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经济背景下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的可行性与作用

2019-12-02斯琴

新财经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教师实践教学

[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人物,其专业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关系。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实践技能,才能够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建立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对于高等院校教师的时间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加强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是近些年来校企合作下教师培训的一种方式,能够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文章主要围绕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的可行性与作用开展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校教师;企业财务岗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5.1

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随着实践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也看到了实践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人才的作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加大了对其的投入,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财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提升,要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就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强调高校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1]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高等院校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知识与技能,能够出色完成时间教学以及高素质的教育团队,这关系着高校能否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校企合作前提下,如何保障高校教师的先进性与专业性,保障其能够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实效性与卓越性,将实践活动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必然选择。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校、企业人才培养的双向互动,能够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1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的可行性分析1.1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改革对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只有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知识、技能,才能提高其实践教学的概率。欧洲很多国家的高校都有明确规定,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一定年限的职业经历与技术开发成就才能够胜任教师的职位。[2]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教师的准入门槛较低,虽然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在实践活动方面的经验较少。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横向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高校教师职业经历与实践活动远低于欧美国家,同时存在实践教学配套设施落后,缺乏相应的实践基地以及实践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1.2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必然趋势

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现状来看,很难培养出产学融合发展的人才,因此提高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从而适应产教融合现状,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3]笔者发现目前高校教师实践教学培训工作大多比较抽象,更多的是希望教师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而没有重视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缺乏实际可行的方案,多为空谈。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高校教师的现状,分析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并结合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构建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方案,旨在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团队,推动高校的发展。[4]

1.3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选择

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的方法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让高校教师体验到企业财务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以便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能够根据企业财务工作开展个性化的实践教育,进行定向培训,校企合作能够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进步,从而对教育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满足企业财务职位对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5]校企合作下,能够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从而深入企业分析其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才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的作用分析2.1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推动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拓展高素质教师团队培养的途径,并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能力考核以及改革职称评审等方面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效果。校企合作模式下,能够通过实践观摩、教学研究以及社会实践等措施,推动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发展。高校需要重视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完善企业锻炼各项政策与制度,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与各大企业开展良好的合作,教师也要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下的教师培训体系,能够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效率。有研究指出,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能够推动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实践,能够完善高校实践教育,从而提高财务相关专业人才培育的效果。

2.2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

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具有一定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也可以说是培育从事职业工作所必须掌握的能力,这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技能,其中职业素养是最为重要的能力。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实践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实践不仅仅是提高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加紧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纽带,同时能够推动高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不仅是解决缺乏岗位人才,推动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派遣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实践的本质任务在于提高高校教学活动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是吸引优质生源的基本保障,也是从根本上推动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数量也不断增长,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财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是高校培育的财务人才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财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大型企业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高等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高校教师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提高高校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前提。

2.3校企合作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

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能够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与优秀的员工支持,因此要重视每一个员工工作素质的提升。企业拥有什么样的职员,就会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企业需要重视职工团队建设,通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工作中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职工团队的专业性。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员工的总体质量令人担忧,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等问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新政策与新法规层出不穷,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是以过去的工作经验为主,对于新政策与新法规的消化能力较差,而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而为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也就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注重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人口压力转变为资源与财富。通过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能够协调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从而培育出更多的财务人才,真正的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重视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实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不能让这一活动形式化,从而让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需要围绕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这一过程中的不通环节,确认责任主体,同时根据工作目标和要求,对高校教师企业财务岗位锻炼制定相应的协议,对教师管理、实践工作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对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了部分教師在岗位锻炼中划水现象以及企业过度压榨教师精力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形成长效的合作关系。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全过程可以分为计划、联络、执行、指导、反馈与总结这六个环节,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可以由政府作为引导者,将高校与企业和高校教师组成一个体系,在循环的过程中逐渐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

3结论

社会实践其实是一种创造教育,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教育需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社会实践结果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实践活动下产生的观念能指导人们的行为,高校教师到企业财务岗位锻炼,是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及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表现。高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实践活动中的管理,在实践期间企业需要根据岗位工作给予教师一定的补贴和津贴,同时也要明确每年工作时间,从参与对象、认定机构、实践方法以及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鼓励广大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以便产学结合。高校教师在进入企业实践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财务工作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在实践过程中也要遵从企业的各项管理条例,并记录相关资料,可以作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活动资源,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旭芳.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研究——基于浙江省15所高职院校的问卷数据与访谈资料[J].职教论坛,2018,21(3):94-100.

[2]谢金生,张良英.“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企业实践研究——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教师企业锻炼为例[J].时代农机,2019,31(3):60-62.

[3]周齐佩,尚晓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模式设计、实现与成效——基于上海市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7,21(27):84-88.

[4]杨成明.企业高技能人才向职业教育教师的转换:现实挑战与实现机制——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3):114-120.

[5]高振发.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教师企业实践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21(4):53-55.

[作者简介]斯琴(1970—),蒙古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现中级职称,经济师。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高校教师实践教学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