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城市社区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2019-11-30胡小渝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摘 要:本文基于重庆市沙坪坝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立足现实,提高社区服务意识;完善工作机制,留住并吸引高素质人才;多渠道筹集资金,杜绝“等靠要”;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已有设施利用率,促进社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进程加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思想观念及利益间的冲撞,社区不断涌现出新问题、新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某一个部门和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加大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如何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分析城市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沙坪坝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现状

沙坪坝区在探索城市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多措并举,积极尝试,已取得一定成绩。

(一)社区服务标准初步规范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规定,沙区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加强工作保障 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实施意见》、《沙坪坝区社区(村)工作准入制度》、《沙坪坝区进一步提升社区(村)服务能力的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社区服务标准初步得到规范。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沙坪坝区辖18个街道8个农村镇,共127个社区。目前,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循序渐进,硬件设施条件逐步改善。自2014年以来,全区加大投入用于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社区办公用房面积逐年稳步增加。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通過集中学习、自学以及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聘优秀人才,充实工作队伍。目前沙区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已有一定程度提高,形成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精干化的工作队伍。

(四)社区服务功能趋于完善

结合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区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服务功能趋于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服务定位不清,服务意识淡薄

一是社区居委会自身定位不明,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过多行政事务,未很好地实现居民自治。二是社区居委会服务意识淡薄,社区工作人员部分能力素质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为居民服务,且多陷于行政事务无暇分身,服务居民精力有限。导致社区的服务意识较淡漠,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待提高。

(二)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城市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普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整体素质不高。性别结构不合理、社区工作人员女性偏多,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等问题较为普遍。

(三)经费短缺,社区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固定经费较为紧张,并存在一定除社区服务以外的开支,导致社区经费短缺。尤其是有关职能部门把大量工作任务下到社区,却没有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来开展工作,未配套相关工作经费,给社区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和矛盾。

(四)服务能力不强,居民认可度低

现有的社区服务,多沿用传统服务手段, 如守候式、海报式、上门式等,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情能力均不高,为居民服务时间精力有限,服务能力不强,导致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较低,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不高。

(五)社区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已有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

部分社区硬件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办公需求,如办公场所相对不固定,办公条件简陋,部分社区办公场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社区基本硬件设施欠缺,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立足现实,提高社区服务意识

首先,将社区工作分为居民自治、行政服务、为政府服务三方面。分类后,应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明确规定,凡属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工作职能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履行,政府部门负责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属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必须由政府部门独立履行,不得转嫁给社区;需社区协商的事项,在征得社区组织同意的前提下协商办理;对工作量较大、持续时间长的行政事务和临时性工作,应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给予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和补贴后,交由社区执行。其次,因地制宜,实行社区工作分类指导。明确事权范围后,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实践,实行分类指导。财力物力较充足的社区,应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放手让其探索社区建设新机制;对于办公场所和公益设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区,应予以必要的物质支持。

(二)完善工作机制,留住并吸引高素质人才

引入竞争激励考核制度,留住并吸引高素质人才。考核分为三方面:一是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测评;二是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评议;三是街道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适当奖励,如外出学习培训、带薪休假等。

1.建立全区统一的培训体制机制。通过建立全区统一的培训体制机制,让社区工作人员有机会跨街道交流学习,转变其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建立收入自动增长机制。建立社区工作人员收入自动增长机制,即实现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工作年限等因素联动。

3.建立差别工资制度。工资构成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相结合,按照是否考取社工师、是否大学学历等划分工资差别,激励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

4.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升迁机制。适当放开考取公务员的年龄限制,街道事业编制等。对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公招等给予一定倾斜,鼓励街道的公务员兼职社区书记。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杜绝“等靠要”

目前,社区资金来源单一,多依靠财政扶持。解决其经费不足的问题,需要财政、社区及全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多渠道筹集社区工作所需的资金。首先,财政要基本保证社区工作的资金需要。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执行“费随事转”的制度。第三,社区居委会适应开展一些有偿(低偿)服务。民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应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偿(低偿)服务提供一定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此外,大力鼓励社区内的单位(特别是共建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赞助街道社区建设和开展各种公益性活动。

(四)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居民需求

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就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范围,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放在社区工作首位。

1.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将由自身承担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的服务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定期按照市场标准相互建立提供服务产品的合约,由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产品,政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履约情况来支付服务费用。虽社区工作人员素质逐年提高,但某些专业服务仅靠社区无法提供。通过购买服务,由专业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买单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服务方式上创新。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方式多样,上门服务、宣传栏等都能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但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创新服务方式成为当下必然趋势,多使用新媒体等新兴手段,提高居民满意度。

3.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是发展趋势之一。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等都应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钟。全面提高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等的参与度。

(五)提高已有设施利用率,促进社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社区已有设施利用率,准确定位,提供能满足居民需求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老旧社区在提供硬件设施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应该应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积极主动与驻辖区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协调,充分利用、挖掘其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设施及场地等服务性设施向社会开放,变单位资源为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逐步形成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局面。且集思广益,将现有硬件设施充分利用起来。如老年活动站、休息室等可考虑社区内社会组织合作,在社区居民利用空闲之余,租赁于社会组织,提高其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何华兵,万玲.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运行机制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

[2] 马新江.提升油田社区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3] 王海霞,罗骋.城市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探索—以对武汉市的调查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作者简介:胡小渝(1985.06- ),女,讲师,南開大学经济学硕士,重庆沙坪坝区委党校教师,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