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9-12-02朱玫蓉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语文教学高职

朱玫蓉

摘 要: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正在加大力度宣传工匠精神,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课堂活动中渗透此精神,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争取为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宣传做出一份贡献。在工匠精神的渗透过程中,高职语文老师要重视实际教学方案的创新和变革,借助相对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丰富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感染下,自主学习、主动思考问题。文章简要地阐述了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内容与高职语文之间的联系,并积极探索了强化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的具体措施,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高职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工匠精神;措施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是教育事业中的“教师匠”,其对学生的精心培育和引导也能够体现出当下社会中传播的“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语文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为了精准的向学生传授工匠精神,就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加以渗透,让学生在劳动中深切地感受,从而强化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文学素养。

一、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内容与高职语文课程之间的联系

工匠精神主要指的是以一些工艺、技能为代表的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敬业爱岗、创新等精神,在本身的专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的工作成果。从古至今,具有工匠精神的群众比比皆是,像以木工为代表的鲁班、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其对自己的工作带有极强的热情,并投入全部的精力,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工匠精神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自主探究和主动创新,为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工匠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其全面发展进程。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这样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校园内部,各个专业老师务必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传统精神和文化的传承,始终坚守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阵地。而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沉淀和总结,是强化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力求把学生培育成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但是在此过程中却不够重视对学生思想以及文学素养的强化,而就高职院校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来说,其中的内容和知识对于培育学生的品质和精神是极其相符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功底,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在这一传统美德的渲染下,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升华,有助于其理解未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困境。所以说,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就需要充分发挥其最大化的优势把工匠精神积极地渗透其中,逐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强化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的渗透措施

(一)语文教师要创新原有教学理念

在实际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老师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协助学生掌握多种语文学习技巧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学生的语文思维,强化其文学内涵。那么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进程中,语文老师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做出变革和创新,转变以前的教学理念,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当下语文课堂,从情景教学入手,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综合语文素养。而且对于语文老师自身来说,其也要打破以前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范围,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科紧密联系到一起,借助不同岗位的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工匠精神,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工匠精神。当然,不同的专业要求都不一样,语文老师就需要立足于专业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符合学生的情境实践活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数控专业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需要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促使其在实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确保自身的安全,另外具备基础的语文表达理解能力即可;在酒店专业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需要依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互动式的实践活动,逐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学生的文化内涵,争取能够让酒店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可以灵活得与人侃侃而谈,从而为其工作和发展做好铺垫。所以说,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如果想要增强工匠精神的渗透效果,就需要及时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实现跨专业教学,给学生提供更为符合自己专业的内容和语文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感受工匠精神,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科学的选取高职语文课本内容

高职院校内部的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增强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综合表达理解能力,因此,就高职院校语文课本本身而言,其具有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特殊性,并且在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语文课本内容就更加贴近了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的发展进程,不光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实操进程中灵活地运用。

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这一文章时,学生能够从优美的园林景园以及完整的园林架构中感受古代工匠人的熟练工艺以及工匠精神,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深切地体验工匠精神的洗礼,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三)带领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

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时,语文老师不要把其限制在教室和课本中,而是需要不断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培育学生对外界知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就当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方面逐步呈现出了破碎化的特点,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缺少学习兴趣,因此,语文老师就需要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归纳出古今中外的匠人事迹,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其中的工匠精神,从而感悟人文情感。在此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借助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进行实践活动,给学生挑选出针对性的书籍,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或者是以“读后感”的形式深化学生的表达,进而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新时期的工匠精神。

例如:在读到鲁班有关工匠事迹时,学生能够简单地了解到其生平事迹。其在多种生产实践中钻研出了刨子、铲子、曲尺等劳作工具,给当时的生产生活以及后来的生产活动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特别是在高职这样以实践技能为主的教学氛围里,这样的工匠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辅之以一些思想情感和精神的培育。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工匠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言行举止,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眼界,给其提供一个广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所以说,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就需要及时创新原有的教学方案,逐步增强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借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性思维等,逐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确保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娟娟.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4):76-77.

[2] 姜姝平.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131.

[3] 徐京魁.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J].亚太教育,2016(33):160,15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语文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