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防电信诈骗的实践研究

2019-12-01周家智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玉林537000邓珊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广西玉林537000

数码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显著性个人信息诈骗

周家智 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 广西玉林 537000 邓珊 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 广西玉林 537000

个人信息安全是我们安心工作生活的重要保障,个人信息泄露常常会成为有针对性的电信诈骗的源头,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显得日益重要。除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加强监管,个人信息的保护很重要一点就是自我保护。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的广泛使用,用户的信息安全不断受到各种侵害,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显著增加。在2018年脸书严重泄密事件、百度用隐私换效率的观点受到舆论一致声讨,都充分反映了公众对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的担忧。2019年抖音国际版的下属机构因侵犯隐私,在美国被开出570万美元天价罚单,迫使企业加强自律,更体现立法对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今天,个人信息泄露常常成了有针对性的电信诈骗的源头,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显得日益重要。随着时间推移,手机用户的操作行为依然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甚至呈恶化趋势。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是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受侵犯的原因之一,可以从提升用户防范意识来加强智能手机的安全防护。当前青少年频繁使用智能手机,而手机不单是个人信息的存储设备,可危及隐私安全;更是资金和帐号保护的极为重要的一道防线,一旦获得相当的个人信息、取得远程操控手机权限,即可实施非法重置密码、申请贷款、转移资金等操作。

在这次实践中,研究通过采用微信公众号自学、情景虚拟、朋辈教育分组讨论、微信和QQ平台,对青少年防范信息诈骗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玉林、柳州和桂林三市的在校生中专生及高中生,年龄为15~18岁之间。三市在教育、经济和人口比重均居广西地级市前列,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培训前后调查问卷得分对比,采取不记名抽样方法,培训前回收共976 份,剔除不规范答卷之后,剩余有效894份;培训后抽查回收400份,有效393份。

1.2 分析方法

问卷的内容主要覆盖:个人信息安全现状、泄露的危害、泄露的途径、险情应对等方面。

调查数据采用SPSS进行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 test) 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问卷的选项列出权重分值,为避免造成调查者刻意追求权重得分,我们将问卷权重选项次序打乱,在后期统计中,才重新归类转换权重分值。

2 实施策略

2.1 多方协作提高重视。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不足,行为叛逆冲动,容易成为被骗的对象。这就需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思想重视,才能真正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保护意识。比如在本次实验中,得到有关领导、部分班主任和相关老师的协助,使用实验进展较为顺利。

2.2 成立公众号宣传制作小组制作慕课。

针对青少年学习任务重,了解社会都是较为零碎的。课题组通过抽调微课制作老师精英,成立公众号宣传制作小组,大家本着奉献精神,从剧本设计、视频拍摄、微课制作形成系统配套人员,制作了十来个专题微课,较为系统介绍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的常用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改变落后传统的安全防范教育手段,在面对犯罪分子实施高智商高科技诈骗时处于更有利地位。并利用微课进行碎片化学习,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2.3 成立协作学习小组、发挥朋辈教育的作用。成立协作学习小组,实现教师引领、学长指导实施,进行朋辈教育互助与自我反思小组。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学长作为培训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老师作为协调员和汇总者。学生围绕情景案例思考,分析案例中的种种疑点,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防诈骗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利用便捷的网络,大家一起在QQ群、微信群、论坛等讨论,大家同时也可通过共同讨论,防骗能力得到提高。

3 调查及实验结果

3.1 情景模拟遇诈骗险情处理方式:

3.1.1 案例1:假如号码为110的电话:准确说出你的身份证号码及姓名,告知您的家人出事了,并报出家人姓名,要求你尽快汇款救人,而您却无法电话联系上他。选“马上转账”为1.0%;选“再打110电话核实”为79.2%;选“到现场验证”为11.2%;选“认为是假的”为8.6%。在这个案例中,几乎没人能保持客观冷静的判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辅助判断。表明当对方掌握我们的隐私越清楚,我们的心理压力就越大,被骗的风险急剧增加。

