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神经阻滞法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疗效比较

2019-12-02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支配

陈 光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 辽宁 鞍山 114300 )

现阶段临床中在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较多,在进行近胸锁关节处手术、牵拉骨膜或者骨折复位时,常规局部麻醉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全身麻醉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1]。所以在实施内固定术时,可靠和合理的麻醉方法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比较分析了不同神经阻滞法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文所选90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所收治,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满足锁骨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满足《现代麻醉学》中的麻醉适应证[2];签署知情同意书。90例患者通过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17例女性,28例男性;其体质量为42-83kg,平均为(53.3±4.7)kg;年龄为20-63岁,平均为(37.3±3.5)岁;ASA分级为:I级、II级分别为31例和14例。45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26例、19例;其体质量为43-82kg,平均为(52.8±4.2)kg;年龄为22-61岁,平均为(36.6±3.2)岁;ASA分级为:I级、II级分别为33例和12例。2组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麻醉前半小时2组患者均肌内注射0.5mg阿托品和100mg苯巴比妥,将监护仪连接好,对患者非侵入性血压以及心率等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并注意其血氧饱和度。对照组选择颈丛阻滞麻醉:将中斜角肌、前斜角肌肌间沟顶点作为穿刺点,穿刺前应对穿刺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选择22G穿刺针刺入皮肤,刺入时应保持垂直,逐渐向脚侧推进,推进速度应缓慢,在确保回吸无脑脊液、血液后,注入15ml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1%的利多卡因混合液。观察组选择联合阻滞麻醉:颈丛阻滞麻醉的操作与对照组一样,了解患者的麻醉效果。选择22G穿刺针,于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点进行穿刺,穿刺时应保持向下内,进针速度应缓慢,穿刺针经颈前筋膜后,则应合理调整进针方向,在确保回吸无脑脊液、血液后,注入10ml浓度为0.25%的布比卡因+1%的利多卡因混合液,对麻醉疗效进行观察。

3 临床观察指标:(1)根据《神经阻滞学》来评估麻醉疗效[3]:术中不存在显著疼痛,未应用镇静或者镇痛药物则为优;不存在显著疼痛,存在烦躁不安,应用少量的镇静或者镇痛药物则为良;未彻底阻滞神经,存在刺痛,需应用镇静药物或者镇痛药物实施辅助麻醉则为欠佳;麻醉无效,手术部位存在显著疼痛,改为全身麻醉才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则为失败。(2)统计记录术后并发症。

4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21.0软件来统计和分析本实验相关数据,分别选择卡方(x2)和t来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麻醉疗效观察对比:在麻醉优良率方面,观察组的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3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疗效观察对比(n,%)

5.2 2组术后并发症对比: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12/45),其中喉返神经阻滞共5例,膈神经阻滞共7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5),其中喉返神经阻滞共1例,膈神经阻滞共1例;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在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切皮、骨折复位、骨膜剥离等操作均会严重刺激患者,患者在麻醉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应激反应,不但会让患者痛苦程度增加,同时还会对手术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4]。所以锁骨骨折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时,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对于手术疗效的提高非常重要。

颈丛神经处于中斜角肌、肩胛提肌浅面与胸锁乳突肌深面之间,而C1-C4脊神经前支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头颅喉部以及胸肩主要是由颈浅神经所支配;而颈深神经的作用主要是支配颈前和颈侧面的深层组织[5]。臂丛神经主要是由C5-T1脊神经所组成。在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颈浅丛分支锁骨上神经主要负责支配手术区皮肤,而臂丛神经则主要负责支配锁骨周围的肌肉筋膜。除此之外,锁骨外侧端三角肌以及胸大肌也是由臂丛神经所支配;颈丛神经则负责支配起源于颈前区、锁骨内侧端的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窝、胸骨柄、第2肋以上的胸壁、肩部等处的皮肤。由此可见,锁骨外侧区域主要是由臂丛神经所支配,而锁骨内侧区域则是由颈丛神经所支配,颈丛神经与臂丛神经相互交叉所支配锁骨内侧、锁骨外侧的中间区域。仅采用臂丛或者颈丛阻滞麻醉,因为无法将锁骨部位神经彻底阻断,所以麻醉效果并不理想。锁骨部位的颈丛神经、臂丛神经较多,如果过多应用麻醉药物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神经,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差,术中需给予其他镇静药物或者将用药剂量较大,所以神经损伤更加显著。本研究中,在麻醉优良率方面,观察组的95.6%(4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3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与颈丛阻滞麻醉相比较,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另外,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联合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综上研究所述,在采用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患者时,与颈丛阻滞麻醉相比较,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支配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云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跟踪导练(四)4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