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新机场建设背景下六环路(大兴段)绿色通道设计浅析

2019-12-02

山西建筑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组团视线树种

王 伟 菡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0 引言

北京市六环路的区位十分重要,既是京津冀地区通行的重要交通干线,又是新机场交通网络中的一条重要干道。随着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北京市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通航,对北京市六环路的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环路两侧绿化景观提升是践行生态理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落实首都定位,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增加森林资源,构建森林城市的重要措施。

1 工程概况

六环路(大兴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位于六环路两侧护网内,绿化工程长度约27.5 km。总建设面积约为1 181亩。设计范围包括六环两侧绿化带(东侧起点为桩号K65.943处,西侧止点为桩号K93.400处),含沿途4个互通式立交桥(北野场桥、双源桥、念坛桥、芦求桥)。根据项目区绿地所处位置将现状地块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

1)标准段绿化:现状多种植火炬树,火炬树树形杂乱、边沟两侧平台几乎被火炬入侵,原有树种受影响严重,护坡及边沟部分破损,杂草丛生,部分地段地锦枯死;局部断带,黄土裸露;不满足中心城区高标准建设要求,且护网内外绿化景观融合度不高;

2)立交桥绿化:整体绿量有待提高,未形成大尺度混交林,生态功能偏低,常绿、彩叶及花灌木体量小、品种少,缺少景观特色;缺乏常绿乔木,冬季景观效果有待提高。

绿化地块均位于六环路护网内,现状具有一定的绿化基础。但由于六环路在建成后至今尚未整体改造提升过,原始绿化养护标准低,现状绿化已不能满足北京市新时代生态建设的要求。

2 设计原则

2.1 生态优先

注重生态涵养,选择病虫害少、粗放管理的强抗污染树种,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以北京市高速公路绿化应用的常用树种为主,突出城市森林理念,优先选择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树种合理配置,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生物多样性,突出绿化树种在水源涵养、降噪滞尘、抗污染等方面的功能,重要节点突出植物景观功能,选用彩叶树种、观花观果乔灌木等突出绿化景观特色。树种选择有白皮松、油松、桧柏、毛白杨(雄株)、国槐、栾树、高杆法桐、金叶复叶槭、小叶白蜡、元宝枫、黄栌、海棠、丁香和紫叶李等。

2.2 因地制宜

充分依托北京市六环路及沿线大兴区各镇的上位规划,结合道路的路板形式和用地现状,合理定位不同地段的设计重点,突出特色化景观。

2.3 统筹规划

针对六环路护网内外、权属不同等其他复杂地块统筹规划,打造风格统一的沿线景观。护网内景观设计考虑与护网外景观的高度融合性。

2.4 以人为本

以北京市六环路车行视线为主,大兴国际机场航空视角为辅,强调车行对道路景观的观赏感受,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感受不一样的大气道路景观。

3 设计思想

设计立意定位于“京南门户的迎宾绿链”。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在尊重原有生境的基础上,针对项目区各绿化类型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根据道路不同部位的立地条件和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固土护坡、降尘防噪、防风抗污染等生态防护功能兼顾视线引导、增彩延绿功能,同时为小动物提供食源、隐蔽场所和迁徙通道的植物品种,采用不同的绿化形式,突出不同的绿化景观特点。总体布局为:

1)一条绿链:春灿夏茵秋绚冬雅的迎宾绿链;

2)两大类型:开敞空间类型、闭合空间类型;

3)多个节点:北野场桥、双源桥、念坛桥、芦求桥绿化节点。

4 设计方案

4.1 标准段绿化

标准段的绿化设计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行车视线对景观的需要,分段搭配常绿乔木、秋色叶亚乔木黄栌、常绿乔木,局部宽度达2 m的高填方路段种植国槐、千头椿等落叶乔木,局部宽度低于0.5 m的路段种植迎春等灌木,在路口处10 m内种植沙地柏,护坡补植地锦。与护网外景观渗透融合,形成连续、统一又不失变化的线性景观,并串联沿线桥区景观节点。

1)开敞空间类型:

高路基(高差2 m~6 m)路段采用视线开敞的设计方案,可透过护网内的绿化看到护网外的绿色城市森林景观。清理现状火炬树和杂灌,新植黄栌。局部高差较大、达8 m的路段种植国槐、千头椿等落叶乔木,见图1。

2)闭合空间类型:

平路基(高差0 m~2 m)路段采用视线闭合的设计方案,观赏面以护网内的景观为主。清理现状火炬树和杂灌,新植常绿树种,如桧柏、油松,护网外补植断带处的毛白杨,前排增加亚乔木,营造近自然复层林,见图2。

4.2 立交桥绿化

桥区的绿化设计以扩大绿量、丰富绿化树种、打造视线节点景观为主。采用生态群落组团模式,适当通过微地形塑造视觉观赏点,营造近自然复层混交异龄林,突出多视角景观节点和大气势的城市绿色森林生态环境。针对桥区的不同结构提出相应的绿化设计策略:

1)匝道绿化:确保行车安全,绿化保持视觉上的连续性,进行视线引导。近汇车点50 m距离内不得栽植乔木。

2)围合区绿化:移伐过密及枯死病老树,结合现状长势良好植物,增加乔灌木覆盖率,营造近自然复层林和异龄混交林。

3)护坡绿化:保留长势良好的地锦、沙地柏,局部地区补植马蔺。

4)桥下空间: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空间铺设碎石。

4.2.1北野场桥

北野场桥位于六环路与京台高速互通处,绿化面积为318.9亩,现状为景观苗圃,绿量丰富,绿化设计以改造提升为主。

设计方案呈线性保留六环道路外侧、边沟内侧的宿根花卉,更新长势不好的赛菊芋,整合过于破碎的组团;六环边沟外侧线性新增常彩叶+常绿的植物组团,形成六环行车视线的背景;保留长势优良的乔木组团;在现状乔木组团周边,取消过密的作业道,整合扩大近自然混交林,增大乔木绿化覆盖率;在京台高速通向六环方向的匝道围合区,以雄性毛白杨、大规格白皮松搭配金叶白蜡、美国红枫形成该桥区的景观核心区,与六环沿线的线性宿根花卉组团共同构成锦绣映绿洲的景观格局,如图3所示。

4.2.2双源桥

双源桥位于六环路与京开高速互通处,绿化面积225.4亩,现状有较多绿地空置,杂草丛生,乔木、灌木散点分布,整体绿量有待提高。绿化设计以新增设计为主。

设计方案将现状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设计微地形,蓄积部分多余雨水,为鸟类、动物提供水源;保留并整理现状林,适当补植,增加密度,增加以高杆法桐+金叶复叶槭为主的特色组团,林下种植耐阴乡土地被,营造复层异龄林。结合现状常绿树,适当增加并扩大华山松、油松、桧柏等常绿组团,提高常绿比例;考虑到行车视线,在视线节点区域种植“落乔—常绿—小乔—花灌木”近自然复层混交组团,见图4。

5 结语

北京市的快速发展也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建设初期定位为近郊环路的六环路现今已是北京城内重要的交通干道。六环路(大兴段)绿色通道建设工程的实施可提高首都的生态承载能力、绿色增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森林环城,构建生态屏障,为新时代背景下城市道路绿网的更新规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为保证建设效果,还要从多方面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把控,前期的调研要充分详实、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施工的执行要切实到位。

猜你喜欢

组团视线树种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那座山
树种的志向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兵器组团“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