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体制改革中 “僵尸企业”处置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2019-11-30代悦棋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53期
关键词:僵尸企业难点对策

摘 要:在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中,“僵尸企业”处置一直是难点问题。由于“僵尸企业”成因复杂、牵涉部门众多,在处置过程中存在启动难、实施难、利益割舍难、土地处置难、人员安置难等问题,而难以推进。文章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有助于推进校企体制改革工作。

关键词:校企体制改革;“僵尸企业”;难点;对策

“僵尸企业”指的是丧失自我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大都已停产(甚至已吊销营业执照)、半停产、连年亏损、债务负担较重(甚至已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不断“输血”或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僵尸企业” 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清理关闭。

一、 “僵尸企业”处置的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对“僵尸企业”依法依规通过注销、撤销、破产等方式清理关闭。清理关闭需遵照以下几项工作原则。

(一)依法依规。确保工作程序合法合规,抓住企业清算、产权注销等关键环节,切实维护出资人、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按照国资主管部门法规和高校“三重一大” 制度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

(二)因企施策。紧密结合关闭企业的具体情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了解企业股权结构、股东出资情况、亏损歇业原因,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

(三)以人为本。积极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分流安置职工,规范办理员工解聘手续,确保高校、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二、 “僵尸企业”处置的难点

(一)债务处置难

“僵尸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一些企业账目不清,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难知晓企业的资产真实状况;一旦企业清算破产,银行坏账就增加,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不愿意将已发放的贷款变成坏账,对“僵尸企业”网开一面,不愿配合“僵尸企业”进行清算处理,甚至用“新债还旧债”的方式帮助企业种种复杂因素为处置“僵尸企业”的启动和实施带来阻碍。

(二)人员安置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压力加大,企业信心偏弱,用工需求下降,就业预期走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其职工的再就业安置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这将增加地方政府的压力和支出,增加职工安置难度。

(三)启动实施难

启动“僵尸企業”的处置,主要由企业自身或上级主管部门来进行统筹规划和推动,但实施一般要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然而,由于“僵尸企业”大都已停产、半停产或困难亏损多年,甚至企业主要领导(法人)失联或公司董事、股东不全;股权冻结查封、企业证照缺失、印章缺失、财务资料缺失或不全诸多因素,都将造成“僵尸企业”的清理注销难以实施。

对于财务资料缺失(或不全)的企业,虽然也可申请法院强制清算,但上级主管部门(股东)仍需承担后续因清算不全而引发的连带责任。此外,法院也有难处,由于“僵尸企业”强制清算或破产清算案件的增多或案件的复杂性,法院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或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件案子的审理,这会影响法院审理“僵尸企业”强制清算(或破产清算)案的效率和积极性。

三、 “僵尸企业”处置的对策

(一)做好企业信息摸排

校企改革对高校来讲是个新课题,要做到全覆盖必然涉及大量的“僵尸企业”,而“僵尸企业”信息不全是清理注销的最大障碍。因此,应尽可能地获取资产状况、财务资料、债权债务及人员信息,才能确保清理注销依法合规,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

在严格遵守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市场监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需全程参与,校内资产、财务、 审计、人事等部门需通力配合,结合“僵尸企业” 实际情况制订工作方案,形成处置工作具体操作规则和工作流程,明确管理主体,逐步“僵尸企业” 清理注销工作。

(三)妥善安置人员

“僵尸企业”处置中,人员的安置相当重要,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联手解决,需要相关政策尽早出台并适度干预,履行地方政府的社会托底责任。“僵尸企业”的职工问题,存在“在册职工人数多、在岗职工人数少”的怪象。在“僵尸企业”处置的职工安置上,关键是多措并举,共同安置,应把职工安置作为破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职工安置政策的发展变化来看,无论是“僵尸企业”依法破产退出市场,还是企业政策性破产退出市场,国家都把企业职工的安置作为首要任务,不仅明确了职工安置方式,还为保障安置资金的到位提出了解决措施。

要全程遵循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的思路:企业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帮扶。要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或继续履行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或终止劳动合同,或依法计发经济补偿,或及时清偿拖欠费用等。既要关注安置对象与安置方式,又要关注安置费用来源的合理负担。

(四)政府支持

校企体制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和程序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复杂。争取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是落实改革政策要求和提高改革效率的保障。在“僵尸企业” 清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应指派专业人员全程参与,提供专业指导,保证“僵尸企业” 处置依法合规。

参考文献:

[1]杨亚栩,李世保,蔡中华.校办企业中“僵尸企业”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74-75.

[2]夏小林.国有企业改革:端正方向,摒弃“僵尸”[J].天府新论,2016(3):115-125.

[3]黄群慧,李晓华.“僵尸企业”的成因与处置策略[J].中国中小企业,2016(5):37-39.

作者简介:代悦棋,云南大学。

猜你喜欢

僵尸企业难点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