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交通的人性化问题研究

2019-12-02

山西建筑 2019年21期
关键词:隔离带高架桥城市交通

倪 梦 梅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城市交通人性化问题的提出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突出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但是城市扩张的推动力,也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车本位”思想日益突出,却日渐忽略了“为什么而发展城市”这个问题。刘易斯·芒福德曾提出:“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人性化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其中包括城市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而交通系统作为支撑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骨架,交通规划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更是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长期以来,“车本位”的规划思想将机动车的通行作为首要目标,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则受到限制,而这种规划方式亦造成了大量的城市污染和交通拥堵。关于交通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研究,国外的发展速度较国内快,而国内的城市规划起步较晚,同时对人性化交通的理解力度也不够,虽然在近年来对“人性化”有了更多关注度,但实施力度还较小,在城市设计中还是一味地为小汽车找方便。近年来绿色交通的发展在我国得到空前的重视,国务院于2013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绿色交通”提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改变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笼统表述,旗帜鲜明地确立了“行人”在交通系统中的优先地位[1]。

2 城市交通人性化的含义及特征

2.1 城市交通人性化的含义

人性化的城市交通可以理解为交通技术与交通参与者的关系协调,让城市交通的发展围绕交通参与者的需求来展开。城市交通人性化的“人”指的是参与城市交通的出行者,即城市居民,主要包括两种人:当代人和后代人。城市交通人性化要求在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都满足这两种人的出行意愿。

具体应包含下列几个含义:1)安全性,是交通出行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要求;2)可达性,任何交通系统都应该具有可达性;3)舒适性,不仅是注重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对人行和非机动车的出行舒适度也要考虑;4)经济性,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居民在选择出行方式的过程中就会追求金钱成本的最小化;5)可持续性,现有城市建设应在不破坏后代人出行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为此应倡导绿色、低碳、集约的可持续交通模式。

2.2 城市交通人性化的特征

人性化交通的特征会随着社会及城市的发展提出不同的、符合适宜的要求,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城市交通人性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城市交通系统并非孤立的系统,它的参与主体是人,城市建设必须站在参与者的角度上,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可以认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使城市居民拥有更好生活环境的前提。

2)连接性——实现各种不同交通方式间的人性化衔接。

交通系统的发展是为了实现城市间各个要素的快速移动,在现代各种交通方式并存的城市中,各个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高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城市中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完善交通接驳体系,加强交通一体化发展。

3)特殊性——与各个城市其他条件相辅相成。

大城市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城市交通发展中,必须注重每个城市的“个性”,城市拥有自身的地理、历史、气候等条件,因而城市也拥有适合自身的交通发展模式,应在人性化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城市的特殊条件。如北京为了保护老城完整的历史风貌,城中限制修建高架桥,这也是北京成为“首堵”的原因之一,因此北京就采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

3 城市中缺乏人性化的交通设计

3.1 人行道和交叉口

在城市交通设施中,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立体通道是步行交通的载体,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人行道宽度不足、路面不平整、绕行距离过远等非人性化问题的产生,不符合行人爱走捷径的心理,也不满足行人安全出行的要求。CJJ 37—20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城市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不应小于2 m,却出现了济南最窄人行道为20 cm的设计,该人行道仅为规范最小值的1/10[2]。

生活性道路是居民步行出行的主要街道,却出现交叉口处无红绿灯等交通设施的情况,行人过马路时毫无安全保障,穿梭于来往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之间。以成都市犀浦地铁站前的道路为例(如图1所示)。该交叉口周围是商业较繁华地区,也常有学生通过,由于交通设施的缺乏,为行人增加了出行的危险程度。

3.2 隔离带

为了让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更加安全、畅通的行驶,在城市中等级较高的道路上设有城市道路中央隔离带,但这种隔离带的设置便利了机动车却分割了道路。如果过街距离过长,行人就会选择跨越隔离带过街。隔离带的不合理设置,不但给行人带来不便,而且人为地把车辆和行人集中到道路交叉点上,大大增加了交叉口的交通复杂性。

有学者做过定量研究,长距离的步行,隔离带不能超过400 m。同时如果过街天桥的距离超过300 m,行人就有跳跃栏杆的冲动,距离达到500 m时行人往往就会采取跳栏杆的方式[3]。因此并非所有高等级道路都需要设置隔离带,非主干道上可以考虑不设隔离带。

