从而达成共识。同时还应注意群文阅读虽是泛读,但是也应该注意所有结论都必须来源于文本本意,不能断章取义。泛读,也应有对关键词句、表现手法的精读。泛读不能等同于浅读,不能“泛”而不“准”“泛”而不“深”。
参考文献:
[1]蒋军晶.“群文阅读”到底长什么样?[J].中国教育新闻网,2016.
[2]姜超.浅谈李清照的女性情怀[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3).
[3]陈祖美.李清照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4]柯宝成编著.李清照词全集[M].崇文书局出版社,2015.
[5]陈薇.李清照南渡词中的家国情思[J].语文教学通讯,2012.
[6]苏秀扬.这次第,怎一个“瘦”字了得[J].语文教学之友,2015.
[7]傅庚生.百家唐宋词新话[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刘兰,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通锦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