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阶》教学实录

2019-12-02谷新军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台阶台阶细节

谷新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

2.通过对文章结尾的关键词语和标点的品析,深刻认识像“父亲”一样的“小人物”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比较前后细节描写,并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流程】

一、利用材料,明确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台阶》一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材有较为详细的助读材料,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来学习《台阶》 。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后的阅读提示。

(生读。)

师:这一段文字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生:细节。

师:还有呢?

生:结合上下文。

师:课前,大家对这篇文章的人物、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这节课讨论的,是如何联系上下文品读细节,深入分析人物。

PPT出示:结合上下文,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季节、前后变化、重复出现、因果关联、相互影响的细节描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人物,感受文章的意蕴。

师:请大家根据投影提示,用1分钟的时间选择自己需要的角度。

(生动笔记录。)

二、挖掘细节,品读人物

师:下面我们围绕两个话题来品读细节。

PPT:1.找出父亲建造台阶的细节,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点。2.找出新台阶建成后,体现父亲身体状况的细节,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说说父亲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我们首先探讨第一个话题——“父亲的台阶”。

(PPT出示“台阶承载着……下了田去”一段,学生朗读。)

师:从标红的“摇来摇去”“摇不散”“匆忙”三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怎样的心理?

生:父亲想造出像别人家那样高高的台阶,想获得尊贵的地位。

生:父亲想造高台阶的欲望很强烈。

师:文章用哪个词语来表现这种强烈的欲望的?

生:摇不散。

师:“摇不散”的前面又写了一个柳枝摇来摇去,有什么作用?

生:柳枝摇来摇去,但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形成一个对比。

师:通过写柳枝这样一个小细节,表达了父亲的专注。接下来,我们看下面一句话:“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这个“匆忙”与前面的“专注”有关联吗?

生:表现父亲十分想造一个新台阶,“匆忙”是为新台阶做准备。

师:前面是那么“专注”,而现在“匆忙”,说明时间赶得紧,可见父亲为实现自己的愿望非常心急。刚刚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示例,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找出细节加以品析。

(生默读,并在书本上做批注,师巡视指导。)

生:“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这一段是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踏黄泥时的用力、专注,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教师带领学生具体分析这一段中体现父亲辛劳的词句。具体略。)

师:这一段和文中哪一段结合起来,可以看出父亲此时的心情?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17段。因为造屋的那些日子里,父亲很兴奋,精力总是很旺盛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生:可以从第20段看出来。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兴奋的、热切的。

师:这段文字中,作者描写黄泥,说它“红得很耀眼”,为什么?

生:这里是说黄泥在父亲眼中非常耀眼,还是表现他热切、兴奋的心情。

师:通过前面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一年四季都非常辛劳,但从此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雖然很辛劳,但父亲是快乐的。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细节呢?

生:第22段有几处细节描写。

(教师指导学生将此段中托石板的细节与第2段中背石板的细节相联系,通过背石板和托石板时的台阶数量、人数、难易程度的对比,得出“父亲老了”和“他为修台阶牺牲了太多”的结论。具体略。)

师:大家还发现了哪些细节描写?

生:第26段——父亲抽烟时,“憋住”不在新台阶上磕烟灰,这里是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惜、爱护。

师:最能体现爱护的是哪个字?

生:“憋。”

师:磕烟灰对父亲来说是一个习惯,并且这个习惯还有怎样的一个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第23段,一块小凹凼很深,可以看出父亲磕烟灰的习惯之久。

师:第26段中的关联词语“于是……就……”,用来说明哪种关系?

生:因果关系。

师:大家看看第25段中“于是,我们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一句。“于是……就……”的前后因果,过渡十分自然。我们再看一下此处,父亲烟瘾很大,磕烟斗这个习惯保留了很长时间,但考虑到新台阶的水泥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这里的“于是……就……”,前后因果就那么自然吗?

生:不自然。

师:大家能体会到父亲改变自己大半生以来的习惯的辛苦吗?

生:父亲心里应该觉得不自在,不得劲。

师:我们回过头看一看,父亲一生非常辛苦,他为建造台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台阶建成之后,他又感觉很不自在。

三、品读结尾,正确认识“小人物”

师:下面我们讨论第二个话题——“父亲的失落”。请大家找出新台阶建成后,体现父亲“失落”的情感的细节,并结合上文,分析父亲“失落”的原因。

(生默读,小组合作,找出细节。联系上下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父亲失落的原因:1. 新房子造好后,父亲没有事干;2.父亲老了,没办法干;3. 邻居对父亲建造的新台阶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注,没有说出“你们家的台阶高”这种夸赞屋主人地位高的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坐新台阶的位置从高到低,无处安放的双手,背驼惯了,胸无法挺高,上第四级台阶习惯高抬脚”等细节,分析出父亲的自卑心理。最后,教师总结:父亲付出一生的辛劳,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建成了新台阶,但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台阶高了,父亲也老了。物质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父亲的思想意识没有发生变化,他无法适应现在的高台阶,所以很失落。具体略。)

师:对于失落的原因,父亲在文章的结尾也有疑问,但他提出疑问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我”。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怎么了”,跟原句比有何区别?

生:如果问“我”怎么了,特指的是“我”;而问“这人怎么了”,问的是“像这种情况的人都怎么了”。

师:也就是说,父亲由自身的个体出发,想到了像自己一样的一类人。

师:为什么父亲的话后面是问号,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却用了逗号和句号?

生:表示“父亲老了”是一个事实。

师:他认为父亲老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老了这一细节呢?

生:從第30段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父亲老了。

生:从第25段中“我已经是大人了”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已经从小孩子长成大人,父亲自然老了。

(关于小说的结尾,教师用PPT出示李森祥给编者的一封信,让学生自由阅读。)

师:大家看PPT中标红的部分,文中的“我”为什么不能是作者?

生:因为这是小说,情节、人物可以虚构。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的发现是什么?

生:我发现文中父亲的形象,是中国乡村农民的缩影。

师:父亲这个形象,已从个体上升到一类人的代表。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自己建一间屋子后,或者帮子女成家立业后,便迅速衰老。这就是小说,通过讲一个事件,给读者一些思考。我们还可以联系一下第三单元的其他课文,思考一下:文中的父亲仅仅代表农民吗?本文探讨的仅仅是农村与农民的问题吗?

(PPT出示单元导读。教师请学生朗读,并思考问题。)

生:父亲是平凡人物的代表,是小人物的代表。

(PPT出示“父亲的任务是……大半辈子”一段文字。)

师:大家读完之后,想到的仅仅就是建造台阶的父亲吗?你们还想到了哪些人?

生:我想到了清洁工。他们每天都很辛苦,为城市的整洁作出贡献。

生:服务员。他们每天都在做杂七杂八的事情。

生:志愿者。可能他们做的只是一些微小的事,但能够帮助他人,甚至改变他人的一生。

师:这些小人物虽然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他们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台阶》这篇文章,通过比较前后文的细节描写,围绕“台阶”“父亲”和“不自在”三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那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回答略。)

布置作业:1.阅读李森祥的小说集《台阶》。2.认真研读单元阅读提示,尝试用其中的方法阅读其他小说。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新台阶台阶细节
基于新发展理念 促进档案工作上新台阶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无锡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几点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的执政能力迈上新台阶
细节取胜
话“新”年
时尚细节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