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探究

2019-11-30马悦

丝绸之路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服务

马悦

[摘要]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教育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逐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宣传推介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社会教育现状,如何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引向社会需要,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6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115(2019)03-0183-04

博物馆是教育、收藏、研究和展示人类文化和承载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如何深入挖掘藏品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如何研究好,展示好文化遗产,已成为博物馆社教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社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张家川县博物馆如何利用有限的文物资源,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让其真正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青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谈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当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博物”一词,最早在《山海经》中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虽然“博物”二字很早见于典籍,但是与博物馆的含义相差很远。“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在中国出现的较晚。在1933年以蔡元培为首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当时唯一一座现代综合性博物馆。当时国立中央博物院不仅是单纯的收藏展示,而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为宗旨。由此可见,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的建立就赋予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职责。“蔡元培对博物馆的认识已不是一麟半爪或单纯的概念,而是把握住博物馆的本质,概括出博物馆的一般规律。”①著名的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博物馆者,非古董品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也随之不断充实发展。博物馆成了实施实物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基地。在2015年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说:“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例就博物馆的职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保护机构,而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服务人民,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因此,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博物馆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努力满足社会对博物馆的需求,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真正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二、张家川博物馆简介

张家川县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是一座以教育、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张家川县博物馆也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尤其是2011年免费开放以来,张家川博物馆结合县域历史文化,利用博物馆藏品资源制定了陈展大纲,以历史空间为序,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张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基本陈列分为历史文物陈列、民俗风物陈列、马家塬遗址及墓葬出土文物陈列和馆藏书画精品陈列四部分,展出文物中珍贵文物200余件。展示有:特色鲜明的陶器;造型别致,异彩纷呈的秦汉青铜器;色彩绚丽、纹饰华美的宋、元、明、清瓷器;铸造精湛,别具一格的明代阿文铜炉;风格迥异,弥足珍贵的古籍书画;还有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豪华精美车乘,具有浓郁西戎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器物和堪称国宝的青铜茧形壶等。这些器物不仅展示了张家川独特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讴歌了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以主题社教为出发点,全面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学术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博物馆研究保护水平,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日益凸显,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共有共享的文化家园。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家川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武警总队红色教育基地“、“天水市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青少年教育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

三、张家川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现状

张家川县博物馆于2011年年底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自开放以来,主要接待对象以考察团、工作组、群众、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等为主。2016年以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是被动的观众自主参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宣传活动相对较少。自2016年以来,在省、市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张家川县博物馆开拓创新,求实奋进,转变发展理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教育方针,大力宣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博物馆的知晓率和知名度,增加博物馆人气。在2016年,共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军队、学校、社区及旅游团体近300个,开展“四进”(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企业)活动12次,举办社教活动3场次,参观者共计5.6万余人次,其中机关团体约占到总參观人数的50%,青少年参观人数约占总参观人数的30%。2017年,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军队、学校、社区及旅游团体360个,开展“四进”(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企业)活动20次,举办社教活动12场次。共接待参观者共计7.6万余人次,其中机关团体约占到总参观人数的35%,青少年参观人数约占总参观人数的35%,送展览进基层参观人数约占总参观人的30%。2018年,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军队、学校、社区及旅游团体近400个,开展“四进”(进学校、进部队、进社区、进企业)活动20次,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母亲节”“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为出发点,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社会教育活动30场次。共接待参观者共计8万余人次,其中机关团体约占到总参观人数的30%,青少年参观人数约占总参观人数的50%,日接待观众最高纪录近2000人次,平均每日接待观众量为200余人次。

由此可见,近三年张家川县博物馆人气渐长,但在这些参观者中,青少年这个群体大多是邀请进来的,主动走进博物馆的青少年屈指可数。为了吸引广大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激发青少年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宣传教育功能。张家川县博物馆就近年来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专题进行了调查,通过专访、现场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调查的目的是更好利用张家川县博物馆有限的文物资源,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这个能使青少年开阔视野、获得知识的社会大课堂更好的服务青少年。现将调查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青少年对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基本上是认可的,同时也反映出博物馆在具体细节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博物馆在推广宣传方面有待提高。

如问题1.“你是通过什么渠道知晓本次活动的?”的结果不是很近人意,知道博物馆的青少年不足50%,说明青少年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很低,博物馆在宣传推广方面力度不夠。

(二)博物馆在展览讲解和专题讲座方面有待提升

如问题4“你最喜欢本次活动的哪个环节”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很浓,这虽然体现了青少年活泼好玩的个性,但也说明展览讲解和专题讲座的吸引力不够,不能激发青少年的学习能动性。

(三)博物馆与学校沟通交流不够

如问题11“你对本次活动的建议”,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希望馆校能够合作,多举办活动,这说明青少年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博物馆充满着好奇心,但馆校合作平台未全面搭建起来,馆校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

结合张家川县博物馆近几年的社会教育情况和问卷分析,发现尽管主动发挥了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不断创新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博物馆展览手段单一,三是教育活动质量不高,四是学校教育和博物馆联系不够紧密。

四、对张家川县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发展建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突显,特别是青少年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诸多问题,博物馆要改变思方式、主动出击、创造机会让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与青少年对话;利用其具有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特性,启发诱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研究未来的重要课堂。

综上所述,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博物馆,如何将博物馆历史资源和课堂教育链接起来,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博物馆必须跟随时代的脉搏

顺应时代的要求,改变博物馆陈列展览陈旧的现状,更新展览内容,可以借助丰富的馆藏文物来更新展品,通过一件组文物,讲述一段历史,生动的来展现展览主题。至少通过在一定的时间更换部分展品的方法,来满足参观者的求知欲和新鲜感。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一定的青少年主动走进博物馆,满足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获得感。

(二)改进陈展手段

举办专题展览,全方位展现展品,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博物馆是通过收藏、研究、陈列的形式来为大众展示一个富有历史价值的情景再现模式。博物馆中的每一件“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直观的历史实物。不仅是教科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生动具体的实践基地。让数件文物能从不同层面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把文物作为一个射线的端点,以此端点可映射出好几条文化线来,通过这些文化线能清晰的展现当时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等各层面的文化。通过文物展现的多元化,对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培育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意义重大。

(三)树立品牌社会教育活动

拓展文物资源。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在创新上下大力气,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培养专业的社会教育活动策划人员,做品牌教育,让社教策划人员深入挖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所反应的历史背景,文物所承载的制作工艺,文物在当时的用途及使用方式等各层面的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育,比如,开辟了专题讲座、出版读物、电化教育、流动展览等多种教育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动手操作、趣味问答等活动和游戏项目,青少年在博物馆里,不仅可以参观展览,又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最大程度上的参与进去,进一步调动青少年的观展热情,使他们能够参与其中,主动地获得丰富的知识。

(四)建立馆校合作机制,拓宽社教渠道

如今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博物馆要加强与县城内中小学校的沟通交流,提升社会教育效益。在深入挖掘文物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强与学校的协作,立足学校教育,让历史文物走进学校课堂,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讲课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历史。馆校之间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互换交流意见,解决突出问题,真正让历史文物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总之,博物馆要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建设管理中;运营服务各方面全过程,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共享共有的文化家园;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思路和途径,举办更多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新时代特色的精品展览,增强青少年对博物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使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成为青少年探求知识,健康成长的重要基地。

[注 释]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

{2}君实译:《博物馆之历史》,《东方杂志》,第15卷。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服务
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浅析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