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

2019-12-02姜雷

读天下 2019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方法

摘 要:在高中教学当中,历史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引导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也是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应当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理论,完成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课程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高中历史课程,担负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定延续。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僵化,片面向学生灌输教材上的历史事件与知识点,大多数学生无法体会到历史事件背后的有机联系,不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脉络,从而陷入了枯燥乏味的反复背诵当中,对历史课程也无法产生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应当努力改变当前现状,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 历史教学专业性不足

教师的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高中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思维能力和社会阅历也不够丰富,仅仅通过教材难以体会到知识点之间的脉络联系。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体系,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教材上所说的历史知识。然而,许多教师自身对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解不足,无法真正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仅仅只是照本宣科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和“考点”,让学生机械地背诵教材上的观点和说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促进学生的历史观形成,反而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动力。

(二) 教学内容过于僵化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重视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的片面灌输,严重偏离了读书育人的原有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教学更加不能局限于课本上屈指可数的历史事件,否则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历史观形成,甚至让学生形成片面化、极端化的历史认识。

二、 新改革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创新

(一) 引入历史学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摒弃灌输式教学法,积极引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历史学理论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说法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立体化、理论化的历史观点。这样不但能够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也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

例如,在学习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具体进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英、美、法、德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接下来还可以联系第7课“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思想文化同样离不开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且最终取决于生产力。通过这样的理论化教学,学生就能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质。

又如,在学习选修1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再洗礼派运动、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等具体历史事件,然后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宗教改革过程中各国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影响,实质上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然后,再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社会变革的实质都是生产力发展造成的阶级冲突,生产力的发展呼唤新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引发阶级矛盾。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可以将教材上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历史观。

(二) 结合课外历史知识进行教学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新奇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更加丰富的课外历史知识,将课外知识与教材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为奴隶制度服务的实质,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当时其他希腊城邦所实行的贵族、僭主等不同政体,让学生了解到,政体只是国家机器的表象,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才是国家机器的实质,表面上的不同政体可以为相同的统治阶级服务,表面上相同的政体也可以为不同的统治阶级服务。通过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及其根本特征。

又如,在学习选修1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之前,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特点,让学生了解幕籓政治的僵化、江户时代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封建割据对资产阶级成长的不利影响。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明治维新不仅仅是由于西方国家入侵这一外因,也是由于日本自身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内因。两方面因素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明治维新这一历史事件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 探究性教学法

新课改以来,各学科都开始广泛采用探究性教学法,以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选修2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波三折的复杂过程,再向学生介绍17至18世纪法国绝对君主制的具体特点,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比英国更加曲折困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对于法国的历史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别提出各自的看法。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与评价。

三、 结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当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引入历史学理论,让学生利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将教材上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将课外历史知识与教材上的历史事件结合讲授,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立体的历史观点。此外,还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乐.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有关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09.

[2]赵鹂瑛.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史料、史观和史学方法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姜雷,湖北省襄阳市,湖北文理学院附中。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