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举债消费”?不必担心
2019-11-29
香港《南华早报》11月 28日文章,原题:中国人借钱消费会令经济陷入麻烦?其实不然又是一年“光棍节”(11月11日)。它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购物节,是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阿里巴巴)今年(“双11”)更是创造了384亿美元的销售纪录。
一些人看到这场购物狂欢,惊叹中国如此飞快地变为一个消费型经济体。但也有人担心,消费者过度依赖借债购物。
让一些人担心的主要数据是中国的居民家庭债务。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的居民家庭债务为7万亿美元,大大高于2010年前后的水平。应该担心如此大幅增加吗?其实不必。
首先,家庭债务包括了按揭贷款,而这不太能反映消费信贷。过去10年来,中国的房价涨势强劲,无数贷款流入房产。家庭借贷增速大大快于GDP增速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二点,横向的国际比较显示,相比中国经济规模,其家庭债务处于可持续水平。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家庭债务仅占到GDP的52.6%,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75.9%,韩国更是高达91.9%。
要了解中国消费信贷水平的更好方式,是研究另一个标准,即债务收入比。
在这方面,应该主要看年轻人,因为工作人口中年龄较大的更关心为退休存钱,他们不太会借钱买消费品,而且中年人群的债务大多与按揭贷款有关。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最近发布的研究显示,30岁以下中国人平均负债约为月收入的41.7%。
如果考虑到许多年轻人使用债务作为支付工具,比如用信用卡购物或月底结算,那么这一数字就大大变小了。事实上,42.1%的中国年轻人当月还清借款,不会支付任何利息。
如果去掉把借债作为支付工具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债务所占月收入比例就更小了——只有12.5%。中国年轻消费者显然并未不堪债负。当然,不排除少数人借债太多。
我们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应该就不用担心中国人花钱是过度借债刺激的。
1990年后出生的那一代如今占到中国人口的23%。他们是消费大军,喜欢优质产品和服务;他们在中国经济繁荣时期长大,对未来比父母更乐观,因而愿意借钱消费。
消费信贷的水平是否可持续不用担心,企业其实应重视如何利用中国的新消费趋势。为了促进内需,政府也开始推出措施支持消费金融。
所以,消费信贷不应被视为中国经济的威胁,不如说,债务水平上升是中国从投资驱动增长模式转向消费型增长的自然发展。▲(作者杰伊·肖{音},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