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2例

2019-11-29刘小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垂体阴阳

刘小倩

(沈阳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辽宁 沈阳 110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是导致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主要表现为雄激素过多所造成的多毛、肥胖、月经稀发、闭经及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无排卵等,其发生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多囊卵巢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崩漏”“癥瘕”“不孕”等范畴。患者常因月经停闭、不孕等症状前来就诊,经相关理化检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单纯依靠西医方法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故来我院寻求中医方法治疗,现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门诊就诊患者中运用补肾抑囊汤为基础方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2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门诊就诊患者52例,年龄18~35岁,病程1~8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测基础体温为单相,测定LH/FSH≥2~3,B超提示卵巢增大或有多个直径小于1.0 cm的囊性卵泡[1]。

1.2 治疗方法 以补肾抑囊汤为基础方,采用补肾调周法,结合妇女在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的生理时期,随着肾之阴阳气血的变化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周期疗法,处以不同方药,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从而达到调经助孕的目的。即在经净后,作为人工假设月经周期开始用药,以补肾抑囊汤为基础方,组成:熟地黄、菟丝子、山药、肉苁蓉、当归、丹参、巴戟天、何首乌、续断、枸杞子、茯苓。卵泡期酌加墨旱莲、女贞子等以滋补肾阴、调补冲任,排卵前加桃仁、赤芍、红花、茺蔚子、香附、桂枝、泽兰等以补肾助阳、调气活血,排卵后黄体期加龟甲、阿胶、桂枝、牡丹皮等以补肾助阳,月经前酌加赤芍、川芎、茺蔚子、香附、泽兰等以通经引血下行。如患者属肾虚伴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与基础方中酌加苍术、姜半夏、胆南星、厚朴等药以健脾利湿化痰。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日2次温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停药观察1~2个疗程。若患者就诊时处于月经后期或闭经状态,先予补肾化瘀通经法促使月经来潮,于经净后开始采用补肾调周法。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基础体温监测及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行血清激素水平测定,连续服药3个月,服药期间持续监测基础体温变化及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变化,于治疗3个月后,在月经来潮第2~4 d空腹抽血行血清激素测定,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激素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月经规律来潮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基础体温测定呈双相、B超提示卵巢恢复正常大小、或已妊娠、激素水平LH/FSH、T值下降并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一项或多项改善,月经基本正常,基础体温测定多次出现双相,LH/FSH、T值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月经周期仍不规律,不能建立排卵周期,基础体温无仍呈单项,LH/FSH、T值下降不明显。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PCOS疗效比较 患者经治疗后38例恢复双相体温,40例恢复行经,治愈2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治愈率46.1%,总有效率94.2%。

2.2 PCOS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 见表1。

表1 PCOS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s)

表1 PCOS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s)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月经稀发或闭经和不孕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的妇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原因目前尚不确切,其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因此,PCOS的治疗已成为现阶段妇科研究的重中之重。现代研究[1]认为发病机制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异常,垂体对GnRH敏感性增加,分泌过量的促黄体生成素,导致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的雄激素,高雄激素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不能形成优势卵泡,无卵泡成熟与排卵,故造成月经稀发或闭经和不孕。

中医无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病名,据其临床表现散见于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症等病中。古代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与调节与肾的关系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傅青主女科》谓:“经水出诸肾。”这说明,肾气旺盛,天癸的产生,任通冲盛对月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主生殖。肾既藏先天之精,又藏后天之精,为生殖发育之源。月经出现周期性藏泻,是肾之阴阳、气血盈亏与变化的结果。肾阴充盈则化源充足,肾阳充沛则气化有力,如此阳化阴布,封藏有权,天癸则按时而至,血海依时满盈,则月事以时下。故在治疗过程中以补肾为根本,并贯穿始终。

中医学认为月经产生的过程中,随着阴阳的消长、气血的盈亏变化而有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生理节律,从而形成了月经周期。月经后期为阴长阳消的时期,此期为阴血的恢复和生长期,血海空虚,肾阴增长,胞宫在肾气的作用下,达到精血充盈、气血调和,表现为“藏而不泻”;经间期是阴升阳动、重阴转阳的阶段,是肾之阴精进一步充实,并在肾阳的作用下,由阴转阳的转化时期;经前期,是阳充阴长的阶段,肾阳增长,阴阳平衡中肾阳的功能渐趋旺盛;行经期,是“重阳则开”的阶段,体内阳气旺盛,血海按时满盈,在阳气的转化过程中推动经血的排出,子宫表现为“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宗《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旨,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女性经血阴阳消长转化规律的生理特点,以补肾为基本治疗法则,分期论治。主方补肾抑囊汤中选择何首乌、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续断、山药等补肾填精养血之品治其本,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辅以肉苁蓉、菟丝子、丹参、当归等助阳通络之品触发排卵之动力。经后期为阴精积累期,治疗上应补肾益精,养血调冲,使精血充盈、气血调和,以促使卵泡发育,为排卵期打下物质基础,酌加补肾滋阴养血药,如墨旱莲、女贞子等。排卵期正是阴阳交替的“的候”阶段,本期是中药调整人工周期的关键步骤,应在使用补肾阳药物的同时加重活血通络药,如桃仁、赤芍、红花、茺蔚子、桂枝、泽兰等药,以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促使成熟卵泡破裂排出。黄体期为阳长阴消期,此期是阳充阴长、肾气渐旺的阶段,治疗应阴阳并补,以温阳补肾药为主,酌加龟甲、阿胶、桂枝、牡丹皮等药,以顺应生理变化,促进黄体成熟,促使月经周期的正常演变。行经期胞脉充盛,血海满溢,治应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加入赤芍、川芎、茺蔚子、香附、泽兰等药物以促进经血的顺利排出,去瘀生新。若患者属肾虚伴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于基础方中加入苍术、姜半夏、胆南星、厚朴等药物以健脾利湿化痰,疏通经脉,顺气活血调经。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2],补肾药能增强卵巢HCG/LH受体功能,提高卵巢对LH的反应,同时又能增强垂体对LH-RH的反应,从而增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这可能与垂体中LH/RH受体功能有关。现代药理亦认为补肾中药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腺功能,从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发育,卵泡成熟,亦有降低雄激素和促排卵作用。在药物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应提醒患者注意生活及饮食方式,多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少食肥腻荤腥之品,多加强体育运动,以配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提高本病的疗效。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以肾的阴阳转化为主要依据,通过辨证论治来调节全身脏腑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从而提高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从整体上调节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胞宫生殖轴的功能,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其运用范围日益扩大,不良反应较小,可长期服用,远期随访效果亦不错,通过辨证分型,分期论治,使大多数患者恢复了卵巢排卵功能,提高了排卵率和妊娠率。本临床观察显示,运用补肾抑囊汤为基础方采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垂体阴阳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