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小学生惩戒教育策略

2019-12-02王瑞琪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教育策略

王瑞琪

[摘   要]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教育整体。恰当有效的惩戒蕴藏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惩戒教育必须以告知为前提,以申辩为基础,以适时适地为原则。与此同时,还要形成家校联盟,这样才能确保惩戒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家校联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75-0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滋生出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从教育方式来说,教育包括正面和反面两种教育方式,也就是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之間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单独放大哪一种教育方式的作用都是不科学、不现实的,都将会给教育带来不良后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是一名小学生的作品。这两幅画怎么来的呢?起因是这名小学生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于是偷偷地打死了校长宠爱的一只小狗。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独特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这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组织结构,并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欲望。后来,这名小学生就成了有名的解剖学家。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恰当有效的惩戒蕴藏着无穷的教育魅力,具有励志性,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可以将他们引向成功之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整的教育不能缺少惩戒教育。那么,如何让惩戒教育发挥其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必须以告知为前提

无知是中小学生犯错的客观原因。很多学生犯错时,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或理解到这样做是不对的,更不明白这是犯错误。因此,教师要告知中小学生什么不对,什么不能为,什么是犯错误等,甚至可以规定犯了这些错误应该受到怎么样的惩罚和批评。比如,规定“不能损坏别人的东西。损坏别人的东西就要用自己的东西赔偿给别人”。在明知不对的情形下,还出现错误行为的中小学生,就要进行惩戒教育。学校要根据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错误确定惩戒教育内容,并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也可以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让中小学生明确和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提高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

另外,制定完善的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也是实施惩戒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的校纪校规大多都是针对教师规定的,而缺乏对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更缺少中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内容,这就造成中小学生惩戒教育的空白和盲目,值得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二、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必须以申辩为基础

由于中小学生意识形态、心理认知各方面都处于萌芽期,导致学生犯错的原因复杂多样,具有不可预知性和推断性。因此,当学生犯错后,首先要给学生说明缘由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并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行为的对与错,这样教师就可以对犯错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也能够更为理性地分析掌握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也会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形成正确的认识,矫正错误。惩戒教育要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的训斥和“一棒子打死”的武断做法,必须要以学生的申辩为基础,教师要善于采用换位引导、正反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危害性;采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批评教育。事实证明,惩戒教育首先要留给学生表明自己认识的机会,并要让学生对错误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理和认识,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三、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必须以适时适地为原则

惩戒教育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的情绪、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以适时适地为原则,尽可能地将惩戒教育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提升惩戒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实践证明,要在恰当的时间批评中小学生,要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方面进行考量,尽量避开以下时间:清晨、吃饭时、睡觉前。清晨批评学生,会造成学生整天情绪低落、心情郁闷;吃饭时批评学生,会造成学生食欲不畅,胃肠功能失调;睡觉前批评学生,会造成学生惊悚、做噩梦,影响身体发育。其次,要从批评的时机、效率方面进行考量,对情绪性错误要进行“冷处理”,等学生情绪稳定之后再加以教育,否则会激化学生的情绪,使教育失去作用;对危害性错误要进行“热处理”,及时地予以告诫、批评,防止学生重复犯错;对屡教不改的错误要“出其不意”,即采取非常规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得到深刻的认识,促使其改正错误。当然,中小学生犯的错不可能仅用以上简单的几种情形来概括,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地积累,丰富教育方式方法。

惩戒教育还要重视教育场合的适地性。教育场合选择不当会对中小学生心灵造成严重创伤。比如,小张把小李的一个卡通橡皮擦装进了口袋,恰好被小陈看到并告诉了教师。这位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从小张口袋里搜出了橡皮擦,严厉地说:“偷偷拿走别人的东西,这是小偷行为。这种行为很不好,大家以后不能这么做啊。”其实,这位教师是想利用这次机会教育全班学生,可是,当下午小张来到班上时,有一些学生就在私底下小声地说:“小偷来了。”甚至一个胆大的学生还大声喊:“小偷!”第二天,小张哭着闹着怎么也不愿去学校了。显然,在惩戒教育中选择合适的教育场合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公众场合或者当着同学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戚的面等批评学生。

四、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必须形成家校联盟

在现实中,由惩戒教育引发的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没有达成教育共识,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合作伙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后盾。中小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建立平等互信关系,彼此要以诚相待、相互尊重,力求在惩戒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达到统一。如果没有家长的鼎力支持,惩戒教育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中小学生惩戒教育必须形成“家园联盟”,家校之间的默契配合是达成惩戒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他明确提出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一定要和学校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这在惩戒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中小学生惩戒教育中形成“家园联盟”,首先,中小学校与家长要统一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得不到家长理解和支持的惩戒教育是危机重重的。其次,中小学校与家长要建立及时、高效的联络机制,家长的参与与合作是惩戒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学生犯错后,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旗帜鲜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统一战线,协同努力,让学生能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总之,惩戒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改正错误,少犯错误,虽然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惩戒性,但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惩戒教育的必要性。而如何发挥惩戒教育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尽可能降低惩戒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和突破的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教育策略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