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具名量词的语法特征及认知机制

2019-11-30喻锦王兴书

文教资料 2019年26期
关键词:量词认知语法

喻锦 王兴书

摘    要: 工具名词能够借用为名量词不仅与其语法特征有关,而且与工具名词借用为工具名量词时的转喻认知机制有关。借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转喻过程,工具名词在借用为工具名量词的过程中,实现了工具名量词修饰的名词中心语从无界到有界的认知。

關键词: 工具   量词   语法   认知

量词在现代汉语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学界主要从词类归属、分类、句法功能等角度研究量词的内涵和句法特点。如:毕若莹《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从历时角度研究量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刘志刚在《甘肃陇西方言中“个”的用法》中解释了量词的使用特点等。但是量词的研究仍有值得挖掘的地方,比如本文拟研究的工具名量词。

邵敬敏在《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动词的选择关系》[1]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工具量词的概念:“表示某些动作所凭借的工具名词。” 人们在生产劳动时使用的器具类名词在长期使用中具有量词的语法特征,在借用为量词后称为工具名量词。工具量词的研究始于过国娇的三篇论文,《汉语工具动量词的历史考察及成因探析》[2]《汉语工具动量词考察及动词的选择搭配》[3]《汉语工具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认知机制》[4],这三篇文章运用语用原则和认知机制先后考察了工具动量词的成因、特点等,探究了工具动量词存在的动因,并且用图式法分析了人们对工具动量词动态过程的认知。

在叶桂郴的《“数名1名2结构”还是“数量1名结构”——兼与王宏佳同志商榷》、刘晨红的《临时名量词与名词匹配的认知机制》等文中,有大量工具名词借用为工具名量词的例子。本文在过国娇收集的42个工具量词之外另收集了61个工具名量词,大量语料来源于北大语料库,例如:柜、锅、盒梳、盅、台等。从工具名量词的语法结构和工具名词借用为工具名量词的认知机制两方面分析工具名量词。

一、工具名量词的类别

工具是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工具量词是借用这些充当工具的名词用来计量或者计数,使其具有量词功能及语法性质的词。工具量词是量词中很常见的一类量词,本文探讨的工具名量词属于借用名量词。

根据本文从CCL语料库收集到的语料可知,工具名词借用为工具名量词的情况不少,参考林杏光《简明汉语类义词典》对工具的分类,本文把收集到的能作为工具名量词使用的61个工具名词大致分为以下八类:一是交通用具类(3个)——车、船、飞机、轮;二是容器类(31个)——壶、罐、瓶、樽、桶、杯、瓶、篮、盒、屉、笼、柜、箱、匣子、瓢、盆、包、筐、篓、篼、坛、盅、缸、冰箱、盏、碗、盘、勺、锅、鼎罐、炉子;三是衡器类(3个):——秤、尺、钱、尺、斤;四是卧具类(3个)——盖、床、铺;五是居住用具(3个)——帘、屋、门;六是农用工具(8个)——栏、扁担、铲、管、筒、斧、锤、钩;七是文体类(8个)——桌、镜子、带、纸、丝、线、梳、锁;八是坐具类(2个)——凳、席。

比较工具名词可借用和不可借用为工具名量词的语义特征可以发现,能用作工具名量词的工具名词首先要能被人所控,具有工具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并且这类工具不会轻易变形。在指量时,由工具自身的形确定事物的量。如:电灯、喇叭等就不能用作工具名量词。“杯子”等就可以用作名量词。像这类临时借用为量词的工具名词就称作工具名量词。

二、工具名量词的语法特征

工具名量词常和数词构成数量短语修饰限制其后的名词和形容词,或者补充说明前边的动词。

(一)“数+量+名”结构

量词常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数+量+名”的结构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

1.做主语,如:

(1)一笼又一笼,一船又一船,垒成山……(1998《人民日报》)

(2)直至一炉子满是熊熊的火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由以上例子可知,工具名量词和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作为整个句子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

2.作宾语,如:

(1)几个新生还是各买了一瓶。(1993年《人民日报》)

(2)他有邪气,来一镜子,给他照回去。(郭德纲,《相声集》)

工具名量词和数词、名词构成的短语在以上句子中成为名词性宾语,一般是受事宾语,即动作的承受者。

3.作定语,如:

(1)笛声救了一船人。(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如果哪一项文化活动吸引来外国一飞机游客……(1993年《人民日报》)

以上例子说明,工具名量词常在句中可作定语使用。刘顺《在不同结构中为名词或临时量词》中认为“一+N1+N2”序列包含名词性偏正短语,“N1”在名词性偏正短语中是临时名量词,如“一碗饭”等。同样的结构用法有以下情况:一柜衣服、一盖药丸、一篓垃圾、一屋子人、一镜子灰、一冰箱零食等,在这样的结构中,工具量词和数词一起作为定语修饰后边的名词。

(二)“一量(一)量”结构

单音节的工具量词大部分都能重叠,重叠后的数量短语在句中只能作定语、状语。重叠后的形式为“一量量”式或“一量(一)量”式,“一量量式”一般表示该数量短语修饰的名词数量“很多”的意思,“一量(一)量”式一般表示动作不断重复进行。

1.作定语,如:

(1)把一盆盆清水从山下传运到山上……(1994年报刊精选)

(2)将“一箱一箱的黄金,悄悄运上军舰……(史传《晚年蒋经国》)

