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
2019-12-02郭锦萍李淑芳冯翠云
郭锦萍 李淑芳 冯翠云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医院 , 广东 广州 511453 )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手术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手段,虽然手术可以获得较好效果,但患者术后康复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同时患者还需要接受综合性的术后护理,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术后康复时间[1-2]。本次研究拟以1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评价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综合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16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的纳入时间是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纳入标准[3]:(1)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2)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4)患者知情自愿参与,随机分组方法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4]:(1)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3)非自愿参与,对研究存在异议。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区间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0.32±2.5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区间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0.57±2.68)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2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2 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体温进行监测,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消炎、消肿类药物治疗。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上肢。在患者骨折复位或固定后,鼓励患者伸屈远端关节,做握拳动作,术后1周鼓励患者急性自主性关节活动,监督其锻炼的强度和频率。(2)下肢。在患者骨折复位或固定后,先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和指关节的运动、股四头肌收缩活动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安排对其进行髌骨按摩,每天3-4次。术后2周指导患者进行抬腿锻炼,协助患者用拐杖行走。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除监测生命体征和遵医嘱指导用药外,(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四肢骨折患者多伴有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沟通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注意观察患肢是否存在压痛感、肿胀以及青紫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及时上报主治医师。(3)积极预防患肢肿胀。术后辅助患者将患肢抬高35°,35°更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血的回流,以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若患者的患肢伴有明显的肿胀感,则遵医嘱给予其药物治疗。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①评估2组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程度,肿胀程度评估分为3个等级,Ⅰ级肿胀:患肢有轻度肿胀,患肢有皮纹;Ⅱ级肿胀:患肢为中度肿胀,皮肤呈现红色,且出现无张力性水泡;Ⅲ级肿胀:患肢有重度肿胀,患肢皮肤温度高,且出现张力性水泡[5]。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则表示患者疼痛难忍,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6]。(2)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尿潴留、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对比:从2种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患肢的Ⅰ级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Ⅱ级肿胀、Ⅲ级肿胀发生率比较,2组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对比(n,%)
5.2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5.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从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来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讨 论
四肢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会导致机体关节周边或关节内出现粘连,患者的肌肉、肌腱萎缩,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形成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7]。多数四肢骨折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术后身体康复也是非常关键的。康复训练是一种系统、完整的训练方法,针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上肢和下肢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模式。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除常规护理的内容外,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患肢针对性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的接受治疗,增强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同时,通过四是患肢针对性护理,可以辅助提高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比较了常规护理+康复训练与综合护理+康复训练2种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发现,第2种干预模式的总体优势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1)患肢肿胀发生率明显偏低;(2)患者术后1天、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3)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充分体现了此种干预模式的应用优势。此外,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8],这再次体现了此次研究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肢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