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建水团山民居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及开发★

2019-12-02杨宗文琪吴安琪姜云猛颜怡萍符雪福杨云召尹海琪李婧瑜

山西建筑 2019年21期
关键词:纪念品民居民俗

杨宗文琪 吴安琪 姜云猛 颜怡萍 符雪福 杨云召 尹海琪 李婧瑜

(云南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1 地域文化对当地旅游发展的作用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影响地域文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体现在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地域文化一旦形成之后,反过来会影响当地人们的各种活动,特别是旅游活动[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总是依托当地的文化背景,可以说,地域文化与旅游存在着一种相对应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与促进作用,旅游活动反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随着时间流逝,文化与旅游慢慢融合,形成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例如,云南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纳西文化[3],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南邵文化[4]等。一些学者就云南特色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展了研究。毕林健在《民俗艺术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研究》中重点分析了民俗艺术与文化旅游的结合[5];刘敬华等在《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重点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方面的可行性[6];陈军在《建水团山民居建筑装饰的调查报告》一文中重点分析了团山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7];研究团山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开发,对于延续团山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历史建筑文化,培育富有地域文化的核心旅游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团山民居所包含的地域文化

团山古村落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的西部,距离建水古城13 km,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是19世纪一座整体风貌和格局尚未改变的原生态古村落,至今仍可感受滇南乡村特色风貌和其传统的社会人文环境,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遭破坏的珍贵遗产的典范[9],被誉为“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2006年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10]。

纵观团山村的历史发展沿革,其为西迁的张氏族人与当地的彝人相互融合而取各自所长发展而成的村落。汉族移民带来了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并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样式,才造就了汉族青砖四合院、彝族土掌房、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大类型建筑的齐头并进,百花齐放,呈现出多民族聚居所特有的建筑文化特色,体现出前人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生存智慧[11]。

团山古村地形复杂,主体村落建在山坡上,空间景观丰富,布局合理,建筑精美多样(见图1)。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村内建有学堂庙宇,祠堂墓地,集市贸易,防御碉楼,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等。当地因石材资源丰富,房屋建造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呈现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契合的特点。建筑式样多为“四合五天井”(见图2),“三坊一照壁”(见图3),“跑马转角楼”等传统布局形制[12]。木雕、石雕、砖雕、书法、绘画、楹联、牌匾(如图4所示)等艺术形式随处可见,不仅有表现中国传统故事、文化、人物、花草、祥禽瑞兽等内容,如八仙、龙凤、麒麟、貔貅、蝙蝠、梅兰竹菊等;也有表现富贵耄耋类的,如表现“马到功成”“马上封侯”“五福捧寿”“金玉满堂”“富贵平安”;还有八宝、暗八仙、杂宝等文案类的,如琴棋书画、元宝、如意、宝剑、笛子、葫芦等,内容丰富多彩,工艺精美,令人赞叹[13]。这些文字图案可以使人们了解中国传统中以祈福、祈禄、祈寿、祈喜、祈财为核心的吉祥文化。

整个古村落从建筑技艺、雕刻绘画、书法楹联、民风民俗等多层面反映出19世纪滇南地区的农耕文化以及与之相生相成的人文价值。

3 团山旅游文化的展现

云南建水团山民居以当地几户大户人家的家宅作为建筑的典型与精品,对来访者开放,村庄山峦环绕,村内环境幽静闲适,荷塘成片,绿树成荫,游客可切身体验传统民居之古韵留香。团山旅游文化可从静态文化体验、活态文化体验、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四方面展现。

3.1 静态文化体验——建筑景观文化

整个村落依山而建,颇具规模。村中现有完整保存的多院落组合式民居15座,寨门4座,寺庙3座,宗祠1座,另有集市、学堂、碉堡、墓地、古井等公共附属设施,总占地面积约1.8万m3,建筑面积约1.6万m3。团山村建筑布局紧凑,空间组合多样,建筑造型精美华丽,雅致端庄。院落大门尽显气派,造型考究,彰显主人的庄严华贵与社会地位。建筑用材亦十分考究,精致的木雕、砖雕、石雕装饰相印成趣,格栅,槛窗及走马板雕刻细腻精致[12]。此外,民居装饰艺术成熟,建筑外饰面多用有主题的书画作品点饰,极具特色,展现出主人的个人喜好与生活品味。

3.2 活态文化体验——当地民风民俗

团山村张氏族人因其三迁的历史,形成了其独特的宗族文化。张姓始祖为后人留下了“百忍”家训,其中的“忍”在说文解字中意为“谦让不争”之意,体现了“克己复礼为仁”的儒家思想。族人遵循祖先训导,以“百忍家风”为准则,勤恳劳作,笃学上进,历史上人才辈出,安居乐业,其经商发家致富之道亦有诸多值得游人称赞学习的地方。张氏宗祠的兴建反映了其对祭祖仪式的重视,团山民居是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成的宗族村落,祖先崇拜是团山张氏族人共同的情感体验[14],它在巩固和发展团山张氏族人的共同意识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整个祭祖活动是一场活态文化的大展演。直至今日,传统的祭祖活动依然从未间断。此外,团山一脉相承的传统民俗文化还有节日民俗、饮食民俗、祭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等。

3.3 旅游形象标志设计

旅游品牌最直接的视觉体现就是它的形象标志,地域文化是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的创作源泉。旅游形象标志除了体现旅游地自身的文化属性外,还可使旅游者直观地感受到地域特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标志设计无论从形象上还是内涵上都应具备强烈的识别性和差异性。旅游形象标志设计中地域文化可以用图形、色彩、文字符号等来表现[15]。在旅游形象标志设计时,可考虑加入团山民居标志性建筑图片、带有鲜明云南地方特色的彩云纹饰图案以及代表“团山”的文字符号等元素。通过旅游形象标志设计,将团山民居旅游文化推广出去,扩大其形象力和知名度。

3.4 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

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旅游者旅行的记忆[9]。随着旅游者对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审美修养的不断精进,有文化内核的旅游纪念品越来越受到关注。注重地方风格特色、文化艺术特色[6],开发出与团山地域风情和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旅游纪念品,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日益提升的品位要求。

当地以古民居建筑为主要参观要素,游人多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或建筑领域爱好者,观者普遍具有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需要考虑到游客自身的特点以及他们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从纪念品的文化属性及古建筑的形制内涵出发,真正开发出对观者有收藏研究价值的纪念品。例如,可以将团山民居的标志性建筑做成精美图册(或视频),并对每幅图片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建筑装饰等等,图文并茂,作为旅游者了解建水团山,了解中国古建筑,了解其历史变革与发展的媒介。

4 结语

建水团山民居是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融合中原文化与彝族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的代表,团山民居展示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精致别样的传统民俗。通过构建旅游文化的方式将该团山民居所包含的地域文化有效融入旅游市场中,通过静态文化体验、活态文化体验、旅游形象标志、特色旅游纪念品,最终使旅游者了解团山民居建筑文化,并传承发展下去。该研究为其他地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纪念品民居民俗
冬季民俗节
旅行纪念品的错觉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俗中的“牛”
民居摄影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民俗节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