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设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2019-11-30黄庭学
摘 要: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走进了语文课堂,本文就“班班通”设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方面,对于其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课堂;科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3-014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137
一、“班班通”设备应用意义分析
(一)“班班通”能够帮助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
大多数人理解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无外乎老师讲、学生听。而好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表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自古以来,语文学科的基础——文字,都存在抽象的特点;譬如古诗词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本身表达的背景就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老者晚年的一种苦恨无奈,但通过文字表述刺激往往不够,毕竟小学生还未达到那种年纪以及经历,很难通过字眼想象出那种画面和心境。
“班班通”设备便可以解决此类难题,文字难以具象化地理解作者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通过“班班通”中的新媒体技术,将画面(图片或视频)直接呈现到学生眼前,而且以视觉色彩的强烈冲突更能引起震撼。
(二)“班班通”设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本身刚处于思维初开,能动性强的时候,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带动整体学习气氛,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好的学习气氛能够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成绩,只有将兴趣真正从学生身上调动出来,融入在整体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最大化进步,“班班通”设备很多时候对于好动的小学生是一个比较新奇的东西。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气氛是衡量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班班通”在这一方面有着极大的帮助。
特别是近些年以来,手机的普及化以及各种新型互联网软件的兴起,直接对于小学生思维有着很大的催熟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小学生的眼球,那么语文教学本身不具备“快餐文化”的快速吸引力,优质资源“班班通”,让语文教学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二、“班班通”设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探析
(一)通过“班班通”丰富小学生视野
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流行,而在此之中语文学科更是沦为“无用典型”,原因在于此没有很大技术价值,其实这一点的认知换算到当今社会,实在为大错特错,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很大意义上应用丰富小学生视野,这也与“班班通”应用契合。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语文学科学习的很大阻碍,“班班通”应用其实是从本质解决此问题,因为班班通的应用不在于将知识“死记硬背式灌输”给小学生,而是落脚点在丰富小学生视野,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小学生天性好动,对四周皆是满满的好奇,“班班通”利用图片、视频等,拓展之处实在太多。
就如利用班班通设备,实现视频教学,学习语文古诗词的时候,用“班班通”播放相关的纪录片视频,不是对于本节课的古诗词讲解,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令其沉浸在古诗词大环境氛围之内,故而小学生的视野不是在某一首古诗词中,而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这就是一个主观能动性的带动。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班班通”,结合当前教学内容,筛选出适合的课外视频,搜集大量素材供学生欣赏,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理解思维还有待发展,词汇量与句子组织能力也有限,那么无论对于语文作文还是基础性常识,都有极大的影响,但“班班通”的作用却是丰富小学生视野,令其模仿能力完全激发出来,因为调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兴趣调集扩大视野,所谓的厚积薄发,便是將从班班通中所摄取的知识,看似娱乐实则积累在脑海中,可以让小学生语文学习飞速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小学生因为“班班通”的丰富有趣画面(主要为图片、视频等),而对其着迷,忽略了语文教学重点内容。教学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讲解和课堂教学。
(二)“班班通”为学生自我表达创造机会
根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小学生都会有很大的学习精神压力,这一点是十分可怕的,学生从小学时代便被这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未来甚至可能会让学生“只顾得书本内的知识”,而沦为一个“巨婴”的存在,班班通的应用,其实就是脱离课本这种限制,在视频图片音频形似中切换,但所接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新奇的,而且还可以发展出新机会,譬如通过图片令小学生文字叙述场景,再给予小学生表达比赛的机会,而利用“班班通”另一方面就是提升小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为其提供一个机会。
综上所述,“班班通”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是基于对抗“互联网快餐文化”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另一方面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双方面加强,最大限度发挥“班班通”设备的辅助作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健康、快速、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青海教育,2007(9).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黄庭学(1982.7—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项目: 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1862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