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心理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2019-12-02庾青
庾 青
(湖南省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精神科,湖南 衡阳 421002)
抑郁症会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持续低落,长此以往会导致反应迟钝,不断产生自杀念头,对家庭与社会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1]。对于抑郁症患者,通过抗抑郁用药可获得症状改善,缓解其心理障碍,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但本病具有反复发作、持续加重的特征。抑郁症患者本身的依从性较差,再未能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或在治疗方案不规范、用药不当等等情况下,均会导致病情反复,影响远期疗效,很容易进展成难治性抑郁症[2]。有研究认为,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除了要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规律用药以外,同时还要加强心理治疗。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心理治疗体系尚不健全,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的研究并不多见[3]。对此,本研究分析了难治性抑郁症常规用药同时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案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收集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数字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58例对照组与60例实验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4∶34;年龄16岁~54岁,平均(33.2±8.54)岁;病程1 a~6 a,平均(3.5±1.24)a;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评分均值(36.2±8.63)分(31分~39分)。实验组中,男女比例27∶33;年龄17岁~56岁,平均(35.6±7.28)岁;病程 1 a~6 a,平均(3.2±1.08)a;HAMD评分均值(37.5±8.25)分(30分~3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指标
符合临床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量评分≥30分,属于难治型抑郁症;18岁≤年龄≤60岁;能够坚持完成实验疗程,临床诊疗随访资料完整。
1.3 排除指标
极度不配合药物或心理治疗者;既往接受过心理干预治疗或电休克治疗;入组前4周内应用其他抗抑郁或抗精神类药物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以抗抑郁药物联用治疗方案为主: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5 mg于每日晚餐后半小时后口服,1 d 1次。患者起始均选择5 mg的每日剂量,后期通过病情变化及耐受度观察,对剂量进行合理调整增高,直至每日用药剂量维持在10 mg/次,注意每日用药最大剂量不能超过20 mg。奥氮平用药同样在每日晚餐后半小时进行口服,通过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酌情选择每次5 mg或每次10 mg用药。
2.2 心理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遵循规律性用药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方案:由经过专业心理培训的医生利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引导性心理治疗。
①集体心理治疗:每周进行1周~2周的集体心理治疗,每次选定一个活动主题(如自我内心探索、心灵之旅、灵魂与意识等),通过分组(6人~8人)对患者定期实施心理治疗。患者接受集体心理治疗的场所舒适、干净、明亮、空气清新、空间大,配合活动主题与大纲,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对患者展开集体式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抑郁症,明确治疗目标,消除患者治疗紧张感,坚定治疗决心,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集体心理治疗时通过冥想、自然呼吸运动、音乐等多种治疗模式,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得以改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
②针对性心理治疗:实验组在接受集体心理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每周接受一次或两次“一对一”的心理治疗,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每次设限于1 h~2 h。医生先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与意见,并用引导性语言了解导致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给予患者绝对的理解与支持,与患者进行讨论、分析、梳理困惑,提出客观、合理的解决方案,使患者能够慢慢摆脱心理困境。心理医生还要实时与患者最信任、亲近的家人朋友沟通联系,指导他们日常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理解并帮助患者,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充分安抚,以减少患者的精神内耗。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心理改善指标:12周的治疗实验完成后,两组均采用汉密尔抑郁量与焦虑量表(HAMD)与(HAMA)评估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效果,症状改善越良好则总评分越低。②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睡眠佳者评分朝低走向。③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高生活质量的人的总得分更高。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比较
两组治疗后负面情绪缓解,相较对照组,实验组负面心理评分得到更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改善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比较
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趋势(P<0.05),实验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比较
3.3.3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改善比较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改善比较
4 典型病例
林×,女,27岁,患者自述:因父母长期失和争吵,对自己心理造成影响,再加上自己感情上的失败,于3 a前开始出现抑郁症状,初期表现为轻中度失眠,情绪持续低落,白天疲乏无精神,食欲差,且有多次自杀的念头。2 a多前在母亲陪同下在其他医院就诊,服用唑吡坦约2个月左右,但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在隐瞒父母的情况下自行停药。停药数月后抑郁症状加重,自杀念头更强烈,且无法正常工作,再次就诊治疗,换服氯硝西泮,服药3个月左右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减轻,又自行停药,后期症状又加重。直至5个月前来我院首次就诊,在我院根据DSM-5诊断为难治性抑郁症,已有3 a病史,我院认为常规用药已难以有效控制病情,特此提出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方案,患者接受。在详询患者病史、服药史、家庭情况,完善相关检查后,我院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治疗方案,并加强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尝试从源头解决导致患者抑郁的原因,让患者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理解,做好患者情感上的疏导,并做好患者的睡眠教育干预与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配合家属一起,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与监督,以防患者难以坚持自行停药。在我院患者一直坚持服药,每月按时复诊,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情绪状态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睡眠及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5 讨 论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认为,其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流行病学、生化因素等相关。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不断的负性情绪,厌世,对周围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而由于这种消极情绪的不断影响,使得很多患者对治疗依从性不高,如此恶性循环,影响治疗效果,极易演变成难治性抑郁症,增加治疗难点[5~6]。
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常用抗抑郁治疗用药,作用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时,对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5-HT的含量增加,抑制5-HT被神经元的再摄取有显著意义,通过上述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达到缓解抑郁症患者不良症状,修复认知功能,促进情绪稳定的作用[7]。奥氮平作为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研究认为其对难治性抑郁症也有较好治疗效果。奥氮平属于5-羟色胺拮抗剂类药物,用药后能够起到阻断多巴胺通路以及加快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作用,对修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记忆、注意力不良有较好作用,同时该药还能起到镇静与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将奥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联用,能更有效地促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转归,改善其睡眠与生命质量[8]。
基于难治性抑郁症属心理疾病,且具有“病情复杂、反复发作、难治”等特点,在长期规律性用药治疗的同时,予以专业的心理干预治疗实为必须。医生针对患者持续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角度予以干预治疗,同时联合家人、朋友等各方面的配合,能使患者努力摆脱精神困境,提高依从性,激发恢复信心,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证明,联合应用心理治疗的实验组症状指标改善更佳,显著优于单用药物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理想,同时再联合心理治疗,能进一步加快患者病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