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借助新技术做好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

2019-11-30刘瑞兰

学周刊 2019年33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融合

摘 要:笔者近年来参加了国内一些微课设计比赛并尝试将微课、微信、微博融合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助力做好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笔者将从留守后进生心理的特点,“微”融合应用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可行性,“微”融合在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创新地应用“微”融合探索出辅导留守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微”融合;心理辅导;留守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3-018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74

一、留守后进生心理的特点

有关调查显示,这部分群体留守儿童因为自小离开了父亲和母亲,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亲情的呵护,因此他们在情绪表现上主要体现为焦虑的消极情绪、烦躁的消极情绪、悲观的消极情绪、疑虑的消极情绪;在性格表现方面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性格孤僻、性格自卑,并且他们的攻击性比较强;在学习表现上主要体现为偏科,成绩低下,不爱学习,缺少家庭教育的监管。这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1.令人担忧的身心健康。在很多家庭中,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就留给身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抚养,双双外出打工、做生意等。一年之中只有过年回家一次。在这样的条件制约下,抚养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祖辈的肩上,可是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祖辈严重缺乏科学喂养的知识,使得孩子们没能得到合理的日常饮食。

2.难以提升的教育质量。在我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身边的,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共同生活,而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有些甚至是文盲,加之还有近一半委托监护人同时监护几个儿童,这就造成了监护人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

二、“微”融合做好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意义和可行性

现在基本每位家长都随身携带手机,家长和教师通过微信、微博,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生活及学习动态,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矫正家教方法,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在农村一个班级有许多留守学生,也有许多的后进生。如果要教师对后进生,一对一地谈心、辅导,时间精力和机缘不允许,从“微”融合的特点和对后进生的意义进行分析显示应用“微”融合来辅导后进生是很好的选择。再者,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电脑和手机等移动学习设备的普及,还有微信、微博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可以作为移动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载体。

三、“微”融合做好留守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做法

1.“微”融合对留守后进生进行感恩教育。把学生父母所在的城市的风俗,各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如何去工作的,居住地点和居住环境,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直观形象地呈现在留守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图像,视频,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艰辛,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父母不是不想和他们一起生活,而是生活上的无奈,理解家长的苦心。使学生感恩父母的付出,在情感上接受家长。

2.“微”融合对留守后进生进行亲情互动。我们可以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微信亲情群,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增进亲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以及在校情况。还可以开设视频聊天室,让孩子和家长零距离接触,缩短孩子和家长在地域上的亲情距离,让亲情不再遥远,留守学生特殊日子或者节日与父母在“网上团聚”,弥补关爱缺失对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3.“微”融合对留守后进生进行励志教育。“微”分享一些励志的文字、画面和音乐,巧妙地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来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阅读文字、欣赏画面、思考问题,触发心灵的律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进而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爱。话不在多,点到为止,在感悟中升华,在升华中践行。这是当面和学生谈心教育很难达到的效果。还激发了现实的学习兴趣,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4.“微”融合提高家长对留守后進生的关注。建立班级微信群,随时抓拍学生的学习、生活照片,通过“微”融合进行分享并开放课堂,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让教师与家长零距离交流。班级微信群主要展示每天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邀请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或者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在交流群中讨论或者私聊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家长感受到时刻在孩子的身边,一直关爱着他们。

合理应用“微”融合辅导留守后进生,应该抓住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探索辅导留守学生的有效模式。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促进留守儿童和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刘瑞兰(1977.8— ),女,汉族,甘肃武威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