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应用现状与优化
2019-11-30汪越李艳丹封筱
汪越 李艳丹 封筱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蓬勃发展。对象愈发多样化,推送内容及形式愈发丰富化,运营模式愈发专业化,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影响力,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自内找准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树品牌;优化内容,提供精准服务,扩影响;稳固运营,构建大思政格局,促发展。自外,要建立健全外部支持体系,助力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微信公众号 互联網+ 思想政治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价值
当今社会已然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兴起、普及与发展,从教育层面上看,突破了知识的传统边界,对以往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到全国教育大会,李克强总理要求,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因此,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托新媒体开展网络育人,已成为各高校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微信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类型之一,以即时性、便捷性、共享性广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助力。当前我国各高校已有一些辅导员建立微信公众号,较好地把握时代特征、社会热点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积极地在网络空间开展育人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尝试调研分析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全景现状,探究进一步发展优化的路径,为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和“火起来”提供助力。
二、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全景现状
(一)研究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发哥辅导员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平台风采展示收集活动”中收录的140个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分析。
1.从开设主体性质层面,主要分为相关学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三类,具体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及相关高等教育学会均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积极依托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本科院校是网络思政育人的主力军。
2.从服务对象层面,主要围绕高校大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及高校学生家长这三类群体,具体如表2所示。
服务对象主要指向“高校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培养人分不开。同时,服务对象的多样性,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一脉相承。即当前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注重全员育人,不仅面向“施教者”高校学生工作者和“受教者”高校大学生,还面向“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助力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
3.从服务内容层面,根据服务对象不同,有针对辅导员素质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的;有针对大学生方方面面的,从政治理论学习、学业生活、时事热点到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等,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到资助育人、榜样育人;有针对家长答疑解惑学生发展和家庭教育问题的。为更好地分析当前网络思政育人成效,本文主要选取指向“高校大学生”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共计122个)展开服务内容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表3表明,绝大多数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占比81%)内容涉猎广泛,紧密围绕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展育人工作。而提供单一化服务内容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虽占比不多,但服务指向性更为精准,往往聚焦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环节,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4.从运营模式层面,主要有团队运营和自主运营两种模式。团队运营包括集结专家师资指导或组建学生团队支持,自主运营则相对单一化,从平台简介、头像设计、内容撰写及排版到评论回复,所有环节均由个人完成。具体如表4所示。
由此可见,部分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已寻求常态化、专业化、持久化发展,纷纷组建强有力的运营团队,表明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势必将走上专家化、团队化的发展道路,从而助力育人内容品质和教育影响力的提高。
(三)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全景现状,主要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形成规模但特色品牌不多。从201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开设微信公众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说网络思政育人队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不难发现,目前特色化、品牌化的平台为数不多,社会影响力尚弱。第二,内容广泛但重合性较高。部分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均聚焦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校园生活,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宽泛,且平台相互之间推送的内容大同小异,或分享工作感悟,或分享成长故事,高度的重合性使服务对象易产生审美疲劳。第三,注重原创但政治性、思想性有待加强。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作为同仁、师生、家校对话交流的“窗口”,内容才是保证“窗口”通畅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平台注重原创设计,以此吸引更多的关注,保证育人工作的创新性。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当前部分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偏生活化、泛娱乐化,思想政治引领意味不强,这显然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定位不吻合。第四,建立初期高歌猛进但总体运营后劲不足。借着“互联网”普及和新媒体兴起的东风,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刚开始凭借着育人方式的新鲜感、学生的关注度和自身的热情,运营起来“干劲十足”。但随着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数量的不断增加,服务内容的重合性越来越凸显,导致大学生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由于公众号运营工作量大和辅导员个人精力有限等原因,很多平台面临停更、转型甚至注销的境地。有些能够获取资源开始创建自己的工作室和团队,但还有些则缺乏有效规范和引导,依然是单打独斗、自娱自乐的状态。第五,注重师生互动但线上教育与线下实践结合力度不够。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开辟了答疑解惑版块,及时高效便捷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但只有网上的虚拟互动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应加强引导和监管。需要将线上的微文推送和线下传统的活动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推进,构建全覆盖的立体育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