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好的你我 造就更好的世界

2019-12-02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失落感不适感评论家

丛治辰是我熟悉的评论家好友,不仅才华横溢,身量也渐渐“横溢”。作为一名文科学霸、北大中文系的博士高材生,他终也掩不住岁月的催迫,过上了身量与才华齐飞的日子——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我不得不说,这是文学评论家的职业病:常年在深夜里加班加点写文章,白天忙于授课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议,连健身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幸好这位忙碌的青年始终乐观、健谈、善良,不好意思拒绝我点名请他回复这封有关高校人文氛围的读者来信,即便他回信的时候可能眼皮子都在打架。

——你们的信使   夏烈

立十同学:

见信好!

你的困惑和苦惱我很理解,类似的失望可能很多人都有过。既然这个对话栏目叫“为爱找方法”,那我想先谈谈关于自己对于“爱”的认识。

依我的陋见: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管爱的是人,还是别的什么。

首先,我们总得先知道自己所爱的对象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难免有个误区,就是错误地将自己爱的人从众人当中分离出来,认为他是独一无二的。这时,我们爱的其实并不是那个真实的人,而是关于爱情本身的幻觉。当最初的激情渐趋平淡,理性重新回归,我们便会慢慢意识到,原来那也不过是一介凡人,会拉屎放屁,睡觉也打呼噜。如此一来,便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失落感和不适感。当初的幻觉越是美好,后来的失落感和不适感就越是强烈。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任何一种事物会完美无瑕。就像我们要讨论的高校,有着相当复杂的人员构成和组织架构,校园里面有些学生一心向学,也有些学生天天逃课,有些老师勤勉敬业,而有些老师浑水摸鱼,这都是难免的。将高校想象成精神高地或世外桃源,难免会失望。但很可能,你当初的向往和后来的失望,都因为被主观情绪左右而无法客观。

其次,我们还得知道该怎么去爱。爱不是占有,而是付出——这是一句大俗话,但是绝大部分人在爱的时候还是希望从对方那里攫取什么,而忘记自己也负有责任。当我们探讨“高校的文化气息”时,或许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应只是通过极端个案和道听途说来对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话题妄加判断。因为这样的断语往往并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人云亦云而已。有精神追求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保持自己的人格底线和文化追求。我们即使无法像那些时代巨人一样,对世界产生那么强劲而积极的影响,也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个尽量好的人,以此来改善这个不尽如人意的世界,不是吗?

写到这里,我想你大概理解了我的看法。

第一,仅仅依靠一些外在的印象,确实不足以了解今天的高校,也不足以了解今天的世界。记得刚考上北大的时候,我兴致勃勃地去看未名湖,结果大失所望:居然这么小哇!(我可是在大海边长大的人)但是,当接触到北大的那些老师之后,这种失望感很快就消失了。我需要认真思考他们的教诲,积极参与到这所大学的智力创造当中,才能够真正理解北大的魅力。高校的气质,还真不是匆匆一面就可以察觉的。

第二,今天的高校有它的问题,这个世界当然也不完美,但无论大学还是这个世界,都不应该仅仅是令人向往或沮丧的对象。让这个世界好一些,更好一些,正要从我辈做起。据说最美好的恋爱关系是两个人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人,那靠的可不是对对方的抱怨、指责和命令,而是出于爱,首先要检视、反省和改变自己。

希望我的看法,能够对你有一点点用处。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祝好!

2019年11月

猜你喜欢

失落感不适感评论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著名诗人、评论家
著名诗人、评论家 吴思敬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评论家杨占平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
编辑工作的失落感及其应对策略
知识无力感
自己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