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几点思考
2017-02-04尹志明
尹志明
摘 要: 建设现代农业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无锡如何在现代农业方面迈上新台阶,是亟待分析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无锡 现代农业 迈上 新台阶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096-02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论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攻方向。根据农业部《201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无锡市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名列全省第二,成为唯一一家以地级市为主体的示范区。
一、无锡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要有新功能定位
无锡农业资源贫乏,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程度较高,农业机会成本也相对较高,农业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较差,农业要素市场属全面紧缺的市场,这些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市区未来农业必须向高效、外向、集约、生态的方向发展,必须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机制创新、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现代都市型农业。要从城郊型农业侧重于“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单一生产功能,调整为继续发挥生产功能,大力开发生活、生态功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的精神产品,为城市提供优化布局、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生态“绿肺”,使都市型农业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要从过去城市化发展到哪里,城郊型农业就在哪里消失的旧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都市型农业作为组团式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规定在未来城市各功能组团之间要有农田保护区、林业保护区、农业生态功能区,在发展规划上把都市型农业作为未来特大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作出这样定位的主要依据如下:
1.无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比较高。二三产业占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90%以上,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已占农村总劳力的70%以上,农民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份额要占总收入的70%以上。在这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以住宅别墅化、就业兼业化、生活市民化为主要特征的农民社会属性的非农化倾向已经成为大势,农业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已经从主业变为副业,从生活的主要来源变成生活的补充,在有些农民的心目中,从事农业已经变成了锻炼休闲的一种方式。
2.无锡正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有了新的内涵。生态城市建设的灵魂,是以人为本。要根据人的各种需要来建设城市,以满足人的现代化需求。在这样层面上的城市建设,就不再仅仅是建桥铺路造房子,要讲究整体的生态效果,追求绿化、美化、净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城市建设迅速推进的同时,在农村工业化、农民社会属性非农化的支撑下,中心镇和各类小城镇的建设得到了同样强有力的推进。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开始摆脱了过去在空间上绝对排斥的状况,在功能和空间布局上都出现了相互融合、形成一体的趋势。
3.观赏农业的市场潜力日益显露,农业的功能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随着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习性的变化,人们对农产品要求不再仅仅是有得吃和吃得饱,而是追求安全性、营养性以及欣赏性。观察现时的都市生活,不难发现,追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已是普遍的讲究;养花种草、养鸟喂狗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鲜花礼仪更是十分普及;以品尝时令鲜活农产品、观赏应时花草为目的的各种郊游活动也开始时兴起来,例如湖鲜馆等主题农业餐馆,桃花节等主题农业文化节。
4.无锡农村紧靠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都市型农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使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布局和结构安排都迫切要求实行转变,以充分适应城市居民消费和城市建设的多样化需要,实现区域内城乡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开发和有机统一。例如,城市建设迫切要求农村大力发展为城市绿化、美化配套的花卉苗木业,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迫切需要农村提供各种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各种名特优新产品,各种农副产品初加工、深加工产品,提供各种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项目等等。总之,从以上海为龙头的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宏观发展看,发展都市型农业,使农业与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无锡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定位。
二、无锡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要有新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中央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根据不同主体的情况特点,我市引导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各展所长、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各类主体竞相发展、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59家、经过认定的家庭农场352家、各类农业专业大户1616户。在这些经营主体中,最有发展前途,最适合无锡市情,能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唱主角的应该是农业企业。作出这样定位的主要依据如下:
1.无锡原有的农业经营主体,虽然仍是推进农业发展的主体,但他们大多不具备在发展都市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中充当骨干支撑的条件。作为农业经营主要组织形式的承包小农户,由于长期的小规模承包经营,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积累。大多数家庭农场、村办小农场,虽有一定规模,但积累水平普遍较低,进行大规模、高水平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经营,同样缺乏资金来源。因此,无锡原有的农业经营主体无论在心态上、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不具备大规模推进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发展层次的条件。
2.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来分析,无锡农村已具备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的市场条件,但调整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必须走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道路。而能够承担这样重任并能迅速见效的,决非是千家万户的承包小农户和村办小农场,而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二三产业的企业家,以及海外的投资者。他们对农业的投资开发,一般采用的是兴办二三产业的理念,具体组织形式则是农业企业。
3.与都市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相适应,无锡农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方向必然是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竞争,除了品质外就是价格竞争。要大幅度地降低农业的经营成本,必须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其最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农业企业。
4.越来越多农业企业的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型农业形态的最终形成。企业型农业作为一种农业形态,即以农业企业为基础或依托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企业仅仅是起点(或是龙头),是众多经营主体中的一个(不管实力有多强大)。它的发展不仅涉及一个环节、一个主体的变化,而且涉及到上游下游的各个环节、各个主体的变化,并可能最终形成一个系统、一个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
三、无锡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要有新市场结构
未来的无锡农业,应该是紧紧依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市内市外两种资源,逐渐实现原料和销售两头在外,引进外资、外贸出口、国外经商“三外联动”,全方位、多层次、广开放的外向型农业体系。从现状看,无锡农业的市场结构,基本还属于自给半自给的内需型。这是无锡人均农业资源贫乏以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双重影响的结果。这几年,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从总体上说,无锡农业作的市场化水平仍然不高,农产品商品率仍然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把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无锡农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定位。
1.无锡本地农业的要素市场属全面紧缺的市场。无锡农村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发展农业先天不足。无锡农村虽然地少人多,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程度较高,留在农业的劳动力大多是老弱病残,与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对劳动力的需要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尤其是缺乏专业的农业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由于无锡农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又长期从事粮油生产,农业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较差,因而就农业自身来说,再发展所需的资源都比较贫乏。在这种条件下,无锡农业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市型农业,已不可能发展以土地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农业,只能发展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农业,而这种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满足这种需要,单靠无锡农村的农业要素市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跳出农业,跳出无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依靠国际国内的市场来配置资源,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2.无锡城乡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本地农业的发展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无锡有约650万常住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这个市场虽然总量很大,却又是多样化,多元化的。因而这个市场对于无锡的农业来说,既太大又太小,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追求的往往是单个产品、单个物种的规模经营。这种大批量的单一产品,就要求市场容量无限大,销售总量无限大,越大经济效益才会越好。而无锡毕竟只有600多万人口,对某一农产品的需求毕竟有限。因而,要消化日益增加的无锡农产品供应和满足日益丰富的无锡农产品消费,也必须跳出无锡,依靠全国性、国际性的大市场、大流通来解决。
3.着眼于比较效益无锡的农业必须走外向型发展的道路。无锡农村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例如资金、人才、劳动力、土地等的价格,虽然在国内比较昂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便宜,具有竞争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农业发展目标必定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优质品牌农业。唯有发展这样的农业,才能相对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要支撑这种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道路,立足国际国内消费与需求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两头在外的强大的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框架。无锡农村紧靠大中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开发潜力很大,离进出口的口岸都较近,通过发达的交通,快捷的通讯走向世界很方便,开发国际市场的条件很好,吸引域外境外资本来无锡投资农业、开发农业也具有很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