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少男少女的歌唱

2019-12-02白辉兰

读天下 2019年28期
关键词:歌唱

摘要:初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内容,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自信大方的艺术表现就应该从歌唱抓起,本文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歌唱积极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有效提升学生歌唱能力。

关键词:初中唱歌教学;音乐表现能力;歌唱

每当欣赏柯达伊教学录像的时候,内心总充满向往和羡慕,要是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唱出这么优美的歌声该多好啊!于是将柯达伊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结果却并不是那么理想。反思原因,发现学生没有从幼儿园和小学抓起,仅靠中学课堂教学时间很难产生显著的效果。加之初中生处于变声期,音高难以把握,对唱歌产生了畏难情绪,性格也变得“自我封闭”,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歌唱的自主性,给唱歌教学带来困难。那么初中唱歌教学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开展呢?

带着困惑和解决问题的动机,观摩学习了许多优质课、公开课,发现有关唱歌的题材较少。即使有唱歌教学,也是平平淡淡,往往教师用了很多方式,但是学生歌唱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或音准不够好,或没有良好的歌唱习惯,或没有表情,声音缺乏表现力。那么唱歌教学是否就不再重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新课标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占着重要地位的内容,尤其是当前核心背景下,自信大方的艺术表现就应该从歌唱抓起,现阶段各地进行的初中音乐课堂质量检测也要求“完整流畅地演唱一首教材歌曲”。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實际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歌唱,唱出青春少年的音色,唱出中学生的风采和自信,连接好小学到高中的过渡,奠定终身歌唱的良好习惯。

一、 根据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激发学生歌唱热情

新生对新的课堂总是充满着期盼好奇之心,而且也特别愿意在新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歌喉,所以上好第一节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热情。以《国歌》为例,学生比较熟悉,但往往有些地方唱得不准。教师可先请学生唱,唱完后,让学生自己评价,纠正错误,教师再声情并茂地范唱,请学生评价,对比哪些地方更好,然后探讨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加深对歌曲的认识;接着在教师富有激情的指挥或伴奏下演唱该曲,学生演唱的情绪会很高涨,声音也比较响亮。唱完后教师给予鼓励的评价,但又问学生嗓子累了吗?有的学生会说不舒服,或感冒了等等。这时教师即引导学生了解变声期的知识及怎样唱歌才能有利于变声期的保护。并请学生欣赏少年合唱团或少年歌手的演唱会片段,观看他们自信大方演唱的风采,聆听其优美的歌声,希望同学们也能在今后的歌唱中唱出自己的音色,自信。通过这样的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甚至由此就对老师产生了崇拜之情,对歌唱有了新的认识和渴望。

二、 精选歌唱曲目,利用歌曲本体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好的歌曲教材应具备“动听”“耐唱”的特点,让学生听了就想唱,唱了还想唱。教材上的歌曲都是非常经典的曲目,面对这些歌曲,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哪些歌曲是欣赏的,哪些只能浏览性的唱,哪些是适合学生精唱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织校本教材。从学生身心发展上看初一上半学期还有些偏童声,适合唱活泼明快的歌曲,到下半学期及初二,变声期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性格也越来越内向,应多唱偏抒情的、高音较少的歌曲。从风格上讲,既要有经典的中外古典曲目、民歌,也要有具有当代时代特点的歌曲。如《七子之歌》《友谊地久天长》《东方之珠》《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等,旋律易唱易学,情感表现真挚自然,深得学生的喜爱。

三、 探索“会唱”,培养歌唱素养

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会歌曲,如听着唱,想着唱,辨别唱,合作唱,模仿唱等等,体验到歌唱的愉悦,培养歌唱素养。

(一) “听着唱”

这是指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体验,跟音响模唱或钢琴伴奏练唱的方法学会歌曲。优点是充分利用听觉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在不知不觉中,听熟了也就会了。

(二) “想着唱”

指学生在演唱歌曲时,不能光凭热情用喉咙唱,而要正确理解其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等,思考用怎样的音色、力度、表情等表现情感。

(三) “合作唱”

指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的精神。一般4至6人一组,每一组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唱时组员互相监听,互相纠正唱错的地方。然后比赛各小组哪组唱得最好,唱得最统一。

(四) “辨别唱”

凡是唱歌的人都是主观意识为主,因为自己听到的音响效果和客观的不一样。教师要经常模仿学生的一些不正确演唱和正确的演唱让学生分辨,明白对错,有时学生在歌曲的处理上出现分歧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分别演唱,通过体验和实践来确定哪种更好,或者各有怎样的特色。

(五) “模仿唱”

这是指如我国戏曲学习的方法,口传心授,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的学会歌曲。有的歌曲风格独特,要让学生唱出歌曲的味来,最好教师能以身示范,感染学生。学习唱歌的方法因歌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态度和精神,锻炼了学习能力,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

总之,歌唱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最重要的方式,学生演唱效果仍然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只有从学生的学法研究教师的教法,不断探索、反思,才能让少男少女优美的歌声在音乐课堂飘扬,达到审美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作者简介:

白辉兰,广东省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南城学校。

猜你喜欢

歌唱
渔歌唱晚
歌唱我的祖国
我在听你歌唱
为你而歌唱
森林里的歌唱比赛
为你歌唱
歌唱新时代
我歌唱你的美丽
乐谱:向着明天歌唱
会歌唱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