类似以上的“一量(一)量”结构,在句中修饰限定该数量短语后面的名词,作定语用。重叠后“一盆盆”说明有很多盆清水,“一箱一箱”说明有很多箱黄金,“盆”和“箱”之所能借用为工具名量词,是因为这些工具名量词都是借自容器类或者具有容器作用的名词,具有一定的空间和界限。

2.做状语

(1)血丝一线一线地漫上来,漫成了一个血葫芦瓢。(李佩甫《羊的门》)

(2)一瓢瓢地刮地皮水。(1995年《人民日报》)

从以上例子可知,“一量(一)量”结构在句子中不仅可以作定语,还可以作状语,修饰限定 “一量(一)量”结构后的谓语动词。由上面例子可以发现,“一量量”结构可以扩展到所有的工具名量词。这种数量短语作状语,工具名量词和数词、名词、介词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描写性状语,表示动作状态,对事物加以描写和形容。

工具名量词在上面例句中作定语时,主要有“数量名”和“一量(一)量”两种结构,数量名结构主要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一量(一)量”结构可在句子中作定语和状语。两种结构都可在句中作定语,“数量名”结构在句中作定语时,一般直接在后面加上名词中心语,数量结构与名词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助词“的”,两者之间关系紧密;“一量(一)量”结构在句中作定语时,有三种情况:“一量量”+名词中心语,“一量量”+定语+名词中心语,“一量一量”+的+名词中心语。因此,工具名量词重叠时,数量短语和名词中心语之间的结构表现得较为松散,不是固定不可分的,是一种临时的关系。工具名量词只有重叠时才可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此时,数量短语后的助词“地”可用可不用。“在语言中,某一临时名量词和某一名词的匹配除了与语言内部的因素有关以外,还与人的认知机制有关”[5]。因此,工具名量词的使用与人类的认知紧密相关。

三、工具名词借用为工具名量词的认知机制

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人们通过对空间物体的感知认知数量,并运用不同的工具名量词对无边界事物进行设限,确定事物不同的形状、轮廓,进而感知这些事物的量。这些作为计量单位的工具名量词修饰名词中心语和动词与转喻的认知模式有关。因为空间域鲜明具体,所以人类会优先认识客观世界的空间域,抽象概念如数量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通过空间感知。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都是实体的,并占据一定的空间,能够被人们具体触摸到,所以都是空间物。人们在描述部分抽象概念时,就利用工具名量词描述事物的多少。

(一)转喻机制的影响

转喻是人们一般的思维方式,就是利用一些事物的凸显性凸显另一些不容易被理解、认知和记忆的事物。转喻有很多认知框架,工具名量词作定语时,在“数量名”和“一量(一)量”数量结构中的认知框架是“容器—内容”“整体—部分”。

在转喻过程中,本体和喻体要在空间上接近或者本体能被具有承载作用的喻体在空间上设限。如:

……烧旺一炉火。(1993年《人民日报》)

“火”的形状和空间大小不定,无法描述其数量,但烧在炉子里的火的空间范围有限,所以用炉子这个和它在空间上接近的工具名量词确定它的量。

死者的家人一纸诉状要求制药厂赔偿。(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上例中“诉状”的内容是通过纸呈现的,内容一般不说具体多少字、多少页,“纸”在这里是诉状的承载容器,因为作为隐喻容器的“纸”比“诉状”这一内容更容易凸显,所以用“纸”的轮廓计量“诉状”。

床头的小几上有一樽酒,酒盏下压着张短笺……(古龙《陆小凤传奇》)

“整体—部分”认知框架中的本体有清晰明确的轮廓,是一个整体,喻体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的量只能通过整体被认知。“酒”是“樽”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用“樽”这个具有凸显性特点的工具名词作为工具名量词计量“酒”的量。

(二)工具名量词对中心语的有界化

“人们感知和认识事物,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6]。因为生活中很多事物是无界的、同质的,是不可数的非独立个体。在认识这类名词时,就会借用有界名词对其进行量化,修饰有界名词的一般形式是“数+量+名”,如:一碗(罐/缸/壶……)水等。

(1)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茹志鹃《静静的产院》)

(2)他们所用的淡水和粮食都是从陆地一船船驳来的。(1996年《人民日报》)

(3)她把废土装上车,再一车一车送到垃圾站。(1994年报刊精选)

例(1)中充当宾语的“水”是无界的,所以人们认识水的时候会自然地用这些有界的工具名量词“缸”对水进行有界化,在空间上三维立体化。“一量(一)量”结构“一船船”和“一车一车”是人们认识名词中心语“粮食”和“废土”时,通过工具名量词“船”和“车”对无界的“粮食”和“数量”的有界化。

人类认知“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实际上就是“数量名”结构和“一量(一)量”结构对句法的制约作用的体现。对一些抽象无界名词中心语的认知通过具体有界的工具名量词实现,提高与工具名量词相关的名词中心语的显著度,以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认知抽象事物的量。

工具名量词的使用与人类的认知紧密相关,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中,人们受转喻机制的影响利用工具名量词的凸显性认识事物的数量,并通過工具名量词的有界性对无界的名词中心语有界化。

参考文献:

[1]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2).

[2]过国娇.汉语工具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认知机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01).

[3]过国娇.汉语工具动量词的历史考察及成因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6(04).

[4]过国娇.汉语工具动量词考察及动词的选择搭配[J].语言本体研究,2016(06).

[5]刘晨红.名词作临时物量词的认知机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4-136.

[6]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1):3-15.

猜你喜欢

量词认知语法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量词大集合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