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工作机制构建研究

2019-12-02刘芳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辅导员

刘芳

摘 要:大学生的校内生活离不开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作为两个不同职能的角色,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第一和第二课堂的协同推进,即在学习和生活上实现共同进步。众多高校也在全力开展此项工作,在坚守教书育人的原则下,不断寻求创新的思想教育方式。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教师;育人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工作机制的协同育人

(一)第一课堂教学的协同育人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多以第一课堂的建设工作为最主要的,但是不能忽略引导学生的思想。良好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根据学生思想的变化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专业教师在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追求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课堂的基本纪律。教师自身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让自己的课堂能够体现出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完美融合,努力创造一个师生良性互动的学术氛围,做学生的好榜样。教书不仅是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向学生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具备了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遵守行业和社会的规范。除此以外,新时代的大学生还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有责任意识和实践意识。课堂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仅是学生提升自我的殿堂,更是教师树立良好形象传达自身理念的平台,这些都是在无形之中形成的。高校辅导员则多出现在课下时间,他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助专业教师建设好第一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第二课堂实践的协同育人

高校辅导员主要是在第二课堂中发挥作用,也就是在开展课外和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课外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的主导,还要年轻有活力、有思想的专业教师的加入,这样就可以在推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兼顾学习。同时,还能帮助专业教师掌握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为下一步制定教学计划奠定基础。在校园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中学生有疑惑时,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专业老师可以教会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鼓励大学生创新并不是漫无目的得创新,需要专业老师的引导和帮助。高校辅导员教师则应该搭建好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桥梁,学生除了在第一课堂上能够和專业老师良好地交流,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和专业教师就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老师和学生构建亲近的关系。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辅导员的影子,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需求是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往往从事过辅导员工作的教师,无论是组织协调能力,还是应变能力都很优秀。但是从整体教师行业的发展来看,辅导员的队伍距离高水准还有一段路要走。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

有不少人觉得辅导员就是辅导员,和教师是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特征。但是,事实上除了专业教师在执行着传授知识的职能,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教师主要工作内容。如果把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摆正割裂进行,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无论是片面地追求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第一课堂质量的提升,还是更加关注思想教育工作和第二课堂的开展都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

(二)思想教育模式不完善

不得不说,在当今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自身思想觉悟不到位的教师,有可能在第一课堂中忽视思想教育工作,甚至传递负面思想的情况。第一课堂的主人明显是专业课教师,但是存在着教师不重视课堂纪律的情况,不仅对学生迟到早退视而不见,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更不用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了。甚至还有极小部分教师观点偏激,抨击社会。高校的辅导员往往是一个很少参与第一课堂的角色,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监督一下课堂的出勤。这就使得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只做自己的工作,往往导致二者之间的工作缺乏配合,甚至冲突。

(三)考核激励制度的不健全

事实上,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工作上运行方式缺少明确的管理考核机制来引导。首先,专业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断追求学术成就,因为无论是自身的学术成就还是薪资待遇都是和自身的科研直接挂钩的,这就造成了专业加试只重科研,忽视思想引导的情况。其次,大多数的高校没有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设立考核标准,有的高校就算设立了也是不够重视,这就直接带来了教师对此项工作的懈怠。在整个思想教育工作的施行过程当中,并没有给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提供交流的方式和考核机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更别说新的发展了。

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策略分析

(一)育人平台的合作配合

大学的班级也需要班主任的存在,让年轻有活力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还有助于青年教师锻炼自身能力,因此建议将担任班主任期间的教师表现纳入考核体系中。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往往和年轻教师能够顺畅地交流,相似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很快地融合到一起。在同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容易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光辉伟大的形象,成为学生在学术上和思想上的良好模范。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专业课老师,都需要和辅导员老师开展必要的交流。除了工作上的配合,还可以帮助年轻教师学习经验,年老的教师学习新理念。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让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和学生保持交流,还可以定期开展讲座、沙龙等来时刻保持教学相长,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二)校园文化平台的协同配合

企业有企业文化,校园也有自己的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人文和文化两个方面,二者决定一所高校的文化内涵。高校不仅需要开展更加丰富创新的课内外文化活动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锻炼能力,还必须保证学校的教风和学风的端正,而这项任务需要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共同参与。专业课教师在学术上的严谨治学和追求卓越是保证教风和学风的关键,高校辅导员在生活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每一个学生成长路上的必须的航向标,是大学生和高校共同发展成长的基石。

(三)建立协同育人的激励机制

无论是辅导员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需要在他们的最终考评中加入思想教育工作指标的考核和协同工作的要求准则,当然要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嘉奖。比如那些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能够良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在年终评优时给予适当的加分;如果专业课的教师能够在保持严谨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会在教师的考核体系中给予适当的加分。还可以创造一些专业教师体验辅导员角色的机会,试着建立一种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机制。当学校在考虑干部聘用事宜的时候,对待思想教育工作的岗位应适当减少要求,特别嘉奖一些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的专业教师。

结语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伟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关键。通过建立教育工作制度、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协作交流、在线和离线培训学习思想政治认同的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努力实现全面的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卫东,孙舒悦.论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92-93,96.

[2] 杨卫东,齐长利,钟瑷琳.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合作育人研究述评:以协同理论为视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6):106-110.

[3] 江沈红.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及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辅导员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