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
2019-11-30徐翌
徐翌
摘 要 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社会结构等因素的不同,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后发现,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相关性进行了空间计量建模研究,发现在过去10年中,由于中心发达城市的集聚效应,区域经济增长实际上呈发散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 空间计量
区域经济增长假说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边际收益率递减假设表明,在一个国家内部,如果区域之间相互开放,那么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初始阶段人均资本存量较少的欠发达地区由于较高的资本收益率而比发达地区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本文将社会资本这一变量纳入模型,通过β条件收敛估计,研究社会资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
一、实证研究及结果
(一)模型设定
结合相关研究分析,本文设定的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趋同研究模型为:
其中,yit为地区i第t年的实际人均收入水平,yit+k表示该地区第t+k年的实际人均收入水平。β为实证分析的核心指标,如果β<0,代表各地区在t到t+k时段内存在收敛,即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速超过发达国家,反之则不存在收敛。
(二)社会资本指标选取
受教育水平用区域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人们获取利用社会资本的能力不同。
手机拥有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手机拥有量反映社交网络的密集度。
地区工业企业的专利情况。其用来代表区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反映社会资本的获取能力。
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用来衡量区域对外交流开放水平。该指标越显著,则该地区的社交网络越密集。
(三)控制变量选择
第一,GDP增加值:控制区域经济水平异质性对经济收敛程度的影响。
第二,区域财政支出:控制公共财政在区域基础设施的不同投入力度对条件收敛的影响。
第三,市场化指数:衡量渐进制下政府不同干预程度对条件收敛的影响。
二、条件收敛估计
在建立空间计量模型之前,需要对模型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设定。传统方法是以地理位置是否相邻,从而设定为0~1矩阵。但该方法割裂了不相邻地区之间的联系,且地理相邻并不一定在经济、社会活动联系密切,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本文采用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其定义是根据两两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倒数来取其权重,若距离越近,则权重越大,距离越远,则权重越小。其公式定义如下:
接着,我们把社會资本和其他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以12年为一个滚动时段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对2004—2015、2005—2016、2006—2017、2007—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线性回归(OLS)、空间自回归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不同截面SAR模型的空间自回归系数都更为显著,因此选择其作为本文汇报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结论
区域财政支出前的系数为负,体现了公共财政在区域基础设施的投入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趋同,这可以为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和建议。
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分析——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
(一)投资教育促进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创造
马克思曾说“物质资本是增值的基础,而劳动资本是增值的本质”,由此可见,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能培育大量优质人才,促进人力资本更快更好地累积。而对教育的投资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
(二)良好的区域规划减轻“虹吸效应”的不利影响
中心发达地区的影响力可辐射至周边欠发达地区,带动其经济进行转型升级,但同时也会导致中心城市吸入过多社会资本,使得区域经济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政府应当加快改革,消除机制上的障碍,比如户籍政策,促进不同城市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同时疏散中心特大城市的部分功能,防止产业过分集中,促进大城市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发展。
(三)通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经济趋同
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此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
(作者单位为利物浦大学)
参考文献
[1]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139-183.
[2] 周灵玥,彭华涛.中心城市对城市群协同创新效应影响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9,35(1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