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9-11-30冉兴星

学周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为广大网民接触外面世界,进行无障碍沟通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沟通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也随之产生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在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为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突破口。在学校教育中,互联网为家校共建提供了桥梁,让学校和家庭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家校共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3-018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7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没有关系的两个人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产生联系,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学生坐在教室里也可以遍知天下事,同时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得畅通起来。因此这为家校共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互联网的这一作用对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成为家校共建的重要途径。

一、互联网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应用

要将互联网运用在家校共建中,并让互联网为家校共建提供持久的推动力,最重要的方式是形成家长和学校的良性沟通系统和完整的沟通平台,让学校和家长之间形成互动的习惯。

(一)完善学校的官方网站、微博及微信公众号

要形成共同,首先要有相应的依据平台,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学校官方网站、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系统,通过广而告之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动态和近况,让家长了解学生所在学校的整体氛围。

这些官方的权威的网上系统,对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很好的作用,家长可以根据学校日常的状态来感知学校的各种活动以及为学生带来的作用,对于对学生可能产生不好影响的事物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平日里的表现都会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传到官网上,家长登陆属于自己的个人中心就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近况,并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变化设置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方法。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学校能将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育经验分享给学生的家长,让学生家长在不断学习中去总结教育的经验,并与学校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同时对于一些疑问能通过评论的方式提出,让家长和学校之间产生互动,加强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营造良好和一致的氛围。

(二)建立微信群,建立教育圈子

在互联网的催生下,各种由于不同兴趣爱好和共同目的所组成的圈子开始发展起来,这些圈子里的人根据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互相鼓励支持,相互引导和启发,最终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微信群、贴吧、论坛就是这种圈层的载体。

通过建立微信群,各科教师可以跟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比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这种沟通方式更加直接,更加具有针对性。几位教师直接对接一个班级,学生每天的变化和表现都能即时反馈,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馈到家长那里,家长将学生放学后的表现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和家长能根据学生一个阶段的表现,发现问题,制定统一的教育和引导方案。

(三)积极互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心理会在很多时候受到影响,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性格的变化不能够即时捕捉,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逃学好几天,家長以为学生还在学校,教师以为学生请假在家的情况,或者是学生在学校受欺负或者是打架,家长全然不知的情况,抑或是学生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性格发生变化,教师全然不知,没有注意照顾学生情绪的状况。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关键的时刻性格和个性发生变化,如果家长和学校不能即时捕捉和形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出现错误。

因此通过在互联网上频繁的沟通和互动,学校和家长之间能对学生细微的变化进行交流,找出学生出现某种状态的原因,对学生的冬天和发展有敏感的感知,能迅速做出反应,这样就能让学生无论在在学习上还是成长中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矫正,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家长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对学生采用积极的教育方法,以鼓励表扬为主,进行引导和启发,而不是采用说教和惩罚的方式,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中感受家校共建带来的益处。

二、结语

家校共建,就是对学生教育一致性的要求,是要求学校和家长采用一致的教育理念和相互配合的教育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得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家校共建,在于沟通和交流,互联网多渠道对接,多种方式的选择正是家校共建的最好选择,学校和家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做好联动和合作机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让教育方法更加和谐,更加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现实情况;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家校共建的教育体系之下成长为优秀的,独一无二的人。

参考文献:

[1]秦彬.搭建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家校共育[J].华夏教师,2017(6).

[2]任雪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冉兴星(1981.1—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普通高中“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478。

猜你喜欢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