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烫熨结合艾灸脐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12-02惠宁军闫红霞辛彩虹
惠宁军,闫红霞,辛彩虹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 下肢骨一科,广西 梧州 543000)
下肢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据报道,下肢骨折便秘的发生率为62.3 %。其原因多为骨折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肠道蠕动较正常人缓慢,或由于手术禁食等原因,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大肠传导作用失职,糟粕不能外排。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卧床改变了肠道微生态,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肠蠕动减慢出现便秘[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下肢骨折患者日趋增多,而手术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在术后因麻醉、手术创伤、肢体活动受限等原因,易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等,尤其是老年患者,不仅使患者感觉到不适,还会影响到术后康复,甚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2]。因此,积极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采用吴茱萸烫熨结合艾灸脐部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蠕动,预防或改善患者腹痛、腹胀、便秘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2岁~98岁,平均7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9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臼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10例,胫骨骨折5例,腓骨骨折7例,跟骨骨折7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40岁~89岁,平均67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8例,髋臼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骨骨折7例,腓骨骨折8例,跟骨骨折6例。两组患者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①符合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髋臼骨折的患者,且均为新鲜骨折;②均符合股骨粗隆间、粗隆下骨折、髋臼骨折均行内固定术、胫腓骨骨折、跟骨骨折诊断。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入组进行临床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长期便秘或胃肠功能障碍者;②脊髓损伤者;③对艾烟有过敏史,或皮肤过敏体质或者腹部皮肤过敏溃疡者;④骨折类型为病理性骨折;⑤不愿意接受本实验或中途退出者;⑥因艾灸具有升阳作用,故合并有高血压者排除此治疗范围。⑦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⑧有消化道出血史者;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做好解释工作,指导其合理饮食,两组患者术前均排空肠道,术后6 h起开始半流饮食为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1 对照组
指导患者以脐为中心,以右下腹为始点,沿右腹部升结肠体表投影区至横结肠再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顺时针按摩腹部,2次/d,每次5 min,以促进胃肠蠕动,效果不明显者可予常规通便药物治疗,严重者进行胃肠减压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吴茱萸烫熨配合艾灸脐部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艾条点燃放三孔艾灸盒小孔中置于脐部,艾灸神阙、天枢、气海穴(三孔艾灸盒可同时兼顾),随时调节燃距;每次10 min,2次/d。艾灸后休息片刻,再将中药吴茱萸200 g 装入自制药烫布袋内,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5 min,温度适宜后,药熨腹部,顺时针方向沿脐周旋转反复药熨致腹部皮肤发红,每次药熨10 min;2次/d,连续7 d。艾灸和烫熨治疗时,应随时观察询问患者温度是否适宜,尤其是防止烫伤,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瘙痒、肿、痛、水泡等不适。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便秘治愈率及症状改善程度,并调查观察组患者对应用两孔艾灸盒熏烤脐周穴位满意度。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治愈:2 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术后第1天起定时询问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
3.2 统计学方法
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 %,较对照组71.66 %显著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唐×,男,54岁,因“车祸导致右侧髂骨骨折”入院,入院后在腰麻下行“右侧髂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腹胀难受、排大便困难。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心率73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胀大,听诊肠鸣音低弱,无压痛反跳痛,主管医生考虑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便秘。予以吴茱萸烫熨结合艾灸脐部,艾灸神阙、天枢、气海穴(三孔艾灸盒可同时兼顾),随时调节燃距,每次10 min,2次/d。艾灸后休息片刻,再将中药吴茱萸200 g装入自制药烫布袋内,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5 min,温度适宜后,药熨腹部,顺时针方向沿脐周旋转反复药熨致腹部皮肤发红,每次药熨10 min;2次/d,连续 7 d。患者在治疗的第2天即能排便,连续治疗7 d后排便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5 讨 论
下肢骨折以老年患者多见,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差,且患者常须较长时间卧床,肠道蠕动减慢,加之麻醉药物、手术的创伤等因素,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不能及时恢复,出现肠胀气、肠麻痹、肠梗阻等,而临床常用的口服通便药物除副作用之外,还会因为胃肠道环境不同而对药效有影响[5]。常用的开塞露纳肛、灌肠等,常出现肛周疼痛等问题。因此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十分重要。中药吴茱萸,味辛苦,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利用吴茱萸辛温走窜之性,经过加热外敷即可下气降逆,疏导肠腑气机,进而促进胃肠的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6]。艾灸是一种临床常用外治法,其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是将经人体穴位将药效通过热传导至经络中,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止痛、防病保健等功效。治疗时将艾条点燃放于三孔艾灸盒小孔中置于脐部,艾灸神阙、天枢、气海穴。神阙是任脉经腧穴,当元神之门户,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其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临近胃与小肠,能健脾和胃理肠。气海穴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皆主治脘腹胀满、便秘、腹泻等肠道病症,艾灸该处穴位能振奋全身之阳气,使三焦之气得行,腑气通调。本研究将吴茱萸通过热熨方式作用于神阙穴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中药热熨疗法是将药物加热处理后,药性借助温热之力,从表达里,内达脏腑,起到通经活络、温中散寒、通利气机的作用。神阙穴位于任脉,内与五脏六腑相联,外通四肢百骸,是人体解剖结构的黄金分割点,功能上具有联系上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重要作用。将吴茱萸通过热熨方式作用于神阙穴可调理脏腑、扶正祛邪[7]。本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法联合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可见三孔艾灸盒艾灸脐部基础上配合吴茱萸烫熨治疗,通过脐部局部热敷,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从而使药效通过脐部腧穴渗透,温通经络而起到调整脏腑功能,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因此,吴茱萸烫熨配合艾灸脐部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能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且经济安全,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