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9-11-29吴道芳
吴道芳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原因,阅读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现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阅读指导,提供阅读条件,激发阅读兴趣,展示阅读成果等,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农村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8-0018-03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随着时代发展和语文科目考试内容的改革,就迫切地要求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与否,最主要看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其作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兴趣不高
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所限,很多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态度不端正,意志力不坚定,既怕苦又怕累。个别喜欢阅读的也只是对快餐书籍感兴趣,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为目的,真正喜欢优秀文学作品的却凤毛麟角。
(二)阅读习惯不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锲而不舍地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不良表现主要有:
1.阅读不动笔墨,不深入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经验的总结。然而学生们阅读时只读不圈点勾画,不做素材积累,对文章缺乏深入思考,不知其所以然。
2.阅读走过程,不求甚解。阅读深入不进去,挑着读,随意性大,没有吸收书中精华。
3.探究不深,缺乏交流。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并未主动深入探究,缺乏理解、领悟,不去查工具书或询问别人,也很少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心得交流,以便读有所得。
(三)阅读数量不足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至少应达到140万字的阅读目标,然而很多学生读的都是通俗书,并且农村学校虽也有图书室,大都成了摆设,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农村家庭也很少有优秀图书供学生阅读。随着中高考语文改革对阅读教学的高要求,其阅读量严重不足。
(四)阅读氛围不浓
家庭是学生阅读的主阵地,农村家庭几乎没有家长喜欢阅读的,手机成为他们娱乐消遣的工具。在学校,老师喜欢读书的也寥寥无几,对阅读重视不够,指导不到位,必然导致阅读氛围不浓厚。
二、閱读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重视阅读,为阅读提供条件
1.真正开放阅览室,及时更换图书。学校阅览室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才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在加强阅览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开放,包括周末和假期;同时,要及时更换破损、陈旧、年代久远、不合适宜阅读的书籍,为学生阅读提供便利。
2.创建班级图书角,打造书香班级。各班级创建图书角,通过学生自愿捐献、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和其他形式获得图书,让学生与书籍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亲近书本,走进书本,爱上读书。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可适时地与其他班级相互交换,拓宽阅读面,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书香阅读氛围。
3.设立阅读课,提高阅读频率。单纯的课外阅读,无法真正保障把阅读落到实处。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当中。这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涨,自主阅读能力增强,也便于语文老师能随时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指导做好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4.编发校本教材,丰富阅读。每个地方的本土文化,都凝聚着该地的艺术精华,展现着当地特色,是当地人的思想、意志、情趣和追求的体现。临沂无疑是有丰富的地方特色阅读素材的,她有悠久的庙会、夹谷山会盟、刺绣、柳编文化等,教师们依据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校本教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阅读知识,增强了他们对当地文化及家乡的热爱。
(二)加强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1.培养阅读时勾画批注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时能边读边思,不但会理解和解决文本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提升他们的聪明智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用铅笔在文本中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看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写阅读笔记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随时地摘抄下来,甚至自己的读书感悟、体会以及对文章的评价写出来(在字数上不作具体要求),作为以后的写作素材备用。
3.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能够运用已学知识或借助工具书自主地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能解决的,老师决不干预,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巧用“留白”,满足兴趣。小学生比较喜欢想象,也更富有创造性。阅读教学中,要借助文本“留白”,激发学生想象,引导他们去感悟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时,笔者便借助文本空白,设置思考题,让学生与小骆驼进行心灵的对话,沙漠旅行结束后,小红马与小骆驼再次在小溪边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来引发学生想象,这样既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了阅读兴趣,又拓宽了对课文的阅读视野。
2.拓展阅读,激发乐趣。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最喜爱的,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审美需要,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引发兴趣。教师应重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发阅读动机,不断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拓展阅读的质量,学习了《詹天佑》可引导学生阅读《名扬海外的中国人》,学习完《争吵》可让学生读《爱的教育》,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集》等等,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收获阅读的乐趣。
3.借助朗读,体验快乐。教材中的儿童作品,多用散句,语言通俗、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符合儿童阅读心理。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能很好地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学《槐乡五月》时,对文中“‘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些简短工整,富有韵律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可以让学生反反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4.提供舞台,培养兴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文体多样,可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通过表演、角色朗读、讲述故事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5.以身作则,调动兴趣。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小学生的眼里都具有权威性,都能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教师能借助自己的影响,爱上阅读,书不离手,甚至与学生共读,在这样的感染作用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也被调动、激发出来。
(四)展示阅读成果,享受阅读快乐
1.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们共同参与,通过复述、表演、介紹、细品等方式,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展示自我,共同分享彼此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共同进步的目的。
2.举行阅读成果类型比赛。学校定期举行多种类型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名著伴我成长”征文大赛、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展示、最美阅读者评选等,力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活动中,同学们加深了交流,享受到彼此阅读的快感,让校园书香气氛更加浓厚。
3.评选优秀作文发表。发表作文是学生阅读成果的最佳体现,也是对学生阅读的最好奖励和见证。教师适时地选出学生的优秀作文,发表在学校举办的《雏鹰》杂志上,甚至有很多同学的作文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或获奖。学生的阅读激情更加高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阅读新格局。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曾说过:“我希望今天的学生,阅读的面要尽可能宽一点,不要只读某一学科的书,要广读博览,兼收并蓄。”阅读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只有阅读范围广了,才会有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表达能力,自如的写作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5,(7).
[2]王 曙.语文阅读教学新视野[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3.
[3]沈 曦.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