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三化”模式

2019-12-02王立敏

读天下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三化模式高职院校

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常态,能够提升学生课上的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接受能力,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贴近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实现先进的课堂内容、精湛的教学方法和时尚的包装要求,要求思政课堂内容以先进课堂内容为导向,以精湛的教学方式为目标,以时尚的包装为标准,切实推进教学内容设计优化、高效的教学活动和品牌化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三化”模式

一、 引言

高职思政理论知识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实践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智慧,从而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性。现阶段教育部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堂具有个性化特征,还要求思政实践教学具有先进的课堂内容,精湛的教学方式和时尚的包装要求,满足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要求。

二、 遵循课堂内容先进标准,推进优化课堂设计

思政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和完成的必要条件是规范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就整体思政课体系而言,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程度明显不足,主要呈现为思政教学未能满足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的要求,未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需规范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依照思政课本为蓝图,优化教学内容,重点建设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厚度的体系内容。

(一) 以“工学结合”为理论基础,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比较一般院校,高职院校的优势特色是“工学结合”,是培养人才模式的关键切入点和着力点,是教学改革重要依据和遵循目的。强调“工”是思政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院校“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高职院校应满足社会要求,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在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增添实践环节,以满足学生专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二) 培养实践型人才,促进思政教育与职业道德统一

思政教育促进学生由院校到社会的转变,是高职院校的基础教育和教育目标。所以在展开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应以校园到社会的环境转变为导向,将校园思想政治水平与职业道德需要相结合,在教导学生了解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和诚实守信的同时,使学生快速了解岗位道德教育迅速融入社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奠定基础。

(三) 以鲜活的课堂内容为标准,使教育目标与社会实践结合

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完全融入学校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与社会融合,能够正确辩证是非,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所以在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时,应该以大学生日常生活为起点,正确应对社会大环境中贫富不均的现象,价值观扭曲引发的道德品质低下的问题。深入剖析社会复杂现象的根源问题,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乐观的心态。

三、 精湛的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教”与“活”的相互活动,是信息交流的流程。以“教”为基础,思政老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发起者和执行者。以“学”为基础,是课堂中教学中对老师传授的知识主动理解、接受的过程。所以,实现思政教学目的是达成和实现目标,依赖于思政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双方对教学模式推进和开展。

(一) 采用教师、学生平等的教学模式

列宁曾经说过:阶级理论家和政党是意识形态形成地过程,是先进阶级形成的先锋,是逐步进入到阶级思想中的。应该说明,这种意识形态贯穿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整个学习生涯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师本”是其教学内涵,注重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学生被认为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可明显看出,在初步确立三观的过程中,这种主体性已经延伸到大学,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要求,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体系已经失效。特别是重视理论实践的高职学生,所以在高职院校想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时,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凭借彼此互动的双向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理解能力。

(二) 使参与式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教学方法,包括教师传授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是教学与学生的相互统一。从教师的视角来说,传授知识必须依赖于学习方式,否则课堂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想要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方式的课堂效果,必须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其主观能动性。为此,需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基础,创新以下教学方式,包括:①案例教学法,教师可通过播放典型案例视频,深度分析和讲解,使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②情景教学法,将课堂设定为一个模拟场景,组织学生深入其境的操作演练,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水平和感染力。 ③体验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思政课体系构建,并讲述其情感体验,达成自身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 时尚的包装要求

实施教学项目化不仅能够深入融合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课的教学特色和特点,并且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项目化教学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教学模糊。需要进一步提升项目化教学实施效率和效果,必须全程遵循时尚的包装要求,打造和提升优秀实践教学项目,使其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秀品牌作品。

五、 结语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实践中实施“三化”模式,不仅可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水平,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推送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重点构建科学化课堂,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亚玲,沈新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双基地”建设模式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160-162.

[2]李碧玉,蓝燕.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再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73-176.

[3]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

[4]李秀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网络教学模式之建构——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网络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2(7):170-173.

[5]谢正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研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J].2014(4):56-59.

作者简介:

王立敏,贵州省安顺市,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三化模式高职院校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