3.3 红绿灯

中国式的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4]。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为了便利机动车通行而一再压缩行人的通行时间,行人在等候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闯红灯的情况,往往在生活性道路却有着更长的等候时间,这极为不合理的情况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设置较多的红绿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刹车减速,所消耗的燃料增加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

3.4 高架桥

高架桥确是城市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有效措施,城市交通的发展离不开高架桥的修建,而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高架桥天生就存在诸多缺陷。高架桥的修建浪费了许多城市空间,严重分割了城市,同时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虽然目前国外有许多重新利用高架桥下空间的成功案例,但是在国内相关改造还尤为欠缺。

3.5 非机动车系统

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是“自行车上的国家”,目前在绿色交通的倡导下,自行车开始重新被利用起来,也出现了共享单车等方式,不断推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转变。但长期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建设中,缺乏非机动车的交通设施建设和规划,非机动车的动静态系统缺乏成了阻碍城市交通发展的诟病。交通换乘站点地区大量的自行车占用人行道进行停放阻碍了行人通行(如图2所示),同时城市道路中非机动车道的缺失是非机动车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在推行低碳交通发展的同时,自行车的大力发展将给城市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城市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各个交通系统的混乱。

3.6 特殊人群的通行障碍

在城市出行的主体中,除了正常体质的人还包括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群体,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穿过人行道上的车缝,更无法躲避急速行驶的非机动车。城市中诸多可供这个群体使用的设施缺乏或被侵占,致使出行困难重重。一个城市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交通人性化设计是体现城市居民平等出行原则的重要手段,对城市中特殊人群更多的关注,也是城市交通人性化设计的特别要求。

4 城市交通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4.1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中的人性化发展

4.1.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交通的发展应注重交通的通行效率、社会出行公平和环境保护,应加强对居民出行需求的调查,根据居民的实际出行情况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做好各个交通出行方式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的规划,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4.1.2鼓励发展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

从通行效率来说,公共交通远高于小汽车。一辆大型公交车所占道路面积约为一辆小汽车的2倍,而载客量却在小汽车的10倍以上,一辆公交车完成单位客运量所消耗的能源及带来的空气污染是小汽车的1/10左右[5]。

大城市可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中小城市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汽车交通,倡导小汽车向公共交通转变,转变交通出行结构,由粗放型交通系统向绿色、集约、可持续交通转变。

4.2 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发展

4.2.1完善道路交通网络

目前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道路通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仍存在道路总体容量较小、交通拥挤现象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形成道路分级分类明确的道路网络。提高次干路、支路的连通性,促进城市交通微循环,进行道路“峰腰”、错位的梳理。明确城市道路的分类,在进行道路设计时有明确的分工,交通性道路主要满足交通需求,而生活性道路则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重点考虑行人的需求。

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还需注重道路与景观相结合,如在高架桥建设前进行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先行的优势,让道路与城市景观互相融合,从而更多的达到人性化设计的要求。

4.2.2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人性化衔接

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程度直接影响到交通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加强交通一体化发展、完善城市接驳体系、进行“站城融合”等研究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修课题。目前我国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容易出现换乘站点交通杂乱,难以管理的情况,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进行统一布局。同时加快市内交通枢纽的一体化建设,尽可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间的“零换乘”。

4.2.3实现交通管理设施的智能化、人性化

实现城市交通的人性化发展,就应该实现交通管理设施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智慧交通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化的道路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智能化的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和需求管理系统。利用道路监控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对路况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并对交通容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实时对交通信号和交通流向进行优化[6]。利用智能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减少出租车等运营车辆的空驶率,提高交通运营单位的效率,同时达到节省道路空间的目的。

4.2.4加强对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度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城市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是特殊人群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为保障城市交通无障碍环境的打造,设计及管理工作者应首先提高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按照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其次,应加强审批制度,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作为严格的审批标准,在施工验收的过程中,也应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合格程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

隔离带高架桥城市交通
造林中防火隔离带的设计
某高架桥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拆除高速路
围绕城市交通出行,博世打造兼具软件和服务的数字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