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一指禅推拿法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成本效益分析*
2019-12-02花佳佳施加加费伟强谢小军
花佳佳,施加加,费伟强,谢小军,朱 烨
(1.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11;2.江苏省昆山市康复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3.杭州职业技术学校,浙江 杭州 310018)
上交叉综合征(UCS)[1]患者颈肩部的疼痛及活动受限在临床中愈发常见,该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习惯性的头部前伸和颈部肌肉紧张僵硬,并伴有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此类疾病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甚至对患者的睡眠和情绪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反复就医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为拓宽上交叉综合征的诊疗思路,本次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电针配合一指禅推拿法治疗对UCS患者的疼痛缓解和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和昆山市康复医院物理治疗科招募UCS患者,每家医院20名患者。将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UCS诊断标准[3]头部前倾,伴上胸段前屈;圆肩、驼背;颈部及肩部肌肉僵硬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酸痛不适。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本病诊断标准;②年龄为20岁~50岁,病程为2个月~2 a;③自愿受试,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要求完成各项检查及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脑疾病患者;④有肿瘤、结核、精神病等病史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按照循经取穴及远端取穴原则,选取肩贞、肩髎、曲池、外关、夹脊等穴位。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使用碘附消毒。采用0.25 mm×40 mm毫针,行平补平泻针刺法,留针30 min,配合疏密波电针使用,1次/d,30 min/次,5次/周,共2周。
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针刺相应穴位基础上针对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受主要累及的关键肌(枕骨下肌群、颈前屈肌群、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和竖脊肌等)张力改变[5],对以上关键肌的阿是穴进行电针针刺。
电针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用拇指桡侧偏峰端按住患侧颈肩部相关肌群,用按揉、弹拨等手法作用于相关肌肉群,以酸胀为度,重点作用于患者痛点的周围,手法应柔和、渗透,手法摆动频率为每分钟60次。治疗1次/d,电针针刺30 min/次,一指禅推拿法10 min/次,5次/周,一共治疗2周。
3 疗效分析
3.1 疼痛评估标准[4]
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分~10分,分值越大代表颈部疼痛越重。
3.2 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标准[2]
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对患者颈椎障碍程度进行评定,NDI共10个评估项目组成,包括:颈痛及相关症状(疼痛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总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颈部障碍程度越严重。
3.3 成本效益分析
统计上交叉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所耗费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成本与效果比。经济成本用人民币表示主要包括:①直接医疗成本(包括该疗程就诊的全部挂号费、治疗费,颈椎X线侧位片,颈椎MRI诊治费用);②直接非医疗成本(因治疗需要产生的往返交通、餐饮和住宿费用);③间接成本(主要是指患者因治疗需要所造成的误工费,按照250元/d计算)。经济成本与效果比: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获得单位效果所花费的经济成本,其中临床效果使用NDI进行衡量。
3.4 统计学方法
3.5 治疗结果
3.5.1 两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及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部后伸肌群肌力和ND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部后伸肌群肌力和ND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颈部后伸肌群肌力及NDI评分比较
3.5.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耗费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成本与效果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因治疗需要产生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成本与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所耗费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成本与效果比
4 讨 论
上交叉综合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认为本病多系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经筋失养;加之风寒湿邪入经络,气血痹阻而致病。夹脊穴、肩贞、肩髎及关键肌阿是穴均具有活血理气、散瘀止痛之功效。已有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可刺激脊神经前后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纠正椎间关节紊乱等。而针刺肩贞、肩髎及阿是穴可治疗患者气滞血瘀症状,具有活血通脉、温经止痛之功效[5]。临床治疗中大部分医师重视针刺疗法,而忽视了传统手法的应用,一指禅推拿法是中医治疗中摆动类手法,熟练运用此手法可疏通经络,活血祛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调和气血[6]。
国外UCS的运动康复方法主要是围绕姿势矫正和肌肉功能训练展开的,本次随机对照研究中观察电针配合一指禅推拿法对UCS患者的疼痛缓解和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其治疗后及治疗2周后,其颈部后伸肌群肌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表明针刺技术对因颈部功能障碍引起的肌肉收缩功能改善,具有明显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键肌电针刺法将传统的中医经络理论、针刺技术与现代康复理念、人体解剖知识有机结合,运用电针的治疗方法。针对颈部的屈、伸、内旋、外旋等运动的关键肌,根据患者的运动障碍及引起疼痛的关节肌群,选取相应关键肌肉上的穴位,运用针刺和电刺激,同时配合一指禅推拿法,针对引起上交叉综合征的关键肌肉,减少肌群的僵硬、痉挛症状,改善肌群的关节活动度,比起传统针刺法更具有精准性。
综上所述,电针针刺配合一指禅推拿法能明显改善UCS患者因颈部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颈部后伸肌群力量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治疗疾病的花费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