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2-02刘月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血凝股骨血栓

刘月华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人民医院 , 辽宁 兴城 125100 )

股骨骨折术后常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 它也是此类患者截肢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即使病情轻微,也可能导致后遗症和功能丧失,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工作情况[1]。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各方面护理服务的质量,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康复护理是普外科围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有利于巩固手术效果,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手术的概念主要是在围术期实施各护理单位和各种因素的干预控制,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消除患者对手术和疗效的恐惧和担忧,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确保手术的操作。 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对改善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快速康复护理在预防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90例股骨骨折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7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55.31±5.21) 岁; 因车祸事故而出现股骨骨折14例,因摔倒而出现股骨骨折31例。患者体质量41-82kg,平均(62.01±2.21)kg。患者合并症糖尿病有14例,高血压有18例。骨折到就诊时间5小时-7.3天,平均(3.21±1.14)天。对照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6例。年龄41 - 84岁,平均年龄(55.24±5.57) 岁; 因车祸事故而出现股骨骨折15例,因摔倒而出现股骨骨折30例。患者体质量41-82kg,平均(62.24±2.29)kg。患者合并症糖尿病有13例,高血压有17例。骨折到就诊时间5小时-7.2天,平均(3.25±1.54)天。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用普通护理,观察组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术前关注患者不良心理疏导和提高手术认知,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认知,主要给予健康教育、介绍成功案例,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和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认知和预防认知。术前加强功能康复指导,嘱咐患者多饮水和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血液粘稠。(2)术中护理:术中加强保暖和生命体征监测,预防低体温的出现。(3)术后护理:及早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如股四头肌收缩,髋关节抬高,扩胸运动等,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另外,协助患者按摩小腿和足三里等,以改善血液循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淋巴液回流。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以预防卧床并发症的发生。对疼痛的患者,早期给予自控镇痛泵进行干预,减轻疼痛对患者睡眠和康复锻炼的影响,及时评估疼痛情况和适时停止用药[2]。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满意程度;术前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知、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认知、术中体温、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护理前后血凝情况、焦虑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

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 进行t、x2检验, P<0.05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满意程度更高,P<0.05。对照组满意度是74.44%,观察组满意度是100%。

5.2 2组护理前后血凝情况、焦虑状态对比:护理前2组血凝情况、焦虑状态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凝情况、焦虑状态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血凝情况、焦虑状态对比

5.3 2组术前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知、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认知、术中体温、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对比:观察组术前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知、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认知、术中体温、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术前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知、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认知、术中体温、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分别是(96.11±3.01)分、(96.11±3.02)分、37.56℃±0.61℃、(2.56±0.61)天。对照组术前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知、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认知、术中体温、术后康复锻炼时间分别是(83.11±3.21)分、(82.11±3.12)分、36.51℃±0.61℃、(4.16±0.61)天。

5.4 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对比: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更少,观察组是3(6.67%),对照组是11(24.44%),P<0.05。

讨 论

股骨骨折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除了及时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极为重要。快速康复护理作为护理服务的新概念,侧重于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和术后早期康复,是护理的未来发展之一[3-4]。骨折本身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变化,包括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术前有效沟通,可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术中保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减少低体温的出现,减轻对血流的影响。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定期改变姿势,促进静脉回流,可强化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康复质量[5-7]。

通过快速的多学科和系统的协作,快速康复护理理论使患者能够经历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理想的手术状态,减轻患者的不良压力,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大多数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可在手术后约7-15天出院。 1-2个月后,它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后,大多数患者可在约2周内完全康复。快速康复护理的关键是鼓励患者在围术期手术后第1天开始少量进食,并在手术后第3-4天完全恢复固体饮食。患者不需要常规放置各种导管等,在疼痛较轻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天起床。快速康复手术是临床实践中的一种新型手术模型。它主要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为围术期患者实施多学科护理措施,从而降低了手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过程。快速康复护理在股骨骨折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例如,术前快速康复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对身体的影响。葡萄糖补充可有效避免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饥饿,口渴,烦躁等,有利于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另外,没有给予肠道准备和导尿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肠道。植物转运现象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呕吐,恶心等,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起床;在手术期间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它可以更好地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进而避免术后疼痛和肠梗阻;同时,为患者加温措施可进一步降低耗氧量,降低低氧血症发病率;此外,限制术中液量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庭负担;术后镇痛措施能有效缓解疼痛,引导早期进食,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进而减少分解代谢,同时还能保护肠粘膜,促进切口早期愈合。本研究中,对照组用普通护理,观察组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程度、血凝情况、焦虑状态、术前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知、对股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认知、术中体温、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股骨骨折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血凝股骨血栓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凝四项结果的影响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