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主式教学模式下的中药学翻转课堂初探※

2019-11-29肖楠张玲娜陈雅婕邢丹隋华梁丽娜张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药学改革教学模式

肖楠 张玲娜 陈雅婕 邢丹 隋华 梁丽娜 张琳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分为:教师以“信息传递”的方式教授学生以及学生课后的“吸收内化”2个阶段。授课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控制者和监督者,很少有机会或时间与学生交流探讨问题。而且,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1],使得学生如“提线的玩偶”,无法构建自己完整活跃的思维体系。中药是中医发展至今,最能体现中医理论体系的见证者,中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僵化,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定式关系,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如今,翻转课堂逐渐渗入高校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中,应用现代科技及互联网进行教学模式的开创性尝试。而双主式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将授课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教学模式的中心,二者相互引导、相互制约。授课教师在课前以任务的形式,将知识明确、细化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讨论的方式构建形成自主式的思维体系,且反映给老师。课上教师作为引导者,将知识整理总结同时把握课堂进度,使得学生懂得探索和领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横向与纵向“双拓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维活力。该模式既能够解决传统教育的僵化,又能防止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激进,从而使得中药学的教育理念得到极大的提升。

1 方法与对象

该课题以问卷调查研究法为主,针对当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以及“双主式”翻转课堂展开调查研究。研究对象涉及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福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的学习中药学的本科生,共回收问卷233份,其中有效问卷233份。

2 现阶段高校的中药学教学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教学模式改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高校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图1所示。调查人群中有部分学生表示现今的高校教育模式虽然有时过于僵化,但很大程度上能适应当今的高校教学,即使如此,依然有近66.95%的学生认为高校的教育改革十分必要,所以与社会同步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当今社会各高校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3]。并且调查人群对高校教学改革也有不同的认知。

通常情况下,授课教师都会根据中药学教学大纲认真备课,但此类情况下,大多数授课教师受到教学课本以及教学大纲的约束,没有自己独特的授课体系,很难将自己所认知的中药学知识真正传授给学生。此外,学生自行进行课后的温习,然而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及时复习总结,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期末考前突击,又因中药学知识点繁杂,既没有培养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更没有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为此,我们针对传统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调查,如图2所示,约97.85%的学生认为当今中药学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点繁杂难记、课程实践少、教学方式不吸引注意力等不同程度的问题,这说明了中药学课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僵化的中药学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培养和学科发展,亟待解决。

图1 现阶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图2 传统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3 高校中药学教育改革面临问题及其发展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调查人群中近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教育改革具有片面性和滞后性;31.33%的学生认为改革脱离实际;超半数学生则认为可操作性差。因此,高校的中药学教学势必面临着改革,虽已经有了方向但却依旧举步维艰。现今的中药学教育模式虽然过于僵硬,但却很大程度符合当今的教育实际,且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改革的最大阻力是学生的积极程度、教育模式与学校管理制度。所以改革不仅要学校方面发起改革,更需要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到改革方案中,从“被改革”转变为“要改革”。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各高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及其管理制度,从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设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长期以来,高校沿着“应试教育”的道路,贴合如今的教育实际,逐步建立了难以更改的模式与制度。传统中药学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理所当然的成为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则自然而然的“被灌输”,很难建立起自主思考的能力。若要想教育改革成功,就务必要“斩草除根”,然而这必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途。

4 双主式翻转课堂的必然性

“双主式”翻转课堂以“主导—主体”为基本模式[4],利用现代电子科技,授课教师与学生“双重主导”。“双主式”教育模式不是传统教育中以老师为中心,制约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无法使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更不是如今改革洪流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单纯的作为课堂中心,虽然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能力,但无疑会致使教师的边缘化,学生主导下的课程内容涣散,没有明确目标,另因当今学生自主能力差,更会导致教学混乱的严重后果。调查人群中,80.7%的人认为“双主式”翻转课堂能够打破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能力,为单一的教学带来活力。

中药学是中医院校的基础课、桥梁课,但其知识点繁多,理论性强,教材内容结构单一,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探索新的更有益的中药学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是课程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5]。所以要将“双主式”翻转课堂引入中药学教学当中,使得其教学模式多元化、方法生动化、内容合理化,从而使得学生自主参与到各教学环节中,显著提高其教学质量[6]。如今“双主式”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逐渐吸引了许多高校学生,95%的学生认为“双主式”翻转课堂能避免以往教学弊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高校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可以培养出更多实用性人才等优势。82.8%的调查人群认为“双主式”翻转课堂应得到大力支持与广泛的推广。

5 双主式翻转课堂在中药学方面的应用与实施

5.1 中药学的授课特点 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总论(包括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产地与采集、炮制、性能、性能、作用与功效以及应用等)与各论(按性能分为数十类的药物介绍)。在传统授课中,教师把各论中药的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等作为讲解重点,但往往这些知识枯燥乏味、繁琐难记,学生缺少学习激情,随之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动力。

5.2 双主式与中药学的结合“双主式”翻转课堂通过其“课前-课上-课后”独特的授课模式[7],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学生采用小组形式学习,一组5~6人,组内互教、组间竞争,从而改善中药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课前,授课教师通过互联网等相关工具设计制作有关每章药物的相关知识点,将产地、药物原材料、炮制等内容借助视频或PPT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供部分学习资源,再通过网络答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上网查阅自主学习以全面了解药物,学生也将疑难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教师备课。

课上,授课教师作为引导者因势利导,将学生课前反馈的疑难提出,给予一定时间组内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一致结论。而后组间竞争,就具有分歧的地方相互探讨、竞争学习,以解决问题。保证课上一半的时间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就讨论结果总结评价,并结合典型病例,让学生充分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从而奠定学习中药的坚实基础。

课后,学生自行去识别中草药的原植物、体验其炮制过程、分辨正品与伪品以及各产地中药质量差异、尝试运用现代技术分析中药等等,使得学生加强记忆,并且结合其现代研究,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培养学生科研思维。

5.3 中药学“双主式”的评分制 课题就“双主式”教学如何把握学生的成绩与能力之间关系做了详细调查,超过70%的学生认为不应单纯以成绩计算,而是以综合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我们初步制定如下的考评体系。平时学生个人课上课下的学习积极性和任务完成度计分30%;平时课上组间竞争,以小组为单位计分10%;期末笔试答卷成绩,占比60%。以此全面充分测评学生。

6 讨论

双主式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当今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更加缺少发散性思维逻辑,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严格要求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性,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高教学力量,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此外,授课教师可改善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以便“双主式”翻转课堂深入且广泛地开展,使中药学的教学理念得到极大的提升,更好的推动中药学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中药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改革之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