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2019-12-02林碧旺
摘 要:对于高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他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积极丰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所表露出的能力不足与意识问题去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合作学习机会、丰富学生的反思评价经验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常规的高中物理教学看重的是学科知识的传播速度,不少教师都认为只有让学生们熟记教材理论才能使其全面应对物理考试。然而,记忆的前提是理解与内化,肤浅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法保证学生可以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还会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难以真正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对此,新课改遵循了联合国所提出的“学会认知”要求,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改革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高中物理教師便要全面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思考物理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实现终身成长。
一、 丰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以学生的能动思考与自觉学习为基本特点,也是优化高中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改变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互动模式,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需求,引导学生们主动投身于物理思考与知识迁移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产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就如在“超重与失重”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课前预习任务,希望学生们自主学习超重、失重这两个物理概念,总结超重、失重的发生条件,积极利用牛顿定律去解释超重与失重现象,希望学生们可以自主展开物理学习。其中,有不少学生会将生活中的超重现象代入到物理学中的超重概念,由此产生了认知误差。于是,笔者就积极借助微课软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详细解释了物理学科中的超重与失重概念,对比了生活中的超重问题,帮助学生区分了这两个概念。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在微视频驱动下实现有效预习,而这就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自学思维。另外,在物理课上,学生也需全面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边学边思,主动提问、解决问题,确保自己可以实现有效学习。
二、 丰富学生的合作学习机会
学习,需要丰富的思想交流与观点碰撞,而当高中生积极交换自己的物理学习心得与收获时,则可切实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使其产生更加多元的物理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则要积极丰富学生的合作学习机会,以小组合作、二人沟通、全班讨论等丰富的生生互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交流与物理表达机会。
就如在“动能的改变”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4人合作探究任务,即通过物理实验与物理猜想去分析改变动能的现实条件与相关因素,据此总结出动能定理,并且能够利用动能的定义式与动能定理来进行物理计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需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整理本组的探究成果、有的学生负责维护小组合作的纪律与探究进度、有的学生负责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方案等等。由此,每一个学生便能积极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智能优势,同时也可及时接受同组成员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另外,笔者也会在习题订正、纠错改错等活动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够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合作机会,更易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 丰富学生的反思评价经验
反思与评价虽然看似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这一任务并无关系,但是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却反映着他们的学习水平,因为只有具备高超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收获与现有水平,从而做出调整,优化学习方法与计划。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则要积极优化学生的学习反思与评价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就如在“斜抛运动”课堂教学中,笔者就待学生完成了斜抛运动概念、规律、合成与分解方法、射高与射程因素等知识探究任务之后,鼓励学生自主展开知识总结与学习反思。首先,学生需切实回顾本课重点知识,设计思维导图,通过讨论、辩解与质疑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强化知识记忆。其次,学生需客观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判断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变化。接下来,学生则可自主设计下一轮自主学习计划,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提高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效率,优化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益,为学生在高考物理中取得胜利做准备,还可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裨益。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把握学好物理的客观规律与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樊兰君.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6):6.
[2]汤仁英.高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35.
作者简介:
林碧旺,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