3.1.2 案例2:“当朋友的手机或在Q群、微信群里发信息:我已经领到了,扫码送红包、送流量,凭身份证号码和验证码领取,名额有限,快点抢” 。P值为0.510 ,表明男女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选“秒抢的”为1.3%;选“先核实再操作”的为16.9%;选“认为是假的,不理会此事”的为62.0%;选“认为有危险,告知朋友”为19.8%。表明大部分人意识到隐私泄露存在风险,且仅有近五分一的人选择及时提醒朋友有危险,进行互相帮助。

3.2 授权须知阅读率:某些APP可能存在非法收集甚至出售个人隐私的嫌疑。对授权须知基本不看或偶尔阅读的高达51.3%,反映出青少年对安装软件时警惕性不强,保护意识不足。培训后,学生对阅读授权软件须知率达99.9%,防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前后对比P=0.000<0.05)。

3.3 授权软件读取权限:恶意的手机软件不单可读取通讯录、短信、帐号密码等,甚至可操纵手机进行偷录偷拍、远程后台操控支付。培训前,选“设置禁止手机APP软件自动调阅定位、通话记录等功能”的学生仅为58.84%。培训后,95%关注设置读取权限,前后对比P=0.003<0.05。

3.4 防诈骗重视程度:在认为被骗机率方面,培训前男女对比P值为0.054,无显著性差异;选“可能会”的为84.9%;选“绝对不会”的为15.1%。培训后,选“可能会”的为98.8%;选“绝对不会”的仅为2.2%。说明经过培训后,绝大部分人面对电信骗术不断更新和高技术的发展,防诈骗的警惕性得到明显增强。

3.5 手机点击未知跳转链接之后出现的现象:培训前受访者90.3%会点击微信或QQ群中网友提供的链接;培训后99.1%的同学会选择慎重打开链接,一旦出现危险警告不会再打开。培训前后对比P=0.000<0.05,有显著性差异。

3.6 对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后果有所了解:77.29%的人选“账户钱款不翼而飞”;49.44%的人选“个人名誉莫名受损”;90.16%的人选“不法分子对自己及身边的人进行诈骗”;81.10%的人选“垃圾信息,骚扰电话源源不断”;培训后,这几项选择趋于一致,各项选项几乎接近100%,培训前后对比P=0.001<0.05,有显著性差异。

3.7 密码设置习惯:密码设置提倡混合组合。培训前,男女对比P值为0.015,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喜欢用生日数字组合的男为12.4%,女为18.2%;用数字和字母等组合的男为67.5%,女为57.7%。经培训后,数字和字母等组合提高到98%。

3.8 帐号安全意识:身份证号码在各种身份验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份证号作为邮箱等帐号,可轻易被他人从cookies等残留的信息中获取。培训前,男女对比P值为0.051,无显著性差异,38.7%的青少年并未意识到危险。培训后99.8%学生意识到危险,并做好必要的清理。

3.9 过期的准考证、火车票、快递单等处理:P值为0.211,表明男女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选“经常随手扔”的为8.3%;“偶尔撕碎再扔”为9.2%;剩下为撕碎才扔及其他处理方式为82.5%。培训后99.9%意识到风险,并进行销毁。

3.10 在公共场所寻找免费wifi:P值为0.000,表明男女生具有较显著性差异。选经常性的男为4.7%,女为8.7%;偶尔的男为39.6%,女为54.3%;不用的男为37.9%,女为22.3%;商家标出来才用的男为18.3%,女为14.6%。表明男女生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的比例都较高。wifi传输方式易被破解,特别是黑客故意提供的免费wifi,更是可直接截取使用者各种帐号和密码信息、甚至传播病毒获取手机控制权,包括个人资金转移、贷款全可能在被控制的手机上进行后台操作。培训后使用wifi上网支付的降为96.5%。

通过本次实践研究,表明利用综合平台、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进行防电信诈骗取得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显著性个人信息诈骗
特别提醒:收到这条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声音商标显著性认定研究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诈